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中的角色定位与对策探析*

2023-01-24莫文艳

智库时代 2022年44期
关键词:师范生思政专业

莫文艳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老师,是教育事业的立教之本和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守正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1](以下简称“能力标准”),自主发展能力作为五大职业能力之一,是指师范专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有效管理自己,主动发展自己,积极反思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发展规划、反思改进、学会研究、沟通技能及共同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中,肩负传播理论知识,传递科学思维,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塑造时代新人的重任。由此可得,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兼顾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提升,做到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的最大功效。

一、思政课在培养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中的角色定位

深刻把握思政课在培养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中的角色定位,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生动实践。

(一)沟通心灵:做关注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有心人

一要做好“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机理、规律和走向,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正确进行国际比较,认清历史使命,勇挑时代责任”的有心人。二要做好“引导学生了解教育改革这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相对优势,涵养教育情怀,力挑乡村教育重担”的有心人;三要做好“引导学生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明确岗位要求和市场需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有心人。

(二)启智润心:做引导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引路人

一要做好“引导学生锤炼品格,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路人;二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引路人;三要做好“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逻辑”的引路人;四要做好“引导学生奉献祖国,懂得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历史使命,融入人生规划”的引路人。

(三)培根铸魂:做培养师范生自主能力发展的规划人

一要做好“用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党史,让学生在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中制定科学的自主发展能力提升方案”的规划人;二要做好“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适时调整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期许的自主发展能力提升对策”的规划人;三要做好“学生科学发展的领路人,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潜能分析,协助拟定未来发展的人生规划,根据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因材施教”的规划人。

(四)激扬斗志:做提高师范生自主能力发展的助力人

一是做好“古今名典、重要著作、中国故事,帮助学生将高大上的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人生座右铭,激发学生做自主发展能力规划的志气”的助力人;二是做好“弘扬榜样精神、激昂学生学习先辈美好精神品质,激发学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实干勇气”的助力人;三是做好“引导学生领悟三次历史飞跃、做到两个维护,在增强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中提升自主发展能力骨气”的助力人。

二、当前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的现状分析

掌握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的现状,精准定位存在的问题,是有针对性提出对策的基本前提,接下来,从问卷调查、实践活动和模拟演练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问卷调查了解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认知现状

本调查选取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998份,回收有效问卷944份。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都有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理想,但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大多来源于身边的同行或者网络案例,缺乏对相关教育政策,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的了解,以至于发展规划“粗、空、虚”。

调查发现,99.7%的师范生认为“通过思政课来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是非常有必要且有巨大效果的”。89.8%的师范生认为“学会研究”是自主发展能力的核心点和重难点,其次是“沟通技能”;55.7%的师范生认为“反思改进”执行起来较为容易,但是坚持力度不够,需要他律监督。

据了解,目前师范生大多数是团队合作完成各类作业,且76.5%的同学愿意共同学习、合作探究;18.1%的师范生认为独自学习效果更佳;在“你认为自己的沟通技能是否达到幼师标准”一项中,仅有36.2%的师范生自认为完全达标,45.7%的师范生认为基本达到,20.1%的师范生认为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

(二)实践活动探究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动态发展

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于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态过程中,也终将表现在实践活动中,思政课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探究学生动态发展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采用专业故事和时事政治分享法,通过反复演练和多轮展示,让老师动态把握学生在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课堂展示、评价与反思等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研究反思、信息检索与甄别、文字分析与理解、语言组织与润色、沟通交流与表达、心理素质与讲台适应能力等。

指导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思政类知识竞赛、辩论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时事沙龙社活动等,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反思改进能力,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增强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信心和决心。

将思政课安排到红色革命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革命事业的波澜壮阔、革命先烈的雄心壮志、中华儿女的凝心聚力;将思政课安排到企业或学校,让学生提前感知职场面貌、职业要求和行业需求,以便有计划有目地地实施自主发展能力提升规划。

(三)模拟演练,找准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的主要问题

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或小学上一堂思政课程或者一堂课程思政。学生分小组开展课程调研、资料整理、课件及教案制作等,既是一个共同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最客观、最直接的路径。

发展规划方面,专业发展前瞻性不强,对专业相关的政策文件认知少且发展能力弱;学生一旦缺少对国家大势、专业前景和岗位需求的了解,就会缺乏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的方法,失去兴趣,陷入迷茫。

反思改进方面,自我反思能力不均衡且缺乏相应的实战训练;师范生自主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缺乏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反思方式,不能针对具体课程制定整改方案。

沟通技能方面,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且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较少;活动组织集中于社团活动,且形式较单一,缺乏教育实践能力的针对性活动。思想教育活动开展较少,党团活动不多,不利于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

学会研究方面,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学生学思行不理想;习惯对理论知识的被动记忆,缺乏思辨和研究思维;对本专业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和政策被动接受,课程设计缺乏创新力。

共同学习方面,合作学习能力有待增强且缺乏相应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师范生对自身在团队合作中担当的角色有清晰认识,但是合作学习能力较弱;通过各项竞赛活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较多,但通过思想教育活动和小组学习活动等方式提升合作能力的较少。

三、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中的对策

(一)重构教材内容,做到“三理衔接”

把握问题与目标双导向,重构思政课教材内容,打破思政课教学“三脱节”困境,增强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效应。

一是打破教材原有的章节结构,将“政、学、事”三理串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同步搭建理论难点库、社会热点库、学生疑点库、专业痛点库。将教材理论逻辑的关键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社会生活和专业成长中的热点事件,以及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思想堵点和行为痛点设计问题。

二是依据政理阐释、学理解释、事理诠释的逻辑思维制作问题链。政理阐释重在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明确党和国家寄予大学生的使命任务,明确价值目标,提升发展规划能力;学理解释主要是传授学生科学理论知识和探究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方法,提升研究反思能力;事理诠释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提升沟通技能、共同学习能力以及反思改进能力等。

三是紧扣教学大纲和市场需求设计问题链,制订明确的价值导向和教育目标;问题设计既要对接专业前景,特别是党和国家对专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又要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和专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疑点以及难点,特别是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同时,问题还要具有可探讨性、可辩论性,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升思辨能力,具有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

(二)善用大思政课堂,盘活思政小课堂

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要跨出校园,融入社会,深入基层,参与实践。

一要构建与“大思政课”相适应的授课主体。构建以“传道济民”为宗旨的书院文化,以“经世致用”为特质的湖湘文化,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革命文化体系,将课堂搬到更广阔的幼儿园、社区、乡村、红色革命基地、电影院、VR实训室等,在实践中开展真正“接地气”的思政教育,开展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用思政理论指导专业成长,用所学所思服务社会。

二要激活校园文化资源,营造校园内处处皆是思政课堂的美好氛围。积极打造面向全校学生的思政教学实践舞台和中国优秀文化传承舞台剧场,并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开设“湖湘精神”的校本特色课程,思政大讲堂等,让师范生在舞台剧的表演中,大讲堂的锻炼中提升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

三要盘活思政小课堂。建设“大思政课”并不意味着放弃小课堂,而是要让小课堂教育更加有滋有味接地气。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学生上微课、学生演微剧、学生微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自由分组中选择话题,撰写剧本,制作课件,拍摄情景剧,展开激烈精彩的微辩论。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分享,学生成为思政课堂的主角,实现反转课堂的育人目标。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等思政课堂扎根学生心里,提升理论趣味性和亲和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职教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要确保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的价值导向。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力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重任,师范生的活动设计既要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又要兼顾培养师范生“懂规划、会研究、识大局、能反思、尊法治、能合作、有美德”的合格教师和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

二要加强实践创新活动的组织力度。实践创新活动是培养师范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促进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活动。要多组织思政教育类活动和专业实践类活动,以提升青年学生聚焦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多开展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市场所需有机结合的活动,让师范生了解市场需要和岗位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锻炼其自主发展能力。

三要把握实践教学的问题导向,做到真解决和解决真问题。首先,明确实践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难点、职业生活中的热点、自主发展能力培育过程中的痛点。

其次,细化活动方案,将培养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作为专业思政课堂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实现自我研究、自我管理,提升了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意识,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共同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推动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协同发展。

随着“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政课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既要考虑思政价值、为党育人,更要注重专业成长、为国育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项长期、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和组织者,高校思政课要精准定位、积极发挥在培养师范生自主发展能力中的角色定位和重要作用,在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中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相关链接】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一般取自该学校的精神文化的含义。

猜你喜欢

师范生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