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2023-01-24赵俊红

黑龙江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过程能力

赵俊红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的变化让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对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指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素质,使大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更加认真细致、严格要求自己。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存在,其就业能力直接反映出社会的就业趋势。在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中,热门专业毕业人数相对较多,其他冷门专业存在新生数量较少问题和现象。还有部分专业,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受到限制和束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一些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毕业后的竞争压力较大,导致一些成绩并不好的学生很难找到和本专业相关联的工作。冷门专业学生,就业难度较大,影响就业质量[1]。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与其所学专业之间关系并不紧密,部分专业就业竞争过于激烈,学生毕业后参与工作时比较盲目,不善于把握符合自己专业的就业机会,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法真正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社会的人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部分大学生学习时没有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其所学知识不够专业和丰富,更加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质量水平,在步入社会就业时受到了阻碍和压力,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及社会需求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2]。

1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实际中,导致社会需求及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存在差异性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高校是进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但是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却缺乏客观的认知和重视,未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更强调学科教学或高校自身的科研规划,未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更重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3]。同时,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即大学生的应聘能力,仅提供毕业就业指导及心理咨询。关注的就业信息浮于表面,无法真正帮助高校大学生找到与自身更匹配的职业和岗位,难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更加关注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工作中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考评体系较为片面,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而忽视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此外,部分高校更加重视办学规模,忽视教学质量。近年来,高等院校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高校的师资资源以及教学设施较为紧张和匮乏,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比如,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本应当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变成多人合作实验的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

1.2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尚不完善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主要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具体制度、方法以及有关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制度化和系统化的一项方法和结构,涉及到整体的组织结构体系、课程设置以及文化氛围建设。但是,当前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组织体系尚未建设完善,没有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变化特点设置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和研究,导致学生所学内容较为陈旧、落后,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无法紧密融合,尤其是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体现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此外,部分高校未建设符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文化环境和氛围,部分学生存在心态浮躁的问题,大学生群体受到了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学生的精神世界较为匮乏,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提升[5]。

2 基于社会需求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际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导致整个劳动力市场中出现了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因此,高校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树立新的人才培养价值观念,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6]。

2.1 明确基于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先进教学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要实现进一步变革,提升管理水平,就需要转变自身思想认知,提高教学能力,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向社会需求导向转变的目标,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高校需要在教育理念上达到两个转变的目标和要求:第一,高校要明确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摒弃传统落后的仅关注知识传授以及学生成绩的陈旧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更加先进、科学的,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对高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高校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计划和方案的制订过程中,都需要根据当前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真正贯彻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使大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同步提高[7]。

2.2 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的相关指导

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他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求职技能,面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和难题,学生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调整自己的期望,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开展职业规划和分析,与社会需求协同发展,鼓励大学生抓住机会,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另外,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规划课程建设体系,在学校的必修课程中加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解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为大学生提供帮助,使大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得到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就业能力。开辟多元化的培养渠道,通过举办讲座、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组织职业规划设计比赛、模拟招聘等活动,鼓励大学生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施展自身才华,挖掘自身潜能[8]。

2.3 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应当明确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高校毕业生应该增加自身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个人专业技能。高校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和培养的原则,构建并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提前规划和制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学生入学的前两年可以只进行大科类的培养而不分专业,在学生入学的后两年再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人需求,让学生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在选课的过程中要优化专业课程占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重,让学生能够跨系跨学科进行选修,尝试不同的学科内容,避免知识学习的片面性。同时,可以规定文科学生辅修自然学科课程,理科学生辅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帮助学生通过开展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内容,掌握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增加知识广度,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9]。

2.4 完善大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培养体系

大学生所拥有和掌握的实践能力是其就业能力的重要反映和体现,也是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高校在建设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关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包括校内以及校外两个方面,校内建设需要高校各部门改变当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职能分割的局面,建立各部门共同配合参与的先进组织结构,校外建设则需要高校与有关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人才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要明确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针对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针对性缺乏以及实践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应开设技术性和实用性更强,能够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课程,增加师资以及设备的投入,开展下乡活动以及校园创业活动等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要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学生素质考核的关键,并对其进行细化安排,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建立由学校主导、用人单位提供支持以及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践能力考核模式,对于实践能力不合格的大学生不予毕业,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成效[10]。

2.5 强化高校文化氛围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培养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神,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功利化以及表面化的学术态度是不正确的,鼓励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刻苦努力、严于律己,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到科学事业的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11]。

3 结语

大学生数量较多及社会就业竞争环境激烈,致使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人才流失问题严重。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高校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细致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和流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大学生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