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网络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发展路径研究*

2023-01-24费婧婧

智库时代 2022年4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学生

费婧婧

(南京审计大学)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众多社交平台兴起,分享、点击、转发,海量信息涌入互联网,纷繁复杂,一时真假难辨。青年大学生作为新媒体行业主要的用户之一,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生活与学习极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高校共青团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团属新媒体实力,创新共青团工作模式,帮助学生有效防范和避免不良信息干扰,深入研究新媒体发展趋势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特点,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

一、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团属新媒体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形势下,高校需突破传统教育框架,依托网络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宽思政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而团属新媒体的建立有效补充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认识中国、认识世界的资源和信息,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力抓手。

(一)是新时代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

新媒体的出现无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借助互联网与移动通讯工具等新兴技术,破除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与时间限制,以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形式开展信息交互流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各类个人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呈普遍增长态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8.5个小时。而在全国网民中,10-29岁的青少年群体更是占主要地位[1]。在拓宽信息流向的同时,因新媒体间用户定位的不同,集结人群的特点与信息类型各具不同,依托于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更有利于高校进行针对性宣传与教育。“青年人在哪里,团的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推进团组织建设。[2]只有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掌握新时代青年的性格特点与思想发展趋势,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才能掌握主动权,有的放矢,利用新媒体开展个性化服务与网络思政教育,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到学生中去”。

(二)是网络思政育人重要的信息来源与过滤器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之一,团委同样肩负着青年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工作职责,是“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3],而团属新媒体平台的建立不仅使团学工作的开展更加快捷方便,更是丰富了大学生们认识团、认识党和认识世界的信息来源渠道,帮助青年大学生学习和了解新的知识和理论。高校团属新媒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高度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开展正面宣传,扩大对主流思想意识的舆论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鉴别信息,坚定政治立场,筑牢政治安全底线,把握思想意识大方向,旗帜鲜明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为党发声的重要的网络阵地。

(三)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当前,高校团属新媒体的管理与运营除高校团委、专兼职团干部进行指导与审核外,主要由学生负责,他们在完成基本的新媒体操作业务的同时,还需要从学习生活中汲取灵感,从人群中碰撞思想,关注社会热点,自觉学习并结合有关党团建设与发展的知识与最新政策方针,把握思想政治路线方向,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团属新媒体平台输出内容。而青年团员们也可以从团属新媒体平台上获取学术讲座、社团志愿、娱乐文化、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时事政治等有关咨询、见闻感悟和经验分享的同时,受到平台思想建设内容潜移默化的熏陶,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巧妙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政教育落到实处。育人主体不再仅局限于学校、老师,学生本身、家庭与社会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育人课堂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入校学习至毕业就业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多方位全程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落实与充分体现,是高校思想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4]。

二、在网络思政的引领下高校团属新媒体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网络思政化的过程中,高校团属新媒体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不仅需要克服与其他非思政类新媒体平台的平台影响力和产品吸引力不足问题,还需要着重关注新媒体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管理监督的问题。

(一)平台影响力和产品吸引力不足

随着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深入推进,校内各二级单位创建的团属新媒体平台数量逐渐增多,平台影响力和产品吸引力收到冲击。一方面,受团属新媒体平台特殊的定位和功能影响,同一时期,各级平台不同新媒体账号发布的信息内容、主题、角度较为相似,且存在经常性转发其他官媒推送的现象,标题形式单一,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思政“点击量”上不来;“文字+图片”的推送形式较为简单,发布内容过于单一、重复性大、差异化小,语言风格严肃、生硬,缺乏趣味性,大大削弱了大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育人“阅读量”跟不上。另一方面,各级团属新媒体账号普遍存在定位不清,规划发展不明的问题,导致部分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效果受到阻碍;同时未能根据各自单位专长发展特色,网络思政教育全面性不全,针对性不强,发布内容偏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内容空泛,受众群体受益少,品牌活动少,创新力较低,时效性短,导致学生对平台的关注度降低,平台影响力锐减。

(二)技术应用与人才缺失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宣传媒介,具有易操作和扩展性较强的特点,呈现形式多样,可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宣传实力。但目前多数高校未充分把握新媒体宣传优势,新媒体平台建设单一,缺乏各平台间的信息协同宣传联动,致使传播手段有限,宣传效果欠佳。除两微一端外,虽也有部分高校团委开始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发力,但又因缺乏运营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新媒体平台实际受关注度不高,粉丝活跃性不强。为符合各平台受众需求、贴合平台宣传形式,需要新媒体运营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选题、作品创作和平台管理,而高校各级团委所建立的新媒体中心多由辅导员担任兼职指导老师,学生干部团队作为主要的运营团队,时间、精力有限,作品质量难如人意。同时,多数运营人员非专业出身,缺乏相应的新闻宣传技能技巧和对新闻宣传的敏感度,对思想引领工作的理解也不够全面、不到位,无法突出工作亮点与特色,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宣传效果进一步扩大。此外,受各高校专业发展特色化的影响,除传媒类大学外,多数高校尚未开设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与课程,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

(三)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不到位

受运营团队建设的影响,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往往出现管理混乱、监管无力等现象。新媒体学生组织普遍存在的人员自由散漫、分工不明、工作流程不清等情况无疑给平台的建设管理带来了阻碍。在平台的内容发布和审核机制上,因学生团队流动性较大,新媒体工作者主力多为刚入学的新生,无论是选题、创作还是编辑、审核,学生经验都较为不足,在实际的新媒体运营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同样的,负责终审的老师审核也无法做到完全准确,师生间关注点不同,思考方式不同,不仅易引起文稿内容的误读,削弱文稿的可读性,同时信息反馈存在的时间差,还将减弱思政热点的时效性。此外,新媒体平台的进一步扩展在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表达平台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网络舆情安全隐患的风险,尤其是在各类微信群、QQ群聊中,常由工作群演变为生活群,一旦出现不当言论将会迅速传播,形成不良影响,又因其隐蔽性较强,难以发现和控制。虽各高校已经开始制定相应的新媒体管理办法,但仍过于笼统,制度建设不全,普遍缺乏切实有效的手段。

三、高校团属新媒体的发展策略

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深化教育意义,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思想发展,培养青年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其发展过程肯定也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在发展高校团属新媒体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把握青年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特点,做好“人”的工作,以平台、队伍、制度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思想宣传工作。

(一)平台建设

在网络思政的背景下,高校团属新媒体如何发展,归根到底就是如何聚集学生、留住学生、让学生活跃在高校团属网络思政平台周围的问题。可以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开展各类榜样先进人物事迹分享直播会、评选投票活动,开设特色思政专题栏目,通过深挖先进典型,打造校园品牌“网红”,发挥朋辈力量进行正面引导,借“网红”活动流量凝聚人气,营造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网络环境,将青年大学生吸引到共青团组织的周围,为高校共青团的网络思政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可以在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上提供便利化、实用化的信息查询、学习指导等网络服务功能,并针对各新媒体平台受众学生的特点、差异性和思政教育的相通性,着眼于学生关心的问题,因材施教,围绕主题推出不同类型的漫画、短视频、微动画、音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留住人心,做到用心贴近学生、回应学生,让青年大学生感受到共青团组织的鲜活脉搏,为高校共青团的网络思政教育提供强力保障。可以开设思政教育互动版块,结合时事热点定期发布互动话题,发起打卡点评活动,引导学生从网络走向社会,从社会推向网络,让学生在线上线下的互动中切身感受、思考、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知识反哺社会,用实践践行初心,让网络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为高校共青团的网络思政教育注入不竭的动力。总而言之,只有充分掌握青少年思想发展规律,精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将网络思政教育的正面引导功能发挥到最大。

(二)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高校团属新媒体运营管理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前期的内容策划、中期的信息采集与制作,还是后期推文编辑和宣传,一份受欢迎、有实效的网络思政作品离不开一支有思想、有技术、能宣传的网络育人团队。各高校应注重加强对团属新媒体运营团队的建设,聘请一批专业宣传人员和师资力量充实的新媒体宣传阵营,为高校思政教育加油添翼。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新媒体学生、老师工作团队的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各项新闻宣传专项培训与比赛,邀请领域内专家学者授业解惑,手把手指导、教学,为师生创造宣传展示的舞台,不断提高师生新闻素养,提升宣传技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一批素质能力过硬的高校新媒体运营团队。此外,新媒体团队的思政能力也不容忽视,应积极引导团队师生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善于将新闻热点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创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做青年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逐渐增强,在物质基础的逐渐积累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喜欢摄影、爱好音乐、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世界得到不断富足,更坚定了文化自信,增进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应积极挖掘校园能人,吸纳一批有热情、能创新的优秀青年宣传志愿者,培养意见领袖,宣传文化,传递文化,依托广大青年团员力量,汇聚青春正能量。

(三)制度建设

体制机制的建立优化与完善是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能够正常运营的基本,也是其在网络思政教育背景下能够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团委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建立新媒体账户的审批与备案制度、完善内容发布审核机制以及工作监督激励制度等。在新媒体账户的审批与备案制度上,各级团委应严格把关,充分调研新媒体平台发展与思政建设需要,在保障团属新媒体矩阵建设平稳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加强对下属各学生组织设立的新媒体账号的管理,确因工作需要开设的,应及时做好新媒体账号的登记、备案和注销工作,明确新媒体账号负责人,统一管理,落实监督与责任,防止出现新媒体账号滥建乱发、踪迹难寻的现象。在内容发布审核机制上,应明确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育人、以德育人的根本要求,鼓励宣传国家、学校、本部门发展新成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强调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规范信息来源,强化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坚持用党的理论推动团属新媒体持续创新发展。在工作监督激励制度上,定期对平台进行评估考核,对思想意识把握不严、推送信息出现问题较多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整改或停用,及时对长期不使用的僵尸号进行清理,有效避免网络舆论隐患;定期对平台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一方面对点击率高、传播范围广的作品,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摸清新媒体作品特点,分析工作亮点与优势,掌握网络思政传播规律,充分运用到后续的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要对点击率低、宣传效果不佳的作品进行分析调研,排查问题,找到关键。此外,可以设立稿酬激励政策,激发师生团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方式。

四、结语

新媒体的兴起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激发团属新媒体的魅力,将团组织与青年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引领作用。因此,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的建立应充分明确受众群体,关注青年所想,把握青年所需,加强平台建设、团队运营、制度完善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打造网络育人平台,与时俱进,做好青年的教育与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