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SWOT分析及推进策略研究
2023-01-21黎文普
翁 优 黎文普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湖南 长沙 410004;2.长沙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由此可见,大力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既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也是新时代的现实要求,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体育本身先天所蕴含的优势以及身体教育功能的特殊性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体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抓手[2]。因此从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视角,采用SWOT 分析法探讨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1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SWOT 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体育学科自身思政内涵之优势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功能等进行了阐述,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振兴体育的口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体育的最原始功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这是体育的社会功能,体育的强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这是体育的最高境界,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层次更高,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更渴望精神享受[3-5]。体育教育由于具有身体教育的特殊性,使其具有立德树人的教化功能以及传承文化的教育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并获得社会认同感。学生在练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发现自身不足,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在参与各类体育竞赛和社团活动中,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在刻苦训练中,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体育竞赛规则中,学会自我约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同时增强团结协作精神、抗压抗挫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1.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政策之优势
培养合格人才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针对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全面落实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各省区市教育部门、高校也制定了不同层面的政策文件,保障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落实。
1.2 劣势分析
1.2.1 思想重视程度不足
受到社会因素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人们对于体育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的误解。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地位不高,学校体育工作被不同程度的弱化,在此背景下赋予体育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虽然从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来说较为合理,但是一线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甚至部分学校领导也存在认知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1.2.2 体育思政建设创新不足,考评机制缺失
《纲要》对于课程思政明确了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指出形成育人合力、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由于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体育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忽视体育的育人功能,思政教育方法途径创新不足,在体育思政建设存在身体锻炼和体育育人两个方面相互脱节,甚至思政教育变为简单的说教或仅是教学教案中的文字体现。体育育人思政考评体制缺失,无法实现以评促建。
1.3 机遇分析
1.3.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普遍发展,形成高校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落实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的需要。当前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落实立德树人又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立身之本。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对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落实课程育人中,体育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3.2 培养合格人才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
《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核心要义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在此背景下,培养合格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因此实现体育育人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是全面落实“五育”、实现体育全程育人的需要。
1.4 挑战分析
1.4.1 教师育人理念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的全面、正确认识,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教授知识、运动技能与思想政治育人的关系,他们更多地把体育课看成育体功能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过于单一地将体育当作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和提升运动技能的一种手段。由于教育力量创新不足,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主动性缺失、创造性不足,导致难以有效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并在课堂中实施。
1.4.2 教学评价体系亟待改革
部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没有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体育课程评价之间的关系,存在评价主体和内容过于单一等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课堂评价还是以学生期末课程考核作为主要标准,没有将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思想政治素养表现融入体育课程整体评价体系中,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化技能的学习,削弱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
1.4.3 学校育人大环境支持力度欠佳
由于教育理念偏差,高校体育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保障条件,导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欠佳。由于学校顶层设计不足,体育思政未制定相应的计划实施方案,使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未处于一种乐为、敢为、有为的工作状态。同时,有些学校条件资源有限,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政育人大环境,导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滞后。
2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2.1 明确课程育人目标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南
学校领导贯彻落实思政教育理念,明确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导向,大力推动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体育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师生头脑。通过开展系列培训以及教学改革竞赛,提高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处理好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相互融合的促进关系。
制定明确的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积极探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要求和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专门制定体育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和要求,在体育课程育人目标中要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体育教材、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教案中有所体现,最终落实到体育课程实践教学中,达到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目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将体育课程思政与之有效相结合,真正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
2.2 挖掘课程教学与评价中鲜明思政元素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保障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出发,科学选取教材。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身体教育的特点,采用理论讲解、案例赏析、分组练习等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深入解析体育课程中的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让学生深刻感受其内涵,从体育理论知识讲解、运动技能示范升华到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最后达到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相统一的课堂教学目标。
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保障思政教育效果。克服目前课程评价体系内容、制度过于单一等问题。在学生体育课程考核目标内容上除了体育知识技能外,还应重点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列入其中,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到课前预习、随堂考试、平时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测试、期末考核当中。同时要改革创新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内外综合表现,对体育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
2.3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
教师要自觉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在整个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为体育课堂育人做好准备;同时要认真了解、学习学生思政工作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提升工作能力,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全方位探索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实践途径。
学校领导要加大支持力度,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相应配套措施。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的氛围,建设体育课程育人团队,团队成员主要由体育教师组成,学校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处相关人员、各学院负责人等参与其中,共同出谋划策帮助体育教师深入梳理挖掘体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和融合面,更好地完成和实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2.4 培育学生良好体育习惯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的丰富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要通过显性、隐性课程的协同育人,构建立体多元的育人体系。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是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良好的锻炼习惯会辐射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摆脱网络的束缚。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抗挫折能力等,通过情境教育模式,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为全面育人提供良好支撑。
3 结语
3.1 高校体育教育不仅具有身体教育的特殊性,还具有立德树人的教化功能及传承文化的教育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但是传统体育育人理念、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学校育人大环境支持力度不足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3.2 体育蕴含着强大的德育功能和人文情怀,如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公平竞争、规则意识、诚信教育等。学校体育工作应加强学生的体育习惯培育,通过良好的体育习惯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校体育改革应以体育课程思政为导向,让高校学子真正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毕业走向社会时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少年强则国强,让“天之骄子”这个美好称谓真正落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