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专业元素融入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究*

2023-01-24唐金娟黄奇敏

智库时代 2022年44期
关键词:专业课医学生医学

唐金娟 黄奇敏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一、医学专业元素的概述

专业一般是指主要从事某种事业或研究某种学业,这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从人才需求和社会分工的需要的角度来看,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对人才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以及需要高校有针对性地对学业进行门类划分,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置的。也就是说专业是学科专门的领域,比如医学专业,师范专业、物理学专业等都表明了专业的对象、范围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业的本质内涵,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区别于其他阶段的教育。

现代数学集合论中,元素是组成集的每个对象,也就是组成集的每个事物。如几何学是由点、线、面、角、圆、体等要素共同构成的。元素运用的范围很广泛,不仅包括数学的集合,也包括了生产生活中的集合使用。从化学元素看,包括了氢 、氦、氮、氧等;在日常生活中,元素表示一个事物的组成部分,元素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因素。

专业元素是指构成从事某种事业或研究某种学业的元素。医学专业元素是指从事医学事业或研究医学学业的元素,包括了医学专业品质、医学专业内容、医学专业资源等。

二、医学专业元素融入医学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在医学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短板与弱项,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学生偏科倾向而且较严重,重视专业课程学习,放松了公共课的学习;重视技术技能的提高,轻视德行操守的修炼。二是教学方法单调以及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要加快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发挥其同向同行的作用,实现思政课提质增效。

(一)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1.学生重专业轻公共课、重技轻品现象严重

思政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学校德育工作关键课程,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旨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为社会输送品学兼优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而目前进入到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十有八九是想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以便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做准备。一般来说,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的组合是按专业编班,学习的课程大部为专业课,这从专业技能培养的角度是比较合理的,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学习的现象,尤其是在医学生当中体现更为明显,因为受到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中学没有学过,而且课程较多,学业压力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现实需要来看,首先是专业课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是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有直接的帮助;最后是所学专业与将来就业也密切关联,夯实专业基础,增强职业能力对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学生更加的重视专业课的学习。现实中存在听课不认真、提问没人回答、抬头率不高等情形,甚至还出现缺逃课、睡课的现象。各类招聘机构对专业技能的考核有较为清晰的评判标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招聘单位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因此在招聘过程中技能的考核权重占比更高,虽然有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但一般比较笼统,没有太多具体的考核指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做得不够到位,这种信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因此出现学生重专业课轻公共课以及重技轻品的倾向。

2.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脱节、教学方法单调

思政课作为医学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科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有大量医学生却不够重视,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是多维度,比如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不明显以及教学方法比较单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 医学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这是由教育部社科司统一定制教材,全国统一使用,一本教材很难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也满足不了高职院校医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目前就职于医学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大部分的第一学历都是接受的本科教育,所以本科教育的方式在他们头脑中根深叶茂,然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特征、符合职业教育类学生的需求,教师们也在积极探索,一部分教师选择了继续接受教育,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学习、接受高职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有一部分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仍然相对固定,没有突破性的改变,所以上课时大部分情况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与此同时,很多医学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综合素质太差,自己即使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难提高教学效果。

(二)医学专业元素融入医学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发挥其同向同行的优势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这是中宣部、教育部于2015年7月联合发布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指导性文件,该文件明确要求:“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1]这表明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结合是大势所趋,也强调了课程的教育功能,与此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即教书育人,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也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视野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初衷和使命是教书育人即传授知识和教会做人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不论是哪一种课程的教学或是哪一位教师的授课,都需要传道、授业、解惑,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这是陶行知先生道出的教育之道,它清晰地指出了教师的责任;“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是陶行知先生道出的学习之道,它指出了学生学习的任务。以上都强调了教育的目标与功能,更凸显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应该相结合,共同发挥其作用,发挥同向同行的优势。此外,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是立德树人,培养高职医学生德技双馨的主渠道,应当起到更突出的作用。

2.课程思政建设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专业课建设中寻找与思政课的切入点与契合点,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任督二脉,架起二者之间的桥梁;将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辅相成。根据思政课课程体系找到一些和专业契合的亮点,比如收集、寻找、整理案例时注意归纳,并寻找思政元素;再如,尊重医学生的差异即根据医学生成长环境、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的不同,为医学生量身定做具有医学专业、行业特色的思政课。这不仅没有弱化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而是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从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美国教育家指出:“他们不过问学生想什么。他们不考虑学生的特点、兴趣、要求,仅仅着眼于专门科学的知识结构、理论系统去构成学科内容。”[2]表明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正当性的追求比较重视,而对学生自我意义建构重视不够,这是一种有风险的教学,因此,思政课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专业与行业特色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将思政课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金课”。

三、医学专业元素融入医学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路径

医学专业元素的挖掘是将其融入医学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础,通过对医学专业元素的挖掘和分析,并通过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为载体,将其融入医学高校思政课中,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一)医学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医学专业元素的挖掘

1.从医学历史中挖掘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了解医学发展史,启发医学生厚植爱国情怀,让医学生坚定爱国报国志向。2020年春节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出现并蔓延,作为重症医学科一区副主任韩林主动请缨驰援湖北,成为广西首支驰援武汉抗疫医疗队的一员。他逆行出征,艰苦奋战,不怕牺牲,与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一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医疗队在武汉驻地休整期间,他收到了家里长辈寄来的一张老照片,那是外祖父林德成1954年参加广西支援湖北灾区医疗队的,方得知作为一名防疫战线上的老兵,同时也是广西防疫事业先驱的外祖父在65年前也赴荆楚驰援湖北省。相隔65年祖孙接力赴荆楚,为的就是把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湖北人民解救出来,在帮助湖北人民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将自己的奋斗与国家奋斗历史同向同行、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2.从医学行业中挖掘

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材,紧紧围绕高职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从医学行业中挖掘具有医学特色的动人故事或典型案例,充分挖掘在医学行业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将思政课打造成别具医学特色的思政课。比如,屠呦呦担任组长带队研发治疗疟疾的药物,经过艰苦的努力,研发出了抗疫药物——青蒿素。这一成果在医学界运用广泛,不仅在中国使用,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使用,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病患,拯救了中国,也拯救了世界。2015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本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者,因为青蒿素造福人类,惠泽全球,这也是社会对她做出贡献的认可与表彰。一个人要获得成长和发展,首先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与时俱进,成长成才,实现自我的进步与发展,将“小我”融入“大我”,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服务,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1.案例式融入

在“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医学高校通过搭建合作平台,让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相关性,挖掘医学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摸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中思政元素的“融点”和“触点”,比如:正确价值观、家国情怀、专业伦理、 人文情怀、创新思维、大医精诚精神等,通过案例所蕴含的道理,以隐性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人生目的、正确的价值追求快速、高效地传递给学生。

2.活动式融入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3]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把教材的统一性要求落实准确、落实到位,鼓励思政课教师探索与众不同的方法和路径。组织开展多元化、多样式的思政课堂,推进教学形式日新月异改革,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互动当中,多渠道、多方式实现教学目标,让医学生都爱听爱学,也学得会,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提质增效。积极探索思政课堂新方式,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情景剧等形式融入医学专业元素,思政教师要为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搭建课堂互动平台,设计含有医学专业而又契合思政课宗旨议题,发掘其中道德意蕴与正确的价值导向,期间要敢于“发声”和“亮剑”,引导学生在专业认知中增强职业认同、增强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在助力建设宜居康寿中国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开展与专业相渗透的实践教学,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4]思政课不仅要遵循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也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5]

实践式融入医学高职院校,需要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建立协同育人体制与机制。首先,思政课教师要研读教材、研究学情,在理解、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通过调研和观察掌握医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模式、找准学生专业特征和特色,发掘思政课实践教学同专业课实践教学的“融合点”和“契合点”。其次,通过线上线下的相结合的形式如qq群、微信群、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研讨会议等,建立与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交流沟通平台,并积极主动进行有效沟通,快速并且准确获取医学专业培养的相关信息,如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专业实践活动、课时安排等,了解、把握专业实践课程的发展规律,有效衔接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医学生专业学习,行之有效地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相融合。再次,医学高职院校要搭建各式各样平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后盾。在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与学生专业实践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国情教育、行业前景、职业道德教育等,一方面帮助医学生提高医德水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医学行业的前景,增强职业认同感,与此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情况,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零距离深入了解社会,使学生思想受到洗礼,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需要的人,增强专业的认同感,树立奉献健康卫生事业的意识。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把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主要围绕“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围绕专业知识传授、职业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来开展的思政课教学。医学专业元素融入到医学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增强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效果;有助于打造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思政课即实现课程内容与教师专长、专业特点、职业特色的有机统一,将思政课打造成为“金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医学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