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理论背景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2023-01-23王兴芬
王兴芬
随着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小学体育要加大对“育人”“育体”“育心”的重视力度,体育课堂要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能为目标,为国家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人才。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讨论如何通过学校体育游戏教学的创新,促使现代体育教学迸发出鲜活积极的生命力,实现教育育人的价值。 本文主要分析了具身认知的概念,学校体育的三种具身性思考:
主体性、互动性、体验感,具身认知理论背景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创新策略,旨在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水平提高,运动的严重缺乏导致了当今社会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出现了肥胖、超重、疾病等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给小学生的身体与心里都造成了很大困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想要改善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上到教育部门、学校,下到体育教师,都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从体育课堂出发,从小学生抓起,培养小学生的健康意识以及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体育教学的创新,用先进的科学教学手段带领小学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的影响。
1 具身认知理论的概述
“具身认知”理论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具身认知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又被称作“涉身认知”“寓身认知”,指的是人的行为方式能够决定人的思想认知以及心理智能,“具身认知”是一种新的研究理念,许多学者对这项理论给出肯定的回答,同时指出人是一个具有活动能力的活动者,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人的思维、认知都是与环境遥相呼应的,是身体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身体的行为活动是感知与认知的起点,而思维活动又是人身体最初始的活动。具身认知理论摆脱了传统理念中的身体与内心分开的认知想法,身体的行为活动在整个认知活动中占据一定地位,身体和心理的统一构成了整个认知主体。具身认知理论对身体、心理以及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整个认知体系具有复杂性,认知活動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身体与心里以及环境的变化而法神变化的。
2 具身认知理论背景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思考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体育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能调节小学生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小学生外在强身健体、内在提升人格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培养现代化社会主义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身体认知是具身认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中身体的认知具有主体性、互动性、体验性。
2.1 具身认知理论中身体在小学体育教学的主体性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是一个具有能动性、活跃性的主体,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技能掌握、体力消耗这些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通过身体这个主体不断进行实践活动进行交流与融合,并通过这些实践经验行程体育活动的教学课程内容以及不断提高身体素质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体占据主导作用,身体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身体的散发的价值与意义,焕发出无限生命的动力。身体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而教师与学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要素,身体主导地位的实现需要通过这些过程要素不断地进行自主的创造才能实现。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小学生的自主创造行,一味灌输性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极大程度限制了小学生的各项身体活动,进而影响了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育不仅是一个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同时是一个身心感受的过程,身体的主动性是一种脱离强迫性的自行组织行为,展现出了学生的无限创造力与主动性,是对学生灵感与创造力的挖掘。体育教学应符合现代化教育,不仅要加强小学生的体能培训,还要学会用身体体验替换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让小学生的身体互动释放小学生的活力,同时提升了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地位,这样才能为国家长久育人计划作出贡献。
2.2 具身认知理论中身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互动性
身体认知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的互动、交流方式,也是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交流媒介。小学体育教学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的教学场景,由教学场所、教学规划与目标、受教者、教育者构成。身体体能训练这是整个体育教学的载体,也是运动技能认知产生的过程。小学体育教师的身体信号与动作能够更形象地展现出有关体育的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通过体育教师的肢体互动教学,能够真正展现出现代化体育课的魅力,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身体互动性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不可缺少重要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时候,往往借助语言、授课工具、信息化多媒体资源传授知识,而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时有别智力教学,体育教学需要体育教师通过身体形象地展示相关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让学生视觉上更加直观地接受体育教学。如果体育教学中离开了身体互动,体育知识与技能就无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交融互通。通过具身认知的角度分析,
2.3 具身认知理论中身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体验感
从具身认知的理论角度来看,身体自身的感觉是在相对的空间与时间领域中,身体体育对运动技能的一种深度的体验而形成的一种感觉,这就是身体的亲身体验构成了思想与心里认知的过程。身体在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下形成了人真正意义的存在,这就说明人在用身体进行某一项活动的时候,是以身体的体验为标准与杠杆的。相关学者指出,身体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的意愿,可以和不同的事物建立必然的联系,这就造成了身体会对相关事物建立起联系方式,这就必然会对未知的世界形成一种感知。体育运动即是一项文化教育,又是一项理论知识教学,不同的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学生之间也存在个性化与差异化,这就出现了他们的掌握程度是迥异的。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课的表现,往往是以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标准性、正确性、规范性来评价,基本对他们保持大体一致的认可度,这在某种程度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由于体育教学具备了知识性与技能性的双重教学属性,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不能单凭技能掌握标准去要求与评价学生,而是既要坚持动作的标准,又要提高学生身体的体验。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正是身体在体育教学体验感的一种重要体现方式,通过体育游戏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身体认知与心里认知,利用体验感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并通过鼓励学生不断尝试身体体验与创新,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体育的精神与内涵。
3 具身认知理论背景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创新的意义
3.1 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具身认知理论背景下提倡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中,当今社会我国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被家长以及爷爷辈宠爱,这就导致孩子进入小学生活以后缺乏独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小学体育教学正是弥补了这一空缺,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育教学中通过分组游戏的活动,让小学生的身体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亲身体验体育课的乐趣,还要通过竞技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促使他们学会团结。
3.2 培养小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
当代社会的小学生各个都是温室里花朵,多数胆小怕事,不敢踊跃表现自我,也无法展现出自己的优点,长远看来是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具身认知理论倡导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身体要有主动性、互动性、体验感,也是鼓励小学生释放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突破。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项目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以及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能力。比如足球赛游戏,以小组竞赛为例,以传球最快、进球最多为成绩的标准,鼓励学生不断挑战小组的进球个数,在整个过程中努力客服自己胆小、懦弱的性格。
3.3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具身认知理论要求体育教师除了在学生体育掌握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作为完成课程的标准,还要通过学生的身体体验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开辟路径。小学生的生活节奏快、学业压力大,这也严重影响他们心里健康。小学体育课作为开放性课堂,理应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多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摆脱压力、重新认识自我,寻找到自己的优点,不断肯定自己,这也有利于小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重新审视与认可,激发他们为了实现理想而刻苦学习的动力。
4 具身认知理论背景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创新
4.1 教育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应该被取代,这种教育理念在体育课上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学习,限制了身心健康的发展。具身认知理论中的身体创造与身体主体理念在小学体育小学体育教学中荡然无存。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身体实践过程,召唤出学生身体的主体。因此,体育游戏教学纳入体育课堂中,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身体互动、活跃、积极向上的友爱气氛。教育理念的创新,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性,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地尊重现阶段小学生身体、心理等特征,把游戏设计与实施到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达到学中有乐,乐中能学的目的。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体育老师教师由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学生由教学的接受者变成创造者,实现游戏教学、学生主体、学校实际三者之间的结合。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课堂游戏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简单的有效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大的游戏低年级学生又理解不了,教师要加大对游戏内容的研究与创新,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能达到小学体育课的预期效果。体育游戏教学要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是反对与抗议的心声,也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教师由主导到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为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点燃希望,促使体育教学为国家育人做出贡献。
4.2 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只重视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忽略了身体的存在,身体的意义从体育教学中被剥离出去,因此也压制了学生体内的创造欲望,隐藏了学生的创造灵感与思维。具身认知角度,体育教学要大力倡导学生的身体思维培养,学生的认知不能只局限在大脑认知,要发挥身体思维认知的作用。现代化体育教学想要开拓学生的身体思维,体育教师要把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身体与心灵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场景。游戏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的特点,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学生通过体育课的游戏,可以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小学生对动漫有着更加执着的爱,小学体育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动漫的情节,让学生扮演各种造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参与与他人合作或者竞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竞技精神。在激烈的竞技中不断对抗,培养了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在游戏教学中用言语讲解、用身体动作示范、学生之间的情景互动以及情感交流等多种思维表达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身体思維的创造力、感染力,促使体育课堂充满朝气与生命力。
4.3 体育游戏课堂的创新实践
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更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身体实践对事物进行探究。体育游戏课堂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身体的具体特征,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具身化教学情境。体育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考虑学生身体主体的个性特征、动态以及差异性,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感受。对于表现能力突出的学生采取表扬模式,对一般生切记过分批评,要采取鼓励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通过身体与环境相结合的“闪光点”,提高学生自尊心与自信性。尤其是在体育游戏教学时,要为学生匹配合适的位置,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为学生形象地讲解游戏的规则,针对竞技类型的游戏,教师报秉承公平、公正、负责地裁判态度,坚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良好心态,促使学生在失败中不自暴自弃,反而越战越勇;在胜利中不不骄不躁,继续勇往直前。把游戏互动融入体育教学中,促使体育课堂更加开放,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堂的开放性移交到学生的收上。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创设的“送小兔子回家”的接力游戏,路面上设置固定的障碍物,学生的站位可以不同,让学生分组自行制作赛道,通过不同的站位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比赛结束后可以把游戏赛道纳入综合评分中,这也是对学生自主设计的一种肯定。体育课堂通过原始的口号训练转换为对课堂内容的创设,为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放提供平台,这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想法涌现到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各抒己见,采纳其他同学的新颖想法,无形也增加了体育课堂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勇于挑战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不仅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技能掌握、知识学习,还有为小学生提供具身性情景教学,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创新教育理念。小学生的体育游戏教学要立足于体育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学生身体上的互动,语言上的交流,培养他们超强的体育记忆能力、体育创新思维,让小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思考”与“行动”中磨炼意志、强身健体,展现出现代化体育教学独特的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