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养生功八段锦对于高校大学生健身的意义
——以南通大学八段锦公共体育课程为例

2023-01-21

体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共课八段锦气功

陈 佳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充分响应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措施,在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方面做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更贴合学生的现实要求,并且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最终目标进行了持续的创新型发展。在这样的良好教学创新改革氛围下,高校体育教学积极引入了传统的养生气功内容,以健康养生观带动了大学生的健身热情,有效地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也激发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将其与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良好的衔接,本文以南通大学“八段锦”体育公共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健康养生气功“八段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状况,旨在强化大学生的养生健身意识,丰富高校体育公共课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公共课的教学效率,以此全面促进大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

“八段锦”属于中华传统养生功的一个门类,其运动方式与中医原理相结合,蕴含着整体、脏腑、经络、阴阳、五行各要素,长期进行锻炼能起到预防疾病与控制病变速度的神奇作用,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八段锦”也是养生功中最富成效的全面性健身项目,是最经济最方便的有氧运动项目,能为学生树立起正确良好的健身观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在高校体育公共课中广泛开展“八段锦”养生功项目,对建立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通过这种技术性极高而且集体参与性极强的运动获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1 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困境

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开展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单一与教学内容的枯燥等方面。首先,高校体育公共课并不是以学生的主修课身份出现,就使得学生在意识层面上不会把体育课放置在学习的重要位置,只有体育课足够有吸引力,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关注度。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方式较为简单,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没能吸收中华养生功的训练精髓。其次从当下体育公共课教学的现状来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教师还没有广泛拓展教学范围,从终生体育的长远目标和有益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的过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吸收传统体育元素并发扬光大的创新意识,使得校内体育公共课的教学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因此怎样让体育公共课最大程度地发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需要我们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做以分析整改并且不断创新,规划出适合当下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方向的长期发展策略。

从南通大学体育公共课的现状能够看出当前大学生的身体出现了“整体亚健康”的状况,而且重学业轻养生的观念普遍盛行,反映在体育公共课当中就表现为缺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教学内容的主动学习不够深入,甚至有部分同学对体育教学存在着逃避的心理,认为只有专业课才是有用的课程,体育公共课只要不挂科就行的消极思想,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非常被动,无法施行创新教学内容,体育公共课的开展也存在着相应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欠缺创新教学意识

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始终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呈现出实用性不强且新颖性欠缺的状况,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对教学大纲进行有效拓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以简单的自由活动或者无技巧性灌输的球类运动来完成教学活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健身诉求,没能达到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开展目标。即使有些体育老师认识到课程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也存在着教学的定位问题,只是以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来安排课程,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健身需求出发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忽视了高校体育公共课对拓展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作用。加之公共体育课程的选修学生情况各异,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针对各种需求与各种程度的学生对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得大学生体育公共课无法实现学生健身意识的有效培养。

(2)体育课程的创新性表现较为局限

目前大部分体育老师对于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创新性表现较为局限,认为把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手法的改变就是创新,忽略了对新鲜事物的摄取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层面,学生面对简单乏味又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难以触发学习的热情,故而不能从体育公共课当中获得健身方面的技能。与此同时,高校体育老师对公共课教学的实施仅仅是为了进行体育项目的普及,在讲授体育技巧时以基础型为主,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多遵循传统,没有创新性的发展,对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也没能结合教育改革的趋势,因而无法充分发挥出体育公共课开展的意义和价值,学生的健身目标自然也无法实现。

(3)养生类气功项目受到忽视

从南通大学的学生健身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有自主选择健身项目的习惯,但是在体育公共课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教师往往安排适合场地施展的传统运动项目,例如球类或者跑步等内容,对于养生类气功的健身项目虽然不受场地制约,但是学习起来还是有新领域的未知困难,因此大部分教师选择了对此项健身内容的忽视,出现了健身气功项目的教学缺乏。

总之,健身类运动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健身运动是大学生成长中最简单有效的提升身体素质的方式。然而目前大学体育课关于健身项目的教学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方向,没有侧重实用性的内容。所以说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对此项目的最终要求不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是对机能的训练,这种要求就偏离了最初的教学目标。导致了当下大学生体育公共课的教学目标存在着缺乏实用性的特点,这也是今后教学方向要明确并且应着重改进的部分。

2 南通大学“八段锦”对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理论研究

“八段锦”最早见于宋代著作《夷坚志》之中,所载文献对“八段锦”的练习方式与疗效做了相应的描述,为日后“八段锦”的完善做了全面的铺垫。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八段锦”已经不局限于按文字的叙述进行操作,而是逐渐形成了便于传唱的口诀:“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1]这段文字记述了八段锦的整套动作,其开合度的适中与精炼对人体每个脏腑都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其疏通经络与调和气血的作用也对现代养生功带来了启发,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的养生种类。“八段锦”优于其他养生功的区别就在于动作的全方位发挥,能充分调动人体四肢的协调性,通过全套动作而达到促进五脏安宁与心神统一的生理功用,正如中医所秉承的“顺应四时”观念,“八段锦”也强调了全身的协调统一,反映着天人合一的传统养生思想。从众多八段锦的应用实例来看,能有效地提高亚健康群体的身体素质,对高校大学生的健身作用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八段锦”自宋代形成系统起,历经了近800年的传承与改进,形成了独特的养生功效。从字面意义来看,“八段锦”的动作分为八套连续性内容,“锦”的含义则对其进行了色彩的修饰,以“多彩的锦缎”来比喻该养生功在章法上的丰富多彩。主要表现为:“坐立、文武、南北、少林与太极”这种形式上的对比体裁,以及段落数量上的明确划分,全面意义为“有八段如同锦缎般柔顺华美的功法”,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柔和,动静结合且紧松有致,有舒筋正骨与活络气息的功效,充分展现了“八段锦”深刻全面的气功内涵,博得了各类养生爱好者的青睐。“八段锦”作为中华优秀养生气功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充分反映着中国传统哲理,强调“调身、调息、调心”的重要作用,能有效锻炼人体心气的调和能力,是一种身心平衡健康的锻炼方式,也是一种经长期实践印证的有效气功功法,充分调动了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将吸气吐纳与心理的调整融为一体,坚持练习能够达到舒筋活络与强身健体的效果。在当下体育教学中众多健身操当中,“八段锦”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向学生传播了养生气功中调节气息促进五脏安宁的养生观念。解决了以传统养生气功的健身方式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问题,且“八段锦”的教学实施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动作要领一气呵成易于学习,最终的健身效果明显,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同。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因而体育公共课承担着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为他们建立起终身体育信念的重任。针对上文中所分析的体育课困境,教师有必要充分调动“八段锦”的健身效果,通过体育公共课改变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低下的状况,以传统养生功用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并且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坚持不懈的运动信念,真正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国家大力倡导高校推行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全民提升身体素质的大背景下,南通大学体育公共课大胆地引进并融入“八段锦”文化内容,以养生气功训练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持久的技术性体育运动项目,经实践证实这是一项可实施的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改革措施。

3 “八段锦”的引入为体育公共课教学所带来的启示

自高校体育公共课开展“八段锦”养生气功的渗透与实践以来,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为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3.1 教学理念的更新

“八段锦”在高校体育公共课中的顺利实施,体现出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与时俱进。“八段锦”的教学实践处处反映出新理念与新思维的融合,从课程的内容到实践推广的各阶段都能以传统养生气功的独特魅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体育公共课走出困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找寻可以带动体育课堂的训练元素,把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始终以学生终生发展的兴趣为方向,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体育公共课的改进提供优秀的范本,发挥“八段锦”的健身作用和应用价值。

3.2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首先,保留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技能基础训练,在此基础上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把技术性内容通过游戏或者娱乐的方式降低难度,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其次,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倾向,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结合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特点,让运动项目既简易化又能充分调动技巧的发挥。最后,改变体育课单一的教学内容,让国际化的新思想与大学体育教学相融合,使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背后的文化,真正从心底热爱体育项目,让体育项目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按照“八段锦”的动作规范先给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动作演示掌握传统养生气功的技能,并且通过集体实践之后能准确把握“八段锦”运动的重难点。教学要始终注重效率的提高,真正让学生通过技术动作的表象掌握到精髓部分。

3.3 教学主导地位的变更

“八段锦”在高校体育课中的施行,很好地诠释了“以生为本”的观念,将传统的教师为教学主导地位的情况加以改观,教师在课中只起到引导作用,对“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要领都做到连贯性与整体性的控制。之后让学生讨论这套动作的重难点,把课堂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完整的介绍,而后在练习中一起探讨动作要领的全程,就是富有个性化的教学,学生转而成为教学的主导,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对“八段锦”的接受程度,更高效地实施“八段锦”的教学实践。

3.4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八段锦”的教学主要呈现准确承继与发扬光大的个性化教学,相比较传统体育公共课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的情况,南通大学“八段锦”在课堂中摈弃了简单的技能学习与训练的方式,而是从认知的源头让学生更明确“八段锦”的历史发展,通过教师的讲授与现代互联网+的立体式学习,为学生构建出“八段锦”的文化背景,之后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配合养生气功的动作学习,这个过程虽然不复杂,但是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学生对体育技能学习不够深入从而无法坚持的现象。在调动教学积极性的方面,教师以游戏或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八段锦”的运用程度,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检查式考核,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对“八段锦”养身气功融合运用的情况,从而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总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八段锦”在教学中的实施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大学生彻底了解“八段锦”的含义与动作要领,再由全面理解到真正的技能掌握,这种教学的吸收方式使学生能形成持久的爱好,对坚持长期健身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当前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之下,传统养生观也自然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健身观念,其效果也得到了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的普遍认可。从南通大学开展“八段锦”传统养生气功教学所收到的成效可以看出,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并将之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健身意识,增强个人体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有必要在进一步的深入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更好地把“八段锦”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健身项目教学是大学体育公共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最有效运动项目。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展开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健身运动能力,让学生把“八段锦”健身项目纳入终生体育健身的范围内,真正达到体育育人的目的。而“八段锦”历经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流传,它强身健体的效果早已得到广泛印证,加之动作简单易学,在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运用,加深了学生对这项传统养生气功的了解,并且在教学的传承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保健养生意识,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健身效果,对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公共课八段锦气功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八段锦源流考辩*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体育公共课的教学反思
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