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医融合视角构建全民健身优化路径研究
2023-01-24魏国连张世海张海霞赵波
魏国连 张世海 张海霞 赵波
(四川轻化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2)
前言
国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体医融合”的发展规划,要将体育与医疗进行深度融合来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2022年3月,国家又在《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强化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科技的支撑,推动体制的改革和供给方式的创新,这表明我国已经将健康中国的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计划。体医融合作为资源集约利用的最好体现,也是健康中国发展中提倡的新理念,对于全民健康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关键路径,而体医融合又是全民健身的重要保障,因此体医融合对于全民健康发展、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相关概念界定
1.1、体医融合
体医融合概念刚出现时,只是文件性的用语,没有较明确的概念界定。随着学术界不断地揣摩与探究,体医融合的概念也在不断被升华与完善。在不断被丰富与延伸下,主要集中于3个层面。首先是以“医”为主,体医融合是将体育运动手段、运动方式植入到医疗过程中,通过运动处方和体育锻炼形式,促进身体恢复、保持健康,是为常见的疾病人群提供较科学的处方治疗的方法;其次是以“体”为主,体医融合是将医疗理论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常见疾病的运动干预和运动促进健康过程中,在健身房、运动场等非医疗组织机构,体育运动指导者利用医疗技术、设备,对患者开展体质监测、运动风险评估和临床指导和观察,确保运动干预在安全可控的医学辅助下完成;最后是以“协同”为主,体医融合是以人的健康促进为出发点,其目的是为了疾病防治、体质增强、监控维护等,发挥体育与医疗在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特殊作用。总之,体医融合是通过体育与医疗的交叉与融合,在双向作用下,促进人身体恢复与保持健康,符合健康中国发展的要求,是创新建设与完善公共健康服务体系的做法,加快“健康中国”的发展。
1.2、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广义上是指全国人民增强力量,通过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进而提高身体素质,促使身体更加强壮健朗。21世纪,全民健身已经不仅限于身体互动状态,而是以体育热点和独特的社会现象而存在。“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战略”等的代名词。狭义的“全民健身”是指一项由体育行政部门主导的,以及覆盖全国人民的大型社会民生工程,它以贯彻和落实国家全民健身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主要的工作内容,通过构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引导人民群众科学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习惯,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效果。
2、体医融合引领全民健身的必要性
2.1、人口老龄化现象严峻
近几年,人口老龄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很多的学者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中国现阶段的老龄化程度达到18.7%,并且在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0%,出生率仅为8.52%,很多专家学者也在进行推测,我国的人口负增长可能会提前发生。目前面临如此严峻的老龄化现象,从侧面也说明了每个家庭的老龄人口较多,需要抚养的老龄人多,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龄人正在进入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弱势群体的行列。因此,对于他们健康方面也是颇受关注的问题。体医融合,作为体育和医疗相融合的运动促进健康发展的理念,通过体育运动来进行健康的干预,以及医疗的救治,对于赡养较多老龄人的青年而言,既是在经济方面的帮扶,也是在帮助青年解决老龄人的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在提升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感和健康水平,促进老龄化健康发展。
2.2、健康体质水平下降明显
我国已经全民进入小康社会,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得到较好的满足。目前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在物质上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物质生活得到提升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产品越来越多,群众完全可以达到躺着都不会挨饿的现状。日常的生活用科技就能解决,比如,外卖代替了做饭,扫地机器人代替打扫卫生等。人民可以运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少,“凡是可以不用自己动手的,尽量不自己动手”,这就是现代年轻人较普遍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人民体质水平下降的关键所在。在体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发展的理念下,通过体育与医疗的有机融合,改变传统医疗看病吃药的固化结构,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盲目性,通过深化融合去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似乎更容易得到群众的赞成。
2.3、慢性病发生率居高不下
慢性病和一些疾病年轻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全民健康的重要问题。根据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发布,心血管病较往年仍然是持续增长。结合报告,推算现患心血管病的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39万,心力衰竭患者890万,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0万,心房颤动患者487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高血压患者2.45亿,并且目前中国患有“三高”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人。同时在这些疾病中,也是在逐渐的年轻化发展,比如,高血压和尿酸偏高等群众。并且在这样的现状下,人民对于这些疾病的关注度似乎还是没有见到明显的增加,始终没有正视到自己的健康问题。可想而知,在生命早期强调心血管健康,把体育与医疗共同融入到健康促进里,进而养成有利于健康的体育运动的好习惯,同时形成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预防疾病和健康为中心转变。
2.4、运动导致猝死现象时有发生
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下,全民健身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也自发性地加入到体育运动中,但是随着运动人数的增加,其运动的危险性也逐渐浮出,在社会中显露。对于中年人,每年在运动期间发生猝死的概率为每100万人中约22例,按照这个比例,运动猝死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据研究统计表明,其实在正常情况下运动的猝死概率是很小的,其中97%的猝死病例中都是因为存在心血管疾病等。很多群众其实都存在隐疾,然而基于他们对于医疗和体育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比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适合跑步,以及不适宜做大强度的运动等。然而群众对于这些运动猝死的现象,也加深了他们对于运动的惧怕感,笼统的认为这是运动导致,而对于更深处的原因却不知道。因此,在体医融合视角下,可以较好地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以及群众对于运动的误解。
3、体医融合下全民健身面临的挑战
3.1、“体”和“医”的融合度不足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体医结合,加强体医的融合和非医疗健康的干预,促使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模式。但是在长期以来的实践中,体育和医疗始终存在较明显的隔阂。第一,在体医融合的机构设置上。目前还未建立与体医协同促进全民健身及全民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缺乏在“健康老龄化”发展、慢性病治疗和预防和运动干预的合作;第二,在体医融合的管理层上。始终存在全民健身归属于体育管理,全民健康归属于医疗管理的实际现象。在管理上,各自职能的划分,还是遵从于体育和医疗两个方面,没有相互融合,并未进行明确的工作范围管理的划分;第三,“体育人”和“医生”的融合上,各司其职,相互不了解对方的知识要点,在体育和医疗上没有寻找到共同点,没有进行内在的融合。因此,在带领全民健身上,在全民健身科学含量上还缺乏话语权。
3.2、科学指导人才的供给侧需求不足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自愿加入到全民健身中,而我国现有体育和医疗院校缺乏人才培养合作,因此体医复合型人才较短缺,可以科学带领全民健身的复合型人才也极度短缺。运动康复专业是处于体育和医疗两者之间最为贴切的专业,拥有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全国仅有51所高校,并且按照每个专业的人数比例,在这51所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够我国目前全民健身人才急需的状态。并且在这51所高校里虽然开设有体育保健、运动医学等课程,对于体育技能和运动康复理论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但在实践的科学指导和医学临床能力还是比较缺乏。医学高校的人才培养更注重专业的医护人员,运动知识类短缺,而体育类高校则是注重培养体育的掌握类,医学知识类短缺,这也造成了这些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胜任体医融合复合型工作。
3.3、群众缺乏科学健身理念
目前多数人民群众还未树立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主要集中于医疗、体育、意识3个层面。第一是医疗,“重医疗”的理念长期固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对于医疗条件的差距也是逐渐拉小。但是对于医疗人员的理念普遍还处于 “厚医薄体”,“重治疗轻预防”的认知固化,始终坚持以“医学治疗”为出发点,坚持按照生病就应该看医生、吃药等流程进行;第二是体育,多数群众对于体育的认识更多还停留在竞技体育方面,认为体育就是要拿金牌才是最好的。因此对于体育的普遍错误理解就是“跑得快”、“跳得远”、“做运动员”等比较单一的层面,他们也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比较好,但是缺乏实际的行动,缺乏科学的带领;第三是群众意识,体育运动促进健康发展意识薄弱。“体育”加“医疗”的健康促进理念推广至今,大家虽然都在陆续地加入到体育运动的队伍中,但是对于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认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4、体医融合视角下全民健身的优化路径
4.1、深化体育与医疗融合
深化体医高层的融合,首先需要突破体制和机制的壁垒,由体育与卫生部门共同牵头合作,建立体医协同管理机构,从“体育”与“医疗”的高层进行融合的深化,共同负责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发展工作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完善法律工作,做到遵循有法、有法可依、有法可施,增加体医融合在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度;其次是要从“体育人”和“医生”两者上进行深度融合,两者要相互统一,并且持有共同的理念,坚定科学健身及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的共同目标,对于全民健身和健康发展都是一种强有力的促进,从内部实施人员进行融合,从而由内到外地进行深度融合。为了形成由多方联动构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系,就需要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积极的联动,从而实现资源有机整合,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
4.2、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体医复合型人才队伍。全民科学开展健身活动需要既懂得运动人体科学和医卫的知识,又具备着运动锻炼指导能力的专业人员。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体医结合后,国家也在大力地培养这类人才,但是目前具有高素质的体医融合人才还是存在较大的缺口,换句话说也就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就需要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共同协作建设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加大这类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对于体育院校可以引进医学类人才,在重点培养体育运动方面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学类知识的学习。医学类院校同样也可以引进体育类人才,加大培养医学学生的康复类知识,互相通融与学习。同时可以建设“校—地—校”的合作模式,结合体育院校学校、地方、医学院校三者的特点,开展实地调研与学习,进行必要的校外实践,加强未来人才的实践能力,及时填补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的缺口。
4.3、加强 “运动促进健康”理念的宣传
全民健身贵在全民自愿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中,但是只有群众有运动促进健康发展这样的理念,他们才会加入到健身行列。目前,我国虽然在大力地提倡“大健康”理念和“运动促进健康”等相关理念,但是多数群众还是停留在有病去医院的层面上,始终秉持“重治疗轻运动”、“厚医薄体”的认知。因此,政府可以联合各大医院、社区和学校等,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理念的相关讲座和宣传等。首先是对于医院,医生的话是患者最愿意听及能听进去的,并且患者还会乖乖执行。因此,医生是运动促进健康理念最好的宣传人员;其次是社区,社区是群众聚集最多的地方,因此是开展讲座最好的地方;最后是学校,学校作为未来的新生力量的重点培养之地,必须进行健康理念的宣传,让学生们掌握健康发展理念。
健康,是贯穿一个人的重点。其概念上包含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3个层面,包含了饮食健康、运动健康、医疗预防与康复等方面,是要树立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全民都要认识和了解到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要素,只有在健康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才能在实际行动中渐渐养成正确的健康锻炼意识和习惯。
5、总结
体医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后,身体健康问题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基于体医融合视角下,实现全民健身进而提升全民健康发展是近年来“运动促进健康”理念的实践,但是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下全民健身问题变得愈发急迫。而体医融合较好地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专业的体育指导员等的结合,弥补传统的医院治疗的模式,同时解决平时参与体育运动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的问题,提升了医疗与体育未来的强大前瞻性。这种较前卫的健康干预办法和理念,更加贴合我们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更加符合在新时代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要求。而想要更好地使体医融合,进而促进全民科学健身,就必须要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实情,积极探索符合本地的融合模式,通过完善顶层的融合,坚持不懈地完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壮大人才队伍,让群众科学健身、健康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