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传统武术项目的现代化发展
2023-01-24杨皎月
杨皎月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
引言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大大提高,其物质文化需要也走进了现代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健康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路线,健康开始成为了我国广大民众的共同追求。我国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数代先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演变,习武的目的从最初的古代军事战争技术,发展到防身自卫的个人技能,再到现今的强健体魄、丰富精神,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然而在现代体育尤其是西方体育的文化及思想冲击下,传统武术的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良好的发挥,甚至出现了各种传统武术的“替代项目”。因此,在“健康中国”的发展进程中,重新审视传统武术的价值,研究传统武术项目的现代化发展,让传统武术项目承载中华民族精神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与义务,对传统武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健康中国起源及背景
2013年,习总书记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提出全民健身重要基础,以健康为核心的发展路线有了初步概念,但是还未正式提出“健康中国”发展理念;2016年国家颁布《“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在“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提出了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中国发展理念;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让“健康中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18年8月,“健康中国2030”成为推动国家未来15年健康中国的行动纲领,目的是建设中国全民健康实施计划,根本宗旨是改善民众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健康中国2030”战略使全民健身的战术布局更加的清晰明确,为我国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19年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实现健康中国行动齐参与”,突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大健康、全方位、全民参与基本理念。
2、传统武术与健康中国的密切联系
2.1、契合社会发展诉求
健康中国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重要时代目标,直接体现了未来长期我国社会的发展诉求,国家在医疗、卫生、体育等多个领域联合打造“健康中国”,为国民提供完善的健康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除医疗手段以外,体育锻炼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地位将越来越关键,国民对健康的诉求也将更直接地指向体育锻炼。全民健康与全面健身的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政策的未来导向,也是社会发展诉求的未来风向。由此,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与这样的社会发展诉求产生了高度契合,在我国体育环境中,传统武术项目是具有本土性和文化性优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大量的受众群体作为拥泵。通过传统武术等项目来构建的全民健身社会与健康中国也更符合国家与社会的现实意境。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武术强调以发展身心为核心,遵循适量运动、动静结合、身心自然发展等运动规律。而传统武术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也是现代社会群众的重要需求,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与精神,是其他现代体育项目无法取代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能够完美诠释传统武术与我国社会发展诉求的深度契合。
2.2、全面化的健康保障
健康中国中的大健康不仅仅是指个体的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其功能和作用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与普通体育项目相比较具有更全面化的健康保障,远远超出了原本技击防身的基础功能。
(1)身体健康。
首先是身体健康方面,传统武术项目在发展中逐渐弱化了技击性与竞技性,降低了对高、难、美的价值追求,提高了健身性,着装、场地、动作结构等都产生了较大程度的简化,更多的体现出大众性和普及性。“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通过里外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加速身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进而提升健康水平,强健体魄。在合理运动负荷、非对抗性动作以及讲究整体发展的运动模式下,锻炼者的体质健康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2)心理健康。
其次是心理健康方面,传统武术是我国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承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涵包括了儒家、道家、释家等多方面的思想内涵,习武之人追求宽容、忍耐、坚强、尊师、仁义、谦虚、诚实等品质,与我国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贴切,符合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各方面要求。在民族精神文化的缺失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学生和青年群体,在现代化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代学生及青年呈现出了大批心理亚健康甚至是心理疾病状态,信仰上的缺失和精神上的迷茫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现实困境,解决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强烈需求。传统武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保障或许能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方式,对传统武术进行全面分析与批判,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再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加以创新,服务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同时提高我国民众的文化自信力、民族自豪感,构建良好的国民健康心理状态。
(3)精神健康。
第三是精神塑造方面,在我国传统武术中蕴含着极其重要的“尚武精神”,早在1904年梁启超先生就在《中国之武士道》中提出了“尚武精神”,以此来赞誉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和高尚的气节,“尚武精神”所表达的民族气节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核。每当民族危亡之际,“尚武精神”就会被激发出来,面对外族的入侵“尚武精神”会提升至一个新高度。而现阶段经过了几十年的和平时期,我国社会间的“尚武精神”已经急剧下降,社会主流强调的都是和谐、谦虚等中庸思想及精神品质,“尚武精神”及相关的竞争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国家和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没有良好的体现;另外一个重要精神则是爱国精神,传统武术在爱国精神的塑造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精忠报国是武术练武之人的理想与追求。传统武术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让其重新凝练并融于社会,能够对社会精神面貌进行良好改造。健康中国为传统武术精神的重新塑造提供了良好契机,传统武术也为健康中国的完善做出了精神保障。
(4)道德健康。
传统武术在道德方面有着其他体育运动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传统武术就要求习武之人遵守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自由等;长期习武之人也有很强的正义感,扶危济贫、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等都是其常见的侠义道德品质;尊师重道、遵义守信、谦和仁爱等也是传统武术推崇的道德品质。传统武术运动所具有的的道德健康保障让其在众多体育项目中别具一格。
3、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方向
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必然围绕着“健康中国”核心理念——“大健康”、“全方位”、“全民参与”。
3.1、“大健康”发展方向
传统武术在过去一直突出竞技性,其健身、娱乐等健康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健康中国”新时代中,传统武术的健康价值得到了高度释放,其他方面则受到抑制,在未来长时间内“大健康”将成为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重视强健身心、维护生命张力、降低慢病风险、对抗亚健康、延年益寿、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服务于人们的健康生活。以“大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社区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式,更关注中老年人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同时对心理、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究。在“大健康”发展中,利用好传统武术对防治慢性病、弥补身心缺陷的作用,加大对传统武术现代化作用的挖掘和开发,传统武能够在运动处方中良好运用。
3.2、“全方位”发展方向
传统武术的“全方位”发展方向是根据政策导向(即十九大报告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包含身体、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全面健康,覆盖全年龄段人群,以及全人群的全方位健康;其次是传统武术内容的全方位发展,传统武术具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特点,包括竞技武术、传统武术、武术功法、武术艺术等在内的武术方式与体系,在发展中创新适合不同人群的内容,为全体人群提供内容服务;第三是全方位的普及,加强“家、校、社”一体的普及推广模式,实现全方位的基本普及。
3.3、“全民参与”发展方向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及《“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均强调“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并提出“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明确传统武术管理及发展政策导向、发展传统武术健康服务供应商、加大基层传统武术指导资源输出、打造传统武术全民参与共建圈等都是完善“全民参与”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必须满足人们对传统武术各项软硬件的基础需求。
4、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4.1、对传统武术的兴趣缺乏
根据调查发现,近几年我国社会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参与传统武术项目的人口数量却没有相应程度的增长,在传统武术项目的参与人群中,男女比例出现明显不协调,男性数量远超女性,参与群体多为中老年人,这些都与人们对传统武术的兴趣缺乏有关,尤其是40岁以下的人群,对练习传统武术感兴趣的人百不存一。
4.2、传统武术社会指导员匮乏
我国传统武术的组织、参与主要在社区中,组织方式主要是“老带新”的单一方式,指导者基本为业余爱好者。能够明显看出社区中传统武术社会指导员十分匮乏,社区中进行的传统武术指导活动也缺乏教育及武术的专业性。现存的传统武术社会指导员大多年龄较大,不愿意接受相关培训,具有高校体育专业背景的传统武术社会指导员占比极少。这就导致社会中的传统武术仍存在一部分“闭门造车”的现象,且脱离了社会现代化发展轨道。
4.3、缺少专用场地设施
在社会体育中,传统武术并没有专用的场地设施,社区通常都有修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甚至是广场舞等公建设施,却没有传统武术的专用场地。传统武术的锻炼者基本都在公园、小区里的空地进行活动,这就意味着传统武术运动爱好者“练无定所”,无法形成稳定的练习人群、练习环境,久而久之必然造成传统武术爱好者的流失。传统武术并非赤手空拳就可以长期进行,不同种类有自身不同的设施需求,当今的徒手在空地就能够进行就是因为无场地、无设施所造成的项目内容简化,虽然提高了大众性,却让部分传统武术失去了原本蕴含的“味道”。
4.4、传统武术视觉化弊端
当今社会大众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已经开始产生了偏差,与老一辈不同,现代年轻人基本没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时日空”等传统概念。在影视作品、文字作品等方面的长期影响下,人们对传统武术抱有过高的期望值,与影视作品中传统武术夸张化的动作设计相比真实的传统武术就显得平平无奇了,乃至真实触碰的时候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感,甚至是开始产生轻微的排斥感,对传统武术全盘否定。
5、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策略
5.1、重视“服务”指导思想
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站在“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角度上,尤其重视“服务”的指导思想,明确传统武术现代化、群众化的发展路线,摒弃传统武术中不良的“门户之见”,以及“闭门造车”的陋习。将服务群众定位为现代化传统武术开展的最终目标,为社会群众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5.2、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传统武术公共服务体系应由政府主导提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传统武术“服务”的指导思想相呼应,提高官方对传统武术的重视程度,将传统武术放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突出位置,完善传统武术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加强对传统武术的公共资源投入,必须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传统武术的潜在需求,为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5.3、科技与共享
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现阶段 “科技与共享”的主旋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武术中,开发以传统武术为核心内容的体育APP,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普及与推广等都是科技层面的重要手段;其次是共享,“共享体育”已经成为了发展大众体育的重要创新模式,共享场地、共享设施、共享教练、共享资源等方式都能够在传统武术中良好运用,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共享教练,通过此种方式弥补传统武术社会指导员匮乏以及专业性低的问题,基于共享教练能够延伸至共享平台的创建,对传统武术做出进一步模式创新。
5.4、加强传统武术文化保护
传统武术文化是其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是对其生命力的根本保证。传统武术文化必须坚持中华民族特色,避免被西方体育文化所异化。要做好网络及媒体的宣传导向,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5.5、重视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武术人才数量增长,发展更多有活力的新鲜血液。在学校体育中选用趣味性强、有深意的内容组织开展,组建相应的传统武术协会、社团及俱乐部,积极开展相关比赛与表演,带动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发展,提高学生对传统武术的认知。抓好学校体育发展就等于抓住了传统武术的新生命。
6、结语
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要紧靠“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成为建设“健康中国”重要的构成成分之一。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全面推进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是促进人民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全方位实现健康社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