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2023-01-23李万敬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立体化英语教材英语课程

李万敬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 210048)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任,更应该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高职基础英语作为公共必修或限定选修课程,从人文属性来说,更符合课程思政的特质,更能传递价值观和世界观。2021年新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大力推行的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课程思政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外延,它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单向传输的方式,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发挥了协同育人的积极作用。而教材是教育实施的要素和根本,是教学设计和评价实施的根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是否达标起到关键作用。在大思政格局下,开发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英语教材,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职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需求

高职基础英语课程属于高校综合素养课程的一部分,具有覆盖面广泛,几乎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授课时间长,基本保证一年时间学习;学生层次复杂,基本各种类型的高职学生,无论是高考后学生还是提前单招学生都要修习的特点。基础英语教材的内容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涉及职业英语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在了解西方社会的同时,会间接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加上互联网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户,面对多元文化的碰撞,学生能否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正确的思政课程引导。教材的意识形态属性较强,反映了执政党、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基础英语教材要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导思想。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除了思政课程主导外,也需要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深化和拓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

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英语教材多为立体化教材,即包括书本教材和网络平台,以及辅学资料等,以方便学生线下学习和线上拓展。在立体化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措施。高职基础英语思政教材的建设既要兼顾语言知识传授的主线,又要内隐价值观建设,在内容上要尽量接近真实的生活和职业场景,在规范上要做到继承完善现有学科体系,达到对学生的语言知识传授、语言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实现在知识传授中提升价值引领,在价值引领中提高知识技能,这样的高职英语教材目前还很缺乏,需要大力研究开发。

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的现状

当前的高职基础英语教材主要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主,其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捷足先登,出版了《新视野英语教程》(思政版),对英语类思政教材进行有益的尝试,但总体来说,当前高职基础英语缺乏系统化的思政教材,各教材反映中国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比例严重不足,有的教材基本缺失,还是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这种现状对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能力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不利。此外,很多教材在单元内容选材、练习设计中没有突出的思政教育主题,单纯以语言技能培养为宗旨,和“立德树人”的职业教育目标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对高职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势在必行。

三、高职基础英语思政教材的建设途径

结合现有的高职基础英语教材现状和课程思政教材建设需求,笔者认为,课程思政立体化教材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寻找教材内容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深度挖掘,使二者自然融合

当前高职基础英语教材的内容多与西方社会,尤其是北美地区和英国文化历史相关或与职业英语相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为了向学生介绍欧美的文化历史,加强学生对欧美社会的了解;其次是因为在寻找教材资料时,首选的是原汁原味的阅读和听说材料,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英语所使用的真实语言环境;再次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职业英语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近年来,虽然英语翻译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加,但内容深奥,有些是节选翻译,并不连贯,如选用作教材资料,对高职学生来讲,会给学习带来巨大的障碍,这种障碍,不仅是英语词汇缺乏,理解能力欠缺的障碍,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国学功底欠缺的障碍。

现有教材需要教师能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原则和内容要求,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实施,深度研究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避免生搬硬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只有教师具备和思想政治教育对接的能力,具有坚实的思政素养,才能提升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深化教学思政内涵[2]。

(二)结合新形势下的思政要求,编写基础英语教材

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涵养学生人格,实现素质提升。因此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应该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3]。

在现有课程思政教材欠缺的情况下,可以组织课程小组开发思政版教材。教材的编写要把握英语课程学科地位不变的同时,牢记课程思政原则。每个单元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思政主题贯穿课文、视听说内容与活动练习设计,一册书要有系统的价值观、世界观倾向,一套教材要突出基本的思政理念导向,所有这些内容还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形成紧密关联[4]。教材选材和练习设计要增加中国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内容,适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教材编写除了对参编人员的语言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要求较高外,还需要参编人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思政素养。

编写英语教材时,可采用中西文化对比的方式来进行。如听说材料主题是和人打招呼、见面寒暄有关,可以向学生介绍中西方称呼语的差别所折射的文化差异,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礼”的内容,使学生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加深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如阅读材料为友爱勇敢等内容,可插入传统文化“义”的道德范畴;如阅读材料为体育娱乐时,可以插入中国功夫,古代蹴鞠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中西体育运动的了解。以对比分析的方式,把中华文化的内容渗透到教材中,植入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加强文化自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以此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三)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和辅助学习资源的优势,拓展课程思政内涵

教学网站和教学辅助资料作为立体化教材的一部分,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把基础英语主教材未能充分拓展的思政内容以辅助练习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进行补充。大量信息化的教学辅助资源作为立体化教材的重要部分,和纸质教材相比,内容灵活,脱离了时空限制,还能对学习资源随时进行编辑补充修改,更能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及关联性。教学平台的数字化资源,能拓展基础英语相关知识背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同时开放的教学平台也给学生自己发现和讨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思政元素提供了机会,更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协作能力的提高,更能实现立体化教材的价值引领作用,实现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观引领。只有把纸质教材、学习辅助资料、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充分结合,才能建好立体化教材,切实做到以英语课程为载体,思想教育贯穿始终,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

四、结束语

高职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加强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学习,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把自己擅长的语言知识传授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找到最佳契合点,深度挖掘教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编写教材时,要加大中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内容所占教材比例,以中西文化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习俗的了解。最后,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离不开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只有坚持课程思政理念,不断研究建设教学平台,才能构建合格的英语课程思政立体化教材。

猜你喜欢

立体化英语教材英语课程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