高新技术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
2023-01-24邓峰刘亚寒张绍通
邓峰 刘亚寒 张绍通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1、引言
当今时代,高新技术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关键技术开发难度很大,但会产生高于其他一般技术群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促进了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这几个领域的发展水平较高。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到“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新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支持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运用,打造智能健身场景,加快相关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鉴于此,分析高新技术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高新技术应用于体育产业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有助于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体育产业的增效升值。
2、高新技术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据科技部火炬中心与国家税务局数据显示,2016-2020年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0万个增长至27.5万个,年均增速在25%以上;2016-2019年,高新技术营业收入从26.11万亿元增长至45.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这表明在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同期,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数据显示,在2016-2020年期间,体育产业增加值从6474.8亿元增长至1073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4%。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与2019年相比,体育产业总产值下降7.2%,增加值下降4.6%。从体育产业的内部构成看,在2016-2020年,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占比由55%增长至68.7%;体育制造业在体育产业中占比由44.2%下降至29.3%;体育建筑业在体育产业中占比由0.8%增长至2%。从体育增加值来看,体育产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合理化的产业结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产业发展既有挑战也存在机遇,体育产业可以借助高新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和体育产业融合,能够打通线上线下端口,创新体育消费模式及形成新业态,推动体育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了体育产业的创新效率,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互联网+体育”模式驱动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高新技术和体育产业融合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相关人才短缺、新型技术的应用成本高周期长、监管难度大、创新驱动不足等现实挑战。
3、高新技术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表现在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增多和质量提升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新发展理念下,体育产业的经济总量和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对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使其效率最优化、价值达到最大化。程林林等认为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和做法,从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领域重新看待体育产业。而高新技术可以从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成本、服务等方面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3.1、高新技术有助于提供精准的高质量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1)高新技术促进高质量体育服务的供给。
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体育服务水平。高新技术实现了体育赛事的高清转播,将线下观看转变为线上转播,利用VR技术提高观感,通过互联网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赛事观众得以观看赛事,提升了观赛体验感。北京冬奥会使用的高新技术带来的极致体育服务能够实现随时随地观看比赛。5G技术实现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具有高速率、低延时等特点,减少观赛延迟;“360度VR技术”对整个场馆的高速运动进行智能捕捉和跟踪,保障了比赛的公平性;“VSS技术”是技术人员通过建模将赛场和物联网结合,提供4K超高清格式转播,部分重要赛事还会使用到8K格式转播,使观众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2)高新技术促进高质量的体育用品的供给。
应用高新技术能够为消费者生产和供给高科技的体育用品,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在大众健身领域,可穿戴智能设备采用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使之具备了强大的信息通信能力,人们在运动时可以获取和监测实时心率、脉搏速度等,防止运动过度导致身体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深受大众追捧。另外可以应用高新技术中的云计算对用户消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下供需两侧的变化,合理预测产业发展的供需特征和变化趋势,并根据不同的场景定制个性化以及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体育产品,从而促进人们的体育消费。
3.2、高新技术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新材料研发技术的应用。
新材料应用于体育运动领域以及业余生活中,提高体育用品核心竞争力,促进体育用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规模。例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由安踏设计的中国代表队的服饰采用了一种具有光蓄热能的保温材料——蓄热棉,还添加了远红外石墨烯材料,在提升辐照升温的同时有效防止人体热量流失,让运动员在低温环境中以最佳的状态进行比赛,从侧面也说明未来装备的新材料开发应用会成为体育用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设计与技术专利的应用。
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时代,将高新技术和专利应用在体育用品设计中,提高体育用品使用的舒适度和便利度。运动鞋的设计以及脚感的舒适度是购买者更多考虑的因素,这也与当代青年追求个性相符合。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在2019年耐克和阿迪达斯两个品牌营收规模分别为23%和16%,而中国品牌安踏和李宁均在2.5%以下,数据说明品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设计感和舒适度方面,设计与技术专利日益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北京冬奥会中,美国服饰使用的材料是一种创新的专利面料,就其技术专利,售价高达12708元人民币。
3.3、高新技术促进业态融合,形成新业态
(1)智慧体育场馆。
北京冬奥会实现首个智能票务系统,在座位席高达10万数量级别中,30s出票并按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排座;在低温条件下,全程比赛期间可以做到快速票务核验,提高服务效率,实现高效、智能化运营管理。以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软硬件不同领域结构,智慧硬件和软件协同打造体育智慧场馆成为现实。以西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例,其被称为国内首座“5G+智慧”的体育场馆,5G+WiFi6网络全覆盖,还应用了六大智能系统,实现360°全景融合,从而使观众的观赛体验感增加。通过高新技术进行设计运用,形成了体育场馆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
(2)在线体育培训。
目前我国处于疫情常态化的环境中,体育培训业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机遇。高新技术中的信息服务技术可以提供更加智能的训练方式以及可以对大众的健身运动进行行为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健身计划以及在运动中出现的动作失误,满足大众在家就可以针对性运动并且尽量避免运动损伤。在线体育培训依托各大网络平台流行开来,平台根据大数据分析能力,分析人们喜好进行推送,逐渐开拓新发展道路,形成线上购买、线上线下协同消费的新局面。高新技术应用于在线体育培训业,能够推广健身意识,使人们更愿意投身运动健身中,从而促进大众在体育健身中的消费。
(3)体育运动创意。
体育运动创意是体育与休闲娱乐紧密结合,在高新技术支持下体育设施不断革新,创新体育运动方式。例如,互动光影篮球场结合Projection Factory和实时运动跟踪技术,让篮球与艺术进行互动式运动体验,在增加运动员表现的同时提高观众的视觉体验。还有耐克发光跑道,通过专业运动员的跑步虚拟影像,以光斑影像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吸引跑步者体验的同时学习正确跑步姿势,提升跑步水平。两个例子体现高新技术在运动健身中应用并提高运动娱乐体验感,提高居民参与健身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
3.4、高新技术提升体育产业的创新及生产效率
(1)高新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高新技术释放了体育劳动力。在传统比赛训练时,运动员提升往往通过教练员自身经验进行指导,大数据智能分析运动员训练情况,并给予实时的数据反馈,及时调整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此外,高新技术提高运动员科学选材效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进行人类基因检测,在选材前进行科学选材,根据基因选取更具有天赋和优势的运动员并选取相应的训练项目,改变过去盲目选材浪费财力、人力、物力成本的选材方法,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高效发展。
(2)高新技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兴起,体育制造业逐渐向体育服务业过渡,通过体育健身场馆与数字管理技术、体育健身器材与健康服务管理等形成“产品+服务”模式,提高体育健身运动过程中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体育产业结构逐渐转变为以体育服务业为主的合理产业结构,从而优化体育资源配置。
4、高新技术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困境
4.1、高新技术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和难落实
(1)相关政策不完善。
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主要有:税收减免,直接奖励,增加投资等。在税收减免方面,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比普通企业税率优惠了10个点;在直接奖励方面,经获高新认定后,可获得地方资金奖励;在融资贷款方面,更容易获得创业投资和各大银行的贷款。然而,这些扶持政策并未直接涉及体育,难以刺激“高新技术+体育”的发展。体育产业和高新技术创新方面政策联系不系统,在税费、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也有所不同。目前体育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体育产业方面的投融资与2017年和2018年相比少了许多,急需激励政策出台,刺激体育产业发展。
(2)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乏将导致大众的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让消费者不愿再进行体育消费,从而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消费者对高新技术知之甚少,导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难以辨别体育产品和服务中的技术含量,常出现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诈骗消费者的现象,造成体育消费者的大量流失,从而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
(3)现有的政策和相关法律制度未能有效落实。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规划”都提出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和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多项经济刺激政策、体育产业扶持政策。但在实施过程发现,这些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落实。政策落地、实施过程较为缓慢,导致高新技术在体育中发展缓慢。再加上政策的监督体系不完善,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因而难以评价高新技术在体育中推广的效果,难以促成高新技术在体育中的可持续性应用。
4.2、高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的跨领域人才匮乏
(1)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不足。
两个不同领域融合为一个新的领域,就需要相应的跨领域人才。然而,由于在体育高校和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上并没有“体育+”或“+体育”的相关专业,难以培养出交叉专业的跨领域人才。即使有部分学校设置了与“体育+”相关的培养计划,但由于缺乏复合型师资,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跨领域型人才。
(2)体育专业人才对新领域知识不足。
体育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一般为高校体育专业毕业学生、教练员、运动员,没有专门学过高新技术的专业知识。校外的跨领域型体育人才培训机构较少,交叉学科的知识培训课程也很少。教育组织的课程设置与体育企业需求缺乏协同发展,造成体育产业人才缺乏高新技术的知识,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缺乏体育知识。
(3)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缺乏进入体育产业的意识。
在我国,体育学科在学术界被认为是边缘学科,体育产业被经济界认为是边缘产业。大多高新技术专业人才认为体育就是健身,对体育产业认知窄化。因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缺乏进入体育产业的意识,对“高新技术+体育”的认知匮乏,没有将高新技术应用到体育的驱动力。虽然在承办冬奥会的过程中,国家指定一些高新技术的科研机构加入到冬奥用品和服务项目的研发中,但这对整个体育业界的高新技术应用来说还是凤毛麟角。
4.3、高新技术在体育产业应用不足
(1)高新技术在体育产业应用较少。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还没有到成熟阶段,消费者对涵盖高技术的体育产品的需求量没有达到一定规模,许多高新技术在我国体育产业中应用较少。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搭载钢架雪车、雪橇、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多个冬奥会冰雪项目,能够将六自由度运动系统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技术相结合,为冬奥会比赛运动员提供十分逼真的专项运动的训练及比赛环境。但这些技术的成本较高,还难以在冰雪培训产业中应用。
(2)高新技术研发基础薄弱。
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在企业中存在资本积累不足、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也造成高新技术在体育产品中的应用不足。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拥有生产技术的门类还不够丰富,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研发体系,部分体育装备生产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研发的材料服役性能不理想,因而一些在我国建厂的外资企业在生产体育装备时依然需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材料。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以模仿为主。最常见的表现在模仿国外品牌的设计,缺乏自主进行创新设计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竞争优势不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流失部分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消费者,从而降低了品牌影响力,阻碍体育制造业的发展。
4.4、高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存在风险
(1)高新技术研发成本高,研发周期长。
高新技术研发存在研发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特点。2016年,在北京冬奥组委统筹协调下,科技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等方面统筹规划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冬奥会的重点科研项目。经过5年多的努力,冬奥科技项目研发成功,为全世界观众奉献了一场高科技含量的冬奥会。然而这些科技项目的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并非是体育企业所能承受的。
(2)“高新技术+体育”的研发项目较少。
高新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研发项目较少,申请的专利项数低。以舒华体育、英派斯、金陵体育等体育类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据金融投资报数据表明,截止到2019年,在逐渐加大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其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分别为134项、187项、146项,而顶固集创、乐歌股份等家居类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数分别为373项、692项。这些数据表明在体育领域中高新技术研发项目数是低于其他领域的。
(3)“高新技术+体育”的融合难度大。
我国重大的体育科研项目都是国家主导的,容易与市场脱节,高新技术难以与体育产业的需要相契合。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较小、体量小、收入低、效益低,没有资金用于建立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与学术圈的互通渠道。由于科研机构缺乏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渠道和动力,政府主导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也难以转化为体育产品。
5、高新技术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5.1、完善高新技术应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高新技术应用于体育产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与监督。第一要加强完善投融资政策。高新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完善投融资政策,建设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融资体系,进而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第二要制定财税优惠政策,通过税费降低或减免缓解高新技术企业前期投入大的压力;第三要完善技术创新的保护政策。加强技术创新专利的保护,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激励高新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创新提供保障。
5.2、构建体育和高新技术融合的跨领域人才培养模式
新业态融合发展过程中,跨领域人才是高新技术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跨领域人才的模式有3种。第一,高校应根据体育产业和高技术创新的时代要求,重新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增设“体育+”、“+体育”专业培养设置,弥补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第二,在高校培养规划外,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开办培训班,开设“体育+”、“+体育”的相关课程,按照市场所需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第三,鼓励业界专家构建论坛平台,高校、政府、社会人才在平台上分析与交流各自领域经验,为高新技术和体育融合做好沟通渠道。
5.3、提升体育企业应用和研发高新技术的能力
在横向上加强高新技术科研机构与体育企业间的合作,鼓励体育企业兼并或收购中小高技术企业,扩大体育企业的科研能力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纵向上,鼓励同行业的体育企业加强合作,增加体育企业的资本积累以及技术储备,增加研发投入,提高高新技术字体育中应用的研发力度。体育企业需引进创新型人才,完善企业的研发体系,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在体育用品制造中加强新材料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体育服务供给中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服务质量。
5.4、加强主体合作与风险管控
高新技术在体育领域中应用的风险不可避免,需通过加强合作与管控风险规避风险。首先,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财税优惠政策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在体育中应用的投资风险;其次,落实全民健身等相关政策,激发大众的体育消费意识,扩大体育消费规模,提高体育企业收入,以促进体育企业有充裕的资金引入高新技术;最后,除了国家在投资政府主导的体育高技术科研项目外,还应鼓励市场、社会力量参与科研,建构政府与市场、体育产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渠道。
6、结语
高新技术应用于体育产业发展将是未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新技术应用在体育领域能够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国家政策导向而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借助高新技术的参与,其内在逻辑为高新技术能够提供精准的高质量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业态融合与形成新业态,提升体育产业的创新及生产效率。高新技术对于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驱动作用,但仍有些现实的困境需要重视,如,存在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跨领域人才匮乏、高新技术在体育产业中应用不足、存在应用风险等困境。就此困境提出未来要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构建跨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体育企业应用和研发高新技术的能力,加强主体合作与风险管控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