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3-01-23李峰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法治生活化道德

李峰

(连云港市东海县马陵山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00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活动能够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学习内驱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生活中的教学元素开展生活化教学,构建多元活力的教学课堂。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概述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依旧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整节课都是围绕课本上的内容开展的,很少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关系很密切的学科,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比如,“我与社会”“网络改变世界”“让家更美好”等内容。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一些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几乎整节课都是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没有充分调动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益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形象具体地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展示给学生,一定程度上能够强调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和社会对当前学科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科学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多元活力的课堂,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健康生活和法治观念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要具备强大的社会竞争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会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其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优化课程教学结构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策略,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初中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紧抓这一黄金阶段,将教学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营造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在课本上,有很多的内容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老师可以以此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者就某一个教学内容去编创一个教学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学习“我与集体共同成长”这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自治”的精神,明确自己在集体生活中承担相应责任的意义,通过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其承担集体责任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生活事例视频资源,通过平板电脑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如,“怎样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的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视频中的学生有哪些做得不对?哪些值得我们去学习?在自己的班集体生活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班集体的事务?怎样为了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而努力?并就此让学生编排一个小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启发他们意识到班集体的生活与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个人的成长与班集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其承担班集体责任的能力。小组1编排故事:小明刚刚升入初一,被分到一个新的集体,在报道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同学们在学习广播体操、锻炼身体的时候汗流浃背。第二天早上,小明从家里带了一大包抽纸巾,并将抽纸巾放在教室的讲台上,班主任得知这件事情后,在班级中表扬了小明,并感谢小明为集体做出的贡献。

(二)结合生活中具体事例,增强教学活动趣味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发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老师可以灵活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解[2]。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动力,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中的事例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活力。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事例能够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联系,并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老师要不断寻找具体实例与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时,网络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网络更好地生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将网络的弊病及如何预防教给学生,启发他们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抵制负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运用网络时要趋利避害。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小朋友拿着手机看视频、玩游戏,很多的家长也最怕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老师可以讲几个具体的实例,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如,某县的一名女生小敏,品学兼优、活泼善良,家长就疏忽了对她的管教,但是最近她的学习成绩下降了,还变得不爱说话,原来是有一次她在网上搜学习资料的时候接触到了网络游戏,然后就沉迷于游戏之中了,经常通宵玩网络游戏,不仅降低了她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了她的性格。以生活中具体的事例启发学生积极探讨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预防网络的弊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

(三)依托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在生活化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借助生活化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和自己生活的联系[3],不断启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自己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权利,或者都知道哪几种基本权利。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公民都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宪法中关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学生1:“我们每天都要学习,所以我们有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的权利”。学生2:“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我们享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自由的权利”。学生3:“还有隐私权,我们有权要求拥有私人的空间,不让他人干涉我们的隐私”。学生4:“我们享有人格尊严权,应当受到他人的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和尊严”。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他们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来体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如,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大爷大妈在广场上跳舞,他们会把音响开得很大,很扰民,有的时候,跟居委会反映,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有一次,小刚实在是受不了嘈杂的噪音,他拨打了报警电话将广场舞音乐扰民的事情反映给了民警,很快这件事就得到了解决。又如,去逛超市的时候,有的时候门口的警报器会滴滴响起,有一次,小轩去买东西,结完账,出超市门口的时候,发现警报器一直在响,超市的保安将他带到保安室进行搜身检查,探测器没有测出他身上有磁信号,但是保安依旧对他骂骂咧咧,小轩以侵犯人身权和名誉权为由报了警,并让保安对其进行公开赔礼道歉。这两个事例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形象具体地展示了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并且在受到侵犯的时候,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重要性,启发其自主学习意识。

(四)丰富生活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从生活实践活动中得来的,老师要不断创造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其学科素养[4]。

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俗话讲到“无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万物的生存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规则性的,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更要遵守规则和秩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规则,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要懂得遵守社会生活的规则和秩序,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并且懂得积极维护和改进规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如,去乘坐一些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或者地铁等,看看大家是怎样上车的,有没有人乱插队;观看一场球赛,体会裁判对比赛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规则,怎样判断输赢;观察路上车辆的行驶,看有多少辆车会闯红灯,闯红灯会造成什么样的和后果等,以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去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要从自身做起,去遵守社会的规则秩序,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提醒他人遵守社会规则,以此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其学科素养。

(五)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巩固课程学习内容

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是指老师在布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练习作业时,要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5]。通过生活化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且加深对一些抽象性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学习“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课时,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清楚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学会融入社会的方法,能够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德和秩序,并且发展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其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清楚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后,可以布置让学生去思考、探究社会中有哪些丰富的生活?在生活中,如何能够共同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类似的生活化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巩固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与我们密不可分,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掌握与人打交道、与人友好交往的方法,要融入社会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如:1.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3.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向他人表示友好?4.说一说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5.请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方法等。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生活与学习的关系,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生活化教学策略离不开生活,老师要丰富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并且以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去巩固学生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生活化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