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人工授精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3-01-21星福海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品种改良输精发情

星福海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西沟乡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东 810600)

0 引言

民和县是青海省海东市下辖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处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2 100~2 500 m,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9 ℃,年降水量293 mm左右,无霜期长达198 d,牛养殖业是民和县主要畜牧业之一,也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民和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工授精技术逐渐发展成熟。牛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替代公牛母牛自然交配,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公牛精液利用率及母牛受孕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但由于养殖场人工授精技术运用尚存在不足之处,导致母牛受精率低,浪费大量物力财力等情况,为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需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高牛人工授精成功概率。

1 牛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现状

牛人工授精技术指的是采用较为先进的冷冻储存技术,选用优质公牛精液与优质母牛繁育后代,向后代遗传较为优秀的基因,保证犊牛品质优良,最大程度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青海省民和县为加快畜牧业牛品种的繁殖,提升牛整体生产能力,成立牛品种改良专业技术小组,通过引进优质种牛精液与养殖场内母牛进行杂交配种,不断提高优良品种的利用率。在当地牛养殖业的带动下,地区相继建设数个牛冷派站点,每年的牛配种量平均达到1万头左右。通过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养殖户对科学繁育养殖的接受程度不断增强,牛养殖场通过应用该技术使母牛受胎率提升到了60%以上,产犊率高达90%以上,成就较为突出[1]。

2 牛人工授精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随着民和县牛品种改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地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然而区域内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牛数量激增,基层专业的人工授精技术人员配比严重失衡。由于人工授精相关工作细节繁多,要求严格,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对人工授精技术的总体掌握程度不高,再加上新入职兽医工作者接受系统培训机会较少,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人工授精技术重点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流程,进而造成牛人工授精过程中授精时机不对、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制约母牛受胎率的提升,不利于提高养殖户的整体养殖效益。

2.2 发情鉴定不精准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对母牛的发情期鉴定不够精准,频频失误,则会极大降低人工授精成功率,这也是当前牛人工授精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之一。母牛发情时往往会表现出阴门流出黏液或出现爬跨行为,但母牛怀孕时也会出现阴门流黏液的情况,在日常追逐嬉戏的情况下母牛也会出现爬跨行为,因此并不能仅凭这两种表现就判定为母牛发情。在牛人工授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日常要注意观察母牛的整体状态并及时记录,确保母牛处于真正的发情期开始着手人工授精相关工作准备。

2.3 精液质量差

实施牛人工授精技术时,时常会因为精液质量差、正常精液数量少等情况造成母牛受精失败。造成该种后果的原因较多,如公牛发生病变而对精子质量产生影响,或是采集精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精子质量下降,也可能是在精液的贮藏过程中,出现反复冷冻、融化,或在液氮外暴露时间过长,液氮补充不及时和不充足等影响精子质量。在取出冻精过程中操作不精细、细管爆裂等情况,也会造成精液质量下降。解冻时温度不合适、解冻操作流程不合理等,同样影响解冻后的精液质量。

3 解决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

加快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能有效促进牛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农业部门、各级畜牧部门等加强合作,高度重视牛人工授精工作,使繁育体系的工作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在现有畜牧业政策支持下,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资力度,强化人工授精技术人才的培训,加强人工授精站点建设、基层繁育站点配套设施及种牛选育等方面的资金投入[2]。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为牛品种改良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对民和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2 提升繁殖技术水平

牛繁殖性能是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母牛繁殖能力及妊娠成功率是人工授精技术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基础。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如果同一头母牛连续多次进行人工授精操作均无法成功受孕,养殖户则会对该技术的成效产生质疑,进而打击到养殖户进行牛品种改良的积极性。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民和县近年有多个区域出现牛受精率偏低的情况,部分优质牛品种利用率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与养殖业的经济损失。相关部门不断扩大人工授精技术队伍,在基层技术人员中实施系统性的专业培训,提高团队人才整体素养,并适当提高薪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以减少技术人员流失。另外,通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水平,确保操作规范,流程科学,避免因操作失误对公牛繁殖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3 准确鉴定发情期

不同母牛性成熟时间也有所不同,母牛的性成熟时间多在8~12月龄,黄体多在18~24月龄逐渐发育成熟,该阶段可适时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母牛进入性成熟期后会出现1个周期性的发情循环,发情周期通常维持21 d左右,不同品种的牛发情周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母牛通常一年四季均可发情,不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母牛发情周期分为发情初期、发情旺盛期及发情末期3个阶段,多通过母牛外部症状观察、直肠检查及阴道检查的方法加以确定。发情初期的母牛会表现出食欲下降,情绪亢奋,在圈舍中不断打转鸣叫,观察其外阴部可见轻微肿胀,阴道粘膜红肿并分泌出少量稀薄黏液,呈清水状,黏性较差,不允许其他牛发生爬跨行为。发情中期母牛采食量明显减退,鸣叫次数增多,频繁出现努责、排尿动作,接受其他牛爬跨。鉴定母牛发情期时可使用阴道扩充器辅助检查,不处于发情期的母牛阴道黏膜不会发生充血现象,整体看来苍白干瘪,子宫口干燥皱缩且闭合。处于发情初期的母牛子宫颈口外存在轻微充血肿胀症状,随着时间的推迟充血肿胀越来越明显,颜色也逐渐加深。发情期母牛阴道黏膜潮红充血,分泌出少量粘液,子宫颈稍微开张且较红润。

3.4 保障精液存取质量

精液质量关乎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成败。选择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发育快、肉质优良的种公牛精液,精液密度要高,活力好,无畸形。细管冻精放置在-196 ℃的液氮罐中保存,要定期补充液氮,并将其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以确保精子的活性。对精液罐进行分类,设置专属编号,并标明种牛相关信息及收集时间,避免储存混乱造成错误授精。运输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液氮泄露。输精工作开始前要对每批冰冻精子做活力测试,活力大于30%的为合格精子[3]。冷冻精液要一次性取出并全部使用完毕,避免反复冻融操作造成精液质量变差。取细管冻精时长尽量控制在10 s内,随即将其放入38~40 ℃温水中解冻20 s左右,使用脱脂棉将其擦干,使用无菌剪刀剪开封口,装入输精枪准备输精操作,整个过程要迅速果断,避免精液在外界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造成精液质量下降。

3.5 把握最佳输精时机

母牛发情中后期为最佳输精时机,此时母牛外在情绪渐渐趋于稳定,外阴肿胀症状缓解,阴道褶皱恢复平滑,阴道黏膜由红色转变为淡粉色,阴门分泌出半透明的黏液。利用直肠检查法探索卵泡时,如触摸到卵泡表面光滑,波动感较强,有种碰之即会破裂的感觉,子宫弹性下降,充实感消失,说明此时卵泡已发育成熟,达到配种关键期要求,要提前准备好人工授精相关器械设备与其他所需物品,及时对母牛进行授精操作。

3.6 做好消毒工作

人工授精操作时要做好消毒工作,保证人工授精过程的无菌操作。所使用的各种医疗设备都要使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并使用75%酒精擦拭1遍。金属或玻璃输精枪可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消毒,然后将其放在干燥箱中烘干,输精胶管使用75%酒精进行全面消毒,开腔器及其他金属器械使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置在消毒液中浸泡备用。用于稀释精液的玻璃吸管及其管口边缘如出现破损要及时更换,避免操作时对母牛身体造成损伤。输精操作前要将母牛固定好,用清水将母牛后躯、外阴部清洗干净,后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仔细擦拭母牛外阴及阴门,确保无菌输精。

4 结束语

牛人工授精技术是当前青海省民和县内牛养殖业中较常使用的一种人工品种改良的繁殖技术,优势较明显,近年受到较多关注与广泛应用,为我国的畜牧业健康发展奠定科学基础。民和县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引进或培训专业人才,提升繁殖技术水平,规范人工授精操作流程等,确保牛人工授精效果,推动当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品种改良输精发情
牛品种改良现状与对策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