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

2023-01-20秦华婧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泰山意象课文

从教师角度看“,教-学-评”一体化即整体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其核心是学习目标的界定。教师应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设置有效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紧扣目标,优化教、学、评的策略。京山市第一中学的秦华婧老师所在的研究团队结合实际教学,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进行了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按照“界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的思路开展课堂教学。其中,学习目标是重中之重,要做到可教、可学、可测。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做具体阐述。

一、分析课标和教材,界定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定,既需要教师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单元学习目标,又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情,找准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水平的起点,设置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具体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由《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5篇散文组成,所属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能够体会到自然之美,但写景文字背后的情感、哲思如何体现,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如何运用,都需要教师做必要的指导。根据安德森等人新修订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生此时的认知水平处于记忆及部分理解阶段,欲到达分析、评价乃至创造阶段,还需确定具体学习目标,并由教师提供支架帮助其达成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①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课文语境中准确解释课下注释的意思;②圈画文中意象,探究散文选材、组材和情感表达的关系;③反复朗读课文,做好批注,赏析精美语言,梳理情感,明晰行文脉络,丰富自身的情感和审美体验;④背诵经典文段,运用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关于校园景色的散文,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目标从指向知识到指向创造,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分解单元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笔者拟用10课时(《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的教学用5课时,《赤壁赋》《登泰山记》的教学用3课时,写景抒情文章的单元梳理用1课时,写作用1课时)的教学帮助学生达成以上单元学习目标,并在不同教学阶段分步落实。如在《赤壁赋》《登泰山记》的群文教学阶段,笔者将单元学习目标中的第二、第三条分解为以下4个目标:①梳理行文脉络,揣摩人、事、景、物和情、理的关系,体会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特点;②分析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手法,品味文辞之美;③运用联想和想象,感知、体验意象营造的氛围,丰富对现实生活和“水月”“风雪”的理解;④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探究民族审美心理。立足本阶段学习目标,笔者设计了4个具体化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诵读体悟,小组互评。1.大声朗读两篇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自由诵读,教师范读,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评价标准:字音准确,断句得当,有感情。

学习任务二:重回故地,揣摩情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分别梳理两篇课文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思。

学习任务三:觅文觅景,比较交流。1.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赤壁和泰山的诗文;教师引入赤壁和泰山的图片及视频。2.圈画两篇散文的意象,做批注,以表格形式梳理两篇文章的作者境遇、意象选取、意境之美、景物之美、作者心情等(表格略)。3.文章之美是多方面的,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两篇文章的语言之美。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赤壁赋》首段的“月下江面图”,运用联想和想象,描写《登泰山记》第2段的“苍山负雪图”和第3段的“泰山日出图”。

学习任务四:水月风雪,品情析理。1.找出描写赤壁水、月与泰山风、雪的句子,从自然、历史、哲理三方面进行探究。2.查询作者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资料,交流苏轼和姚鼐是如何在自然中實现自我救赎的。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素。学习任务一从群文整体出发,重视引导学生诵读,使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并在全面把握景和情的前提下,为绘制思维导图做准备。学习任务二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分别梳理两篇课文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思,旨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学习任务三的学习形式多样,促使学生逐渐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在完成任务四的过程中,笔者基于学生对“水月”“风雪”的解读浮于表面等问题生成了一个分享环节——请有登山经验的学生分享体验,调动各小组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入有关泰山的诗句以及泰山文化、山水游记写法等知识链接,促进学生对我国古代文人在自然山水中安放心灵的文化传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及“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

三、紧扣单元学习目标,实施多元评价

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就应同时思考如何评价。评价方式的确定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具体可采用客观试题检测和表现性评价两种方式。

客观试题基于已拟订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中的核心概念研制,题型一般有填空题和选择题,主要用于对学科术语、具体事实性知识和一些程序性知识的检测,有利于教师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细节的掌握情况。如笔者设计了将5篇课文整合后进行比较鉴赏的填空题,学生需在表格中依次填写《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的“作者境遇”“意象选取”“意境之美”“景物之美”“作者心情”等,以此考查学生对单元目标中的“自然情怀”“意象”“选材组材”“情感表达”等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

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评价时需设置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应有相应的评价细则供学生自评和互评。如针对单元学习目标四,笔者设置了如下任务情境:假如京山一中文学社将出版一期校园文化专刊,你作为文学社社长负责撰写卷首语,请借鉴单元文章的写法,写一篇关于校园景色的不少于800字的散文,文章得到全体文学社成员审定后方可刊载。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素材选择、“我”的融入及参与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提供有效反馈。比如针对“得到全体文学社成员审定后方可刊载”,教师可以设计包含“是否参与小组讨论、是否参与评价小组成员的作品”等项目的自查量表,引导学生根据行为情况打分(如“从不”得0分,“偶尔”得4分,“经常”得7分,“总是”得10分),帮助学生从行为层面进行反思和调整。针对“借鉴单元文章的写法”,教师可用师生评语的形式展开评价,也可设计分层级描述表现的评分量表作为学生自评或互评的依据。如设置包含“能主动发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能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纠正”“表达上观点明确、内容完整、结构清楚”“能清晰明了地表达真情实感”“能准确生动地表达真情实感”“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角度多方面表达情感”五项评价指标的量表,每项评价指标计20分,满分总计100分,以此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作者单位:京山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泰山意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背课文的小偷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玉人”意象蠡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