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语言”
——大班幼儿语言领域教育的实践
2023-01-21徐媛妹
■文/徐媛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以课程游戏化中“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指南》为引领,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幼儿语言领域的教学,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行走的“语言”之走进幼儿生活
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一朵花、一棵草都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与成人、同伴的沟通和交流获取相关的知识、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例如,在听到自己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时,幼儿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复述听到的故事内容。因此,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的语言活动,更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一)融入生活情境
幼儿语言表达的经验大多来源生活,与幼儿共同生活的父母、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等为幼儿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幼儿是完全放松的,教师将语言活动融入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从而促使幼儿全身心地学习语言知识。例如,在开展班本课程“说说袁庄话”时,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一个小游戏,先将幼儿分成两组,截取一段生活中的对话,让一组幼儿用家乡话表达出来,再让另一组幼儿用普通话表达出来,并将其录制成视频。最后,笔者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认真观看,让幼儿了解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和幼儿一起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促使幼儿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天性,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表达与倾听。例如,秋天到了,笔者利用周边的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带领幼儿走进金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园,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观察田野、果园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讲述自己看到的一切,支持幼儿用自己喜欢的词汇去赞美金色的田野和丰收的果园,这很好地丰富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经验。
(二)结合生活经验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开展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借此丰富语言活动的内容。例如,在一节关于染纸的美术课上,笔者先告诉幼儿什么叫染纸,再通过欣赏染纸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它的特点,并带领幼儿学习制作染纸。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让幼儿回答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导致幼儿花了半节课的时间也没有掌握染纸的相关知识。于是,笔者经过思考后换了一种方式,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将自主权还给幼儿。笔者先引导幼儿欣赏多媒体课件中与染纸有关且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感受染纸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制作染纸的热情。接着,笔者出示染纸的制作步骤图,让两名幼儿到前面来合作扎染,并及时纠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恰当的手法。最后,笔者让幼儿动手制作染纸,并在结束后引导他们进行集体交流,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指南》指出:“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将语言活动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各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说一说它们的特征,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增强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例如,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木头的用途,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大胆讲述,以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行走的“语言”之走进社会交往
语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工具,语言能力的培养应在社会性行为中进行。倾听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语言技能,教师应在丰富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开展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契机,教师应抓住这些契机,正确引导幼儿。例如,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耐心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述;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仔细听同伴讲故事。教师可以在倾听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进行模仿性表达,从而循序渐进地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让幼儿体验社会交往的乐趣。幼儿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以更好地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例如,某天,小凡拿着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来上学,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自带玩具入园。于是,笔者找到小凡,告诉他园区的规定,并表示要代为保管玩具。但小凡不同意,并开始哭闹起来。于是,笔者观察小凡的表现,试着找到突破点,从根源上解决这件事。在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凡将自己的玩具藏了起来,临近离园时间,小凡还是未将他心爱的玩具拿出来。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除了另一名幼儿和小凡,其他幼儿都被家长接走了。这时,小凡对那名幼儿说:“这个送给你,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我不要你还,对不起,害你也这么晚回家。”接着,小凡猛地站了起来,向那名幼儿走去,说:“原谅我,好吗?”那名幼儿说:“好,不过我不收你的礼物,我们回家吧!”说完,他们手牵手走出了教室。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社会经验的支持,教师应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从而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凡从一开始的不愿意讲话,到现在愿意试着跟别人沟通,这是他平时在社会性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的。
三、行走的“语言”之走进游戏活动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教师将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融入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充满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游戏中学习知识、获得成长。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教学变得轻松,还可以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遵循“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语言活动中融入游戏,在多种游戏情境中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大胆地表达。
(一)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开展语言活动,让幼儿扮演童话角色或现实中的角色,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逐渐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阅读节”活动时,笔者发现班上的幼儿对《狼来了》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便组织幼儿进行了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根据扮演的角色展开了对话,这促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自由互动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开展互动与交流,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我的心情”主题语言活动。根据这一主题,笔者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一面“情绪墙”,并鼓励幼儿每天根据自己的心情选一个表情图片贴在自己的大头照下。笔者发现,许多幼儿会一边贴表情图片,一边与同伴进行交流。除了增设“情绪墙”,笔者还和幼儿共同打造了一个“情绪空间站”,放置了一个大转盘,鼓励幼儿在不知道怎样表达情绪时,通过转盘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情绪空间站”,幼儿可以随意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游戏精神的引领下,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与交流,从而促进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模仿表演
爱模仿、好表现是大班幼儿的特点。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幼儿的这一特征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幼儿与同伴共同进行模仿表演,在活跃活动氛围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集体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朗读诗歌,对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的作用不大,但如果教师加上肢体动作,将诗歌中的内容表演出来,则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性的语言,如“蚂蚁是怎么爬的,请你用动作表示出来”“树桩上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你能用好看的肢体动作表演出来吗”等,促使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使抽象的诗歌形象化,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增强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四、行走的“语言”之走进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只有选择适宜、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选择幼儿熟悉、喜爱、便于操作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例如,在一次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子”中,笔者选取了空罐子和幼儿熟悉的豆子、大米等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魅力。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幼儿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兴奋地交流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对于地处乡村的幼儿园来说,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唤起幼儿表达热情与欲望的材料取之不尽,如树叶、果壳、种子、石块、稻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开展“树叶吹泡泡”“种子排排队”等游戏,增强语言活动的趣味性,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表达欲,促使幼儿大胆地分享自己的发现。
综上所述,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活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语言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做个有心的人,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不断丰富语言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表达欲,从而增强语言活动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