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分析
2023-01-24杨小帆
杨小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当今的教育模式下,在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思政课堂已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大学教学过程中,若想要学会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思政课堂的教学中,对于老师们而言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改变学习的现状的决心。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们灌输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还要尽力为社会培养出基础扎实并且有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教育观念落后,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在各大高校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许多偏差。由于在院校中,大多都偏向于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教育观念和受教育观念方面都存在偏差。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没有得到全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其在课堂中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比较低。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大高校的教师将教学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培养学生技能方面,忽略了学生德育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忽视了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后果。从现阶段思政课堂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未将德育教育彻底渗透到课堂中。德育教育渗透不明显,对学生的品质教育就不会起到作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尤其是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也要匹配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将德育与思政课堂相融合,也就导致了教学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二)教育模式落后,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当前在对各大高校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教师们只关注自己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对于非本专业的知识便不过问,也不会主动地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下降。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院校中一部分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持怠慢的态度,对于思政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够,导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给学生们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的循环。一部分教师对于现阶段流行趋势递增的新媒体教学方法的有关操作掌握得也不够熟练,这一切的问题都会导致高校的教育模式处于落后的状态。学生自制力和学习能力本就较差,落后的教学模式加剧了这一问题,再者思政课程本就是一门文字繁杂的科目,学生更加不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更别说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了。
(三)学生叛逆心理强,与教师缺乏沟通
大学时期的学生虚荣心强、自我意识敏感,经常与家长和老师意见相反,冒险精神强烈。学生们日常的学习任务较重,教师的工作也比较繁杂多样,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时间较少,有的学生甚至整个学期都没有机会和老师说几句话。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找人倾诉,缺少沟通意识,长时间的累积,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最后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众所周知,由于当前的教育形式原因,招生都是分层次的、分批次录取的。大学生社会意识薄弱,没有自信心,对未来充满迷茫,甚至已经产生了极端的心理。大部分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完整的人生计划,也缺乏对自己的规划,在课堂中经常出现旷课、迟到等问题。与处于教导者角色的教师形成对立角度,可能会出现故意不顺从教师的现象,在课堂中也无法专心学习,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四)课程思政的教材选择没有针对性
大学教育阶段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适合课程思政,但是在教材选择上适合思政的教材课本因为具体内容不同,对于教师们来说对课本的利用率和发掘深度也会有很多不同。这样一来,就要求老师们对于教材文本的掌握程度足够熟练,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解读文本内容,不过度解读,不强行嫁接,不给学生们进行硬性的灌输,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润物无声地将思政任务落实到实处。
二、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育人实践模式的目的
(一)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当一些人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或者其他人的事迹得出一些结论,悟出属于自己的道理,并且能够避免在以前犯错的地方重新犯错,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了足够的经验。但是经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都知道经验始于生活,那么经验也通常被生活检验。当然,实践是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而理论就是对经验的一种精简概述。为了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高校必须将学生放在具体环境中学习、思考,只有这样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才是深刻的,全面的。
(二)让学生回归社会
大思政视野下的教育模式已经开始进行了改革,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在原有的、枯燥的、单调的学习模式下,重新融进社会,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种“大思政”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教育模式,从知识的来源处检验知识的合理性是它的理论基础,并让学生们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们有信心和勇气敢于用恰当的姿态步入社会,学校真正地做到成为学生们进入社会的基石,进一步让学生不再害怕进入社会,避免学生们一进入社会就失业的悲剧发生。
三、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模式的价值分析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一直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存在。并且思政课的展开,对素质教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催化作用。在学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理念的渗透一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及思想教育的方式之一。现阶段为了达到更全面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明确课程思政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在这其中作为执教者的教师们不仅需要强化对其学生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学实施,还要培养其爱国情怀,客观、理性地指导学生们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整合教学资源,让理论回归现实
现阶段各大高校的学生对于思政的学习态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几个知识点内容,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应该通过社会、家庭各个渠道获取与思政有关系的信息资源。当今的社会制度下,各种思政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当快。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只有及时地进行查询与学习,并且将所收集到的消息分享给同学以及老师。这样一来才能做到不被现在的社会所淘汰,进而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浪淘者。当然,当今时代下大思政视野建立的意义所在就是把新型思政育人模式灌输到所有人脑海里,它不仅充分地融合了校园书本、社会义工、社会政治为一体,通过这种模式还能够让学生们实现知识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育人成才的最终目的。
(二)教学环境得到优化,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毋庸置疑,现阶段的大思政视野下的政治环境错综复杂,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也多种多样,其中包含政治、文化、经济等等。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应该积极地参与进社会、家庭、校园的关联,让这些能够对思政教育实践模式产生好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模式彼此之间建立关系,最终把更好的教学环境提供给现阶段的高校学子。
四、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现如今的大思政视角下,思政实践育人计划的实施应该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统筹和规划,并且在此过程中完善教学设计。与此同时,教师与学校应该学会对先进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比如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规划体验式或者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而把科学化、专题化的实践教育落实到实处。除此之外,各所高校也应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依法治国、人文思政的课程,这些课程能够很大程度地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尤其是在现阶段与时俱进的大时代背景下,各所高校应该学会建设多媒体课堂,学会依托于信息技术并且有目标地拍摄一些与思政育人有关的记录短视频,或者使用传统的调查问卷的方法,开展教育讲堂或者是创设知识讨论小组,进一步活跃思政实践教学的课堂氛围。与这同时,各所高校也可以把多媒体当做宣传的中间站,进一步凝聚更多的群众力量,弘扬思政课堂精神。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的需求把思政文化引入校园,开展一些经典古诗鉴赏会以及专家讲座等等,透彻地把教育感召力发挥到极致,从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加强校内外的育人合作模式
大思政的视角下,思政教育者们应该一直坚持实践理论育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建设更好的育人模式,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日常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将实践活动与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新型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也应该注意对隐蔽性教育体系不断地进行完善,将学生们起主导作用的新型课堂完美地展现出来。比如在校的教师们可以举办研读会,对新时代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宣讲,或者也可以举办歌咏竞赛,让学生们充分地感受到思政理论所具备的魅力。再者,学校还应该加强实践育人的模式,帮助大学生们快速地适应社会。基于此,学校可以创立思政指导团队,带领学生们深入到企业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发展的实情,以及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以及老人的真实生活,在这种多元化、主体明确的实践类活动中,学生们就会主动地跟随社会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和责任素养,达到提高自身价值的目的。
(三)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思政认识
渗透思政教育,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充分地彰显学生个体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展开,如辩论课、讨论课,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对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有进一步的自省,对他人的行为习惯及品德修养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一文章,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们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方式对讨论内容进行收集,并且在讨论后加以拓展延伸:“能够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不辜负能够读书的时间就是幸福。”学生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在学生们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以及教师对主题的剖析过程中,都会提升思想教育实效。
(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任何内容的前提都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决定了学生是否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克服一切困难。对于大学时期的学生也一样,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弱,而且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教师一定要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教学模式,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思政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创办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德育教育过程,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充分地彰显学生主体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老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展开主题辩论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对思想情操和道德情操有进一步的了解。例如在进行思政课程的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论题可以是一些法律知识,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让学生们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说明原因。
(五)开展多样思政课堂,深入学习课堂思想内涵
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更加能够吸引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对现阶段思政教育计划的展开也更加有利。[4]教师日常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多样的课堂形式,来帮助学生们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显著增强。例如,老师们可以开展讨论发言式课堂,针对某一段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书中所描述的内容中哪一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为什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并且学会结合自己亲身体验以及具体的内容进行观察和思考,接下来老师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文中所描述的人物行为不正确,“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物,你会怎么做呢?”你想对故事中的人物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德育品行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密切,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探索欲望,从而热爱生活,养成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们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及时反省并且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对生活保留一颗敢于探索的心。[5]还可以开展提问式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中举行快问快答活动,这里的提问,是由学生向老师来提问。因为在学生的印象中,老师是严肃的、严厉的,大多数学生平时不会主动接触老师,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向自己提问,并且会获得表扬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无论是关于学习的,还是关于生活的问题,老师都可以回答,这样在无意中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德育课堂的展开。并且,这种提问式课堂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及时改正,使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能够拥有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
五、总结
思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华儿女最基本、最长久深刻且最具有特色的表现。在时代急速发展的今天,强调提出了全面型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了响应国家对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各大高校应提高重视,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进行培养,提高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要求,对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引导,抓紧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祖国建设技术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