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基础俄语3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3-01-24王金枝
王金枝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25)
近年来,关于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较少,以民办高校俄语专业为研究范畴的更少。民办高校凭借自身的应用型特点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创新型俄语人才,有必要对民办高校的俄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研究。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正式发布,意味着新文科建设的全面启动。对于外语专业而言,新文科要突出一个“新”字,强调一个“跨”字,坚守一个“文”字,彰显一个“中”字,树立工具性、人文性、科学性相统一及相融合的外语教学新形象[1]。而课程思政是将各类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以全员性、全流程和全课程为特点,相互渗透,协同发展,进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达到双赢目的[2]。课程思政的主要对象是非思政专业的教师、学生,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将思政理论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使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究其本质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将育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将思想政治学习贯穿到学习和生活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牢固坚守思想防线,运用思政理论知识处理问题。
1 基础俄语3课程及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义
基础俄语3是本科院校俄语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最核心的课程之一。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使用的是《大学俄语(东方版)》系列教材,授课内容涉及爱好、书籍、互联网等12个主题,教学活动围绕词汇、语法、对话和课文展开,旨在引领学生根据专题情境使用中级常用词汇和句型,通过查字典来确定词义,通过查语法资料来明晰主从复合句的构成,通过角色演练对词汇和句式进行灵活应用,使学生能够进行一般主题的日常交际。根据《纲要》要求,基础俄语3在教学设计中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思想,持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
1.1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课程观,学生在学完一门课程时,要能够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外文化对比中认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对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理解。基础俄语3具有授课学时长、授课内容丰富等优势,能够为学生形成系统的思政知识体系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和素材支持。
1.2 强化高校教师的育人使命担当意识
高校对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带头人,其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水平对学生未来意识形态的形成具有示范和规约作用。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示范引领作用必将对接触多元文化价值观的俄语学生产生极大影响[3]。为了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1)高校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2)高校教师要具备崇高的思想信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积极传播主流文化。(3)高校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教书”与“育人”缺一不可,前者需要高校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学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专业知识领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将价值观引领、铸魂育人融入到基础俄语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强化思想意识,提升政治素养。
1.3 提高俄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发展,我国与俄语国家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俄语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俄语专业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强化学生的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增强对别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能够用俄语来表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思想,具备用俄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2 基础俄语3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路径
目前,一些本科高校俄语专业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的教授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未能充分将思政教育和专业学习落实做细。现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21级俄语专业基础俄语3课程为例来探索符合民办大学学情的俄语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策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语言类民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办学突出应用型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俄语3课程的授课对象均为00后,他们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对此,需要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学生态度等多方面来进行俄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注重专业课堂上思政育人的落实情况。
2.1 准备阶段: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强化顶层设计
外语课程思政改革推进的成功与建成一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外语专业教师队伍有直接关系[4]。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对课堂教学思政理念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
教师要坚定思政育人的基本意识。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之前,高校俄语教师要重视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各机构组织的思政培训和讲座,及时将身份从俄语教学者转变为俄语教育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高校俄语教师要能够认同本国文化的优越性,并正确对待别国文化中积极正向的元素,对学生所学习的思政理论知识内容进行筛选,在思想和实践方面做学生的榜样。
学校和系部要加强理论与政策支持,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俄语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制订最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思政育人要求融入到了培养目标中,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在俄语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环节中,要坚决落实“三进”工作,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同时,要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中,并针对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和教师进行奖励,激发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热情和动力。
课程组统筹规划,形成系统连贯的思政育人体系。基础俄语3教学团队在开课前多次组织线上备课,由课程负责人统筹规划,课程组成员全员参与,在经过了讨论、分析和研究后,确定了基础俄语3课程的素质目标和思政教学环节。基础俄语3的素质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其中认知目标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俄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习俄罗斯文化,明晰中俄两国文化的异同。情感目标是指在中俄文化的对比学习中,学生能够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行为目标即学生在达到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基础上,自身的道德素质得以提升,能够秉持基本道德准则成为优秀人才。
2.2 实施阶段:全面创新俄语教学,将课程思政落实做细
2.2.1 确定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基础俄语3教学包含12个主题,教材中涉及的思政元素较少,需要任课教师补充相应的教辅资料。为此,在制订教学文件时,教学团队根据每课的词汇、语法点和实践主题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确保每一个融入的元素均与上课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相关,避免出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内容不相关情况发生。要在教学日历中体现出进行思政育人的频次和所有思政点的系统性,最后在教案中设计出具体的思政元素融入环节及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时间分配方案。在正式教学过程中,除了在教学文件中预先设计的思政元素以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会出现具有普遍性的热点事件。因此,基础俄语3教学团队指定相应教师负责收集时事热点话题,待汇总后发至课程组备课群,由教学团队共同制作教学课件,确保整个年级所有学生学习的思政理论知识是相同的,便于后期进行考核与评价。
2.2.2 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基础俄语3面对的授课对象是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俄语语法和词汇,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该课程采用了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教师设置思考题并发布到班级交流群中,学生可根据思考题自学慕课等教学资料,将重难点记录下来。课上,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来讲授重难点,并将俄语知识点引入思政环节,通过分组试译比拼的方式得出最优的翻译方案。
2.2.3 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础俄语3作为高校俄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时多,教学内容庞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有不一样的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新文科背景下,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基础俄语3课程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坚持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为重点,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法与新型教学法双管齐下,借助慕课、课堂派、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式、启发式、角色演练等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的课程思政课堂。
2.3 评价阶段:构建综合评价机制,检核思政育人成果
教学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最终环节,也是课程思政工作的难点。要想建立一套综合的课程思政成果评价机制,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合力,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求证。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基础俄语3课程组采用了形成性评价与期末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其中的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突出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考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试等环节,旨在体现出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整体素质的提升情况;期末考核评价指的是期末笔试考试,要求教师在编撰期末试题时确保试题导向是正确的、积极的。可以通过写作等综合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检验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观是否正向。
3 结语
高校俄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提升教师德育意识和学生重视程度的基础上丰富课程思政素材,更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革评价方式,从课程建设角度出发,确保专业能力学习和思政素养提升同向同行,全面提高俄语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