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浙江精神激励院校文化自信教育工作探析*

2023-01-24

智库时代 2022年44期
关键词:浙江院校精神

徐 敏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一、浙江精神概述

(一)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是一种具有浙江地方特色的价值取向、群体意识、精神状态和思想方式的高度概括,其产生和发展是基于历史传承的优秀文化、社会发展的优良特质、地方民众的期许认同,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与强大的现实感召,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在浙江生动实践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断被赋予新内涵。

(二)浙江精神蕴含的教育资源与价值

1.信念坚定、坚韧不拔的不屈精神

不屈精神是浙江精神重要体现。七千年的浙江文化沉淀,深刻地展现出浙江人民独有的生生不息的不屈精神,“古浙江人”励精图治在盐碱滩涂和沼泽洼地上,逐渐开垦出富饶的家园。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浙江人民立足于实际情况,敢为人先、勇于改革、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改革成就,书写了以不畏艰辛的“四千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五劲”为代表的浙江精神。浙江精神中蕴含的不屈精神是干事创业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教育中引领和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精神坐标和动力源泉。

2.奋发有为、开放图强的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浙江精神的具体表现。尤其在改革开放时期,浙江人民以“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勇气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魄力,成功实现了从“地理、人口、经济小省”到“开放、市场、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浙江精神中蕴含的奋斗精神,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等新时代青年价值观高度一致,是新时代青年不断夯实本领、增强才干、提升素养的核心动力,作为引导当代青年学生磨炼意志、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关键教育因素,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养成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实践精神

实践精神是浙江精神的内核展现。求真务实是浙江精神最具特色的部分,浙江地区临海多山的地理特征和先天贫乏的资源特质,促使浙江人民善于用改革、发展和创新的眼光与思路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历代浙江人不畏地域条件的束缚,敢于冲破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在开拓创新的实践进程中,形成了遵循规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共识。浙江精神中蕴含的实践精神有助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发展的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进一步坚定自己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二、文化自信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文化自信教育是一个具有特定内容和特定目标的特殊教育概念,就其内容而言,文化自信教育是对各院校学生深入广泛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就其目标而言,文化自信教育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以及在悠久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认同。

当代青年学生是国家事业发展的继承者,是未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践行者,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通过有效教育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当代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青年学生对民族认同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重视文化自信教育实乃当代青年教育的题中之义。

(一)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外,文化是最深层次的,是所有影响力的基础。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日益激烈,西方国家人为构造的文明等级论,试图将西方文明置于中国文化之上、解构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使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加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增强青年学生传播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使命自觉,不断推进我国优秀文化走向更高层次,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提升当代学生的道德素养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更是个体的精神依托,文化往往体现出个体对自身价值追求的坚守,从某种程度而言,文化信念的动摇意味着道德意志的动摇。面对文化冲突与融合并存的现代多元文化环境,对于正值价值观塑造、理想信念培育关键期的青年学生而言,很容易受到腐朽文化的影响而迷失自我。当前,文化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更全面的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给予青年学生健康积极的精神感染,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青年学生面对多元文化时能够保持理性和从容,帮助青年学生树立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文化价值观念,促使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

加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的内在要求,各院校在文化自信教育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中,要帮助青年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联系与内在逻辑,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进而加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基础和内涵的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促使青年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科学内涵,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促进并增强各民族青年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和民族认同。

三、浙江精神融入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教育内容,强化育人效果

浙江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具备教育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要素,与文化自信教育在教育导向上同向同行、在教育价值上相生相融,为院校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育人载体。因此,浙江精神能够丰富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对浙江文化的认同。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建设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将从人民的实践中凝练出的浙江精神融入院校文化自信教育,正是对文化自信教育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的有力支撑和补充,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动、形象、直观地理解与把握;其次,在浙江高速发展的实践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鲜活地诠释了浙江精神的内涵和本质,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自信教育中的典范素材,发挥了积极的模范导向作用,有利于院校激励青年学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最后,浙江精神展示出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与院校文化自信教育中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具有较为显著的育人功能,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发展规律,在理论上丰富了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创新了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模式和载体,具有特色鲜明的创新价值。

(二)契合时代要求,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力量和源泉,我国现已进入发展战略机遇期,当今最紧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无论是国家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还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创新人才的时代需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然成为时代要求。浙江精神在浙江人善于“闯”、勇于“试”、敢于“冒”的文化渊源中,培育出敢作善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干劲,尤其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浙江人民率先改革创新,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在“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将浙江精神融入院校文化自信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滋养青年心智,增强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非是死板地写在书本上的,而是 “活”在生活之中,具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鲜活的文化有利于青年学生深刻领悟文化真谛,并在耳濡目染和身临其境的现实熏陶中,将优秀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浙江精神作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具有滋养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的功能。首先,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在中国文化历史进程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其次,浙江名贤辈出,王充、王羲之、骆宾王、沈括、宗泽、王冕、宋濂、于谦、王守仁、全祖望、蔡元培、章太炎、王国维、鲁迅、茅盾等载入史册者已逾千人,涵盖了政治、军事、科技、哲学、史学、文学、古文字学、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再次,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嘉兴南湖起航,创建了彪炳千秋的伟业。浙江精神是对浙江人民文化层面及精神层面的深入解读,将之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新时代青年学生正确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方位,激发并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豪和文化自信。将浙江精神融入院校文化自信教育,进行本土化创新,有助于青年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入理解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并在感受、学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乐趣中,激发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四、以浙江精神激励院校文化自信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融入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式

以浙江精神激励院校文化自信教育工作,需要将两者在教育内容上加以结合,将体现浙江精神的历史资料、人物传记和浙江故事等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并建设特色教学资源库。微观上,将历代名人事迹、地区优秀文化成果等引入课堂,涵养学生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文化底蕴;宏观上,将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文化讲深讲透,全方位展现浙江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伟大实践,激发学生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决心和意志。不仅如此,还要在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教育载体的有力挖掘、教育成效的有效评估中,发挥浙江精神对青年学生在社会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实践作用,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用自主学习、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翻转课堂、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引领学生汲取浙江精神的精髓,立足新时代视角增强文化自信。

(二)融入校园生活,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生活是培育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最有力的载体,正所谓“一种价值观要想真正地发挥作用,就必须要融进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就需要将浙江精神与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密切联系,在落实、落小、落细上下足功夫。以文化人需要时间与空间的共同作用,文化自信的培养要在课堂教学主阵地和校园文化环境等空间上营造氛围,要在校园生活中实现育人潜移默化、立德润物无声。校园文化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承载青年学生群体性文化的载体,体现了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个性特征,校园文化相较于社会文化,其特殊性决定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更具导向性和时效性。以浙江精神激励院校文化自信教育工作,须以浙江精神的理论教化人、以浙江精神的文化作品感化人、以浙江精神的文化环境熏陶人、以浙江精神的文化实践引导人、以浙江精神的文化研究提升人,构建系统综合的浙江精神教育体系,从大力宣传和弘扬浙江精神的校园环境建设到深入研究和践行浙江精神的学生社团组建,再到演绎浙江精神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让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互动式体验中,增强浙江精神的文化感染力。

(三)融入实践活动,厚植文化自信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回溯浙江精神的形成过程,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最终豁然开朗、蔚为大观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形成历程如此,人类传承优秀文化的途径亦是如此。当今在各院校的文化自信教育中,虽然通识教育对加强青年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化自信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需要将文化植根于教育对象的内心深处,并将之体现为教育对象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因此,仅通过通识教育来解决文化自信教育中知识层面的缺陷,距离坚定文化自信的目标还尚显不足,有鉴于此,要以浙江精神激励院校文化自信教育工作,就必须为青年学生提供文化自信教育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在知行合一中内化文化自觉、外化文化自信。院校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组织各类实践活动,例如,定期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社会,通过参观名人故居和革命遗址等方式以感悟精神伟力、走访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各级各类单位和组织以汲取奋进力量、参与区域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实地调研以坚定奋斗决心、聆听优秀社会贤达或各界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以激励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斗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就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以浙江精神激励院校文化自信教育工作,就是要深入探究如何把文化优势、区域精神转化为青年精神,如何从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角度弘扬浙江精神和中国精神,在历史的璀璨星河和时代的奋发图强中,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成长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猜你喜欢

浙江院校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