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分析
2023-01-20何颖
何 颖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喀什地区分行,新疆 喀什 844000)
国家普惠金融服务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必须将传统的业务模式进行改革,金融服务要不断下沉,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为更多有金融需求的群体和阶层提供金融服务,让那些传统金融服务的边缘群体也能享受同样的待遇。在数字化背景下,普惠金融服务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扩大服务范围,加深服务的深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将科学技术与金融进行深入结合,才能为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
1.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主要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修道士为了全面控制民间高利贷,开展了信贷业务,业内人员一致认为这就是普惠金融的前身。进入20世纪以后,南美洲的个别国家开始出现小额贷款业务,随着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金融减贫,有些金融机构较为敏感,认识到仅仅为人们提供单一的贷款业务依然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直到进入21世纪后,联合国在金融实践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并且提出了政策支持和构建保障价值的建议,鼓励金融机构为偏远地域、小微企业以及有资金需求的群体提供便利性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适用性。普惠金融这一概念被认可之后,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尝试探索普惠金融,并且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还呈现出上升趋势。G20针对普惠金融还专门成立了专家组,构建了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组织建立了国际普惠金融体系,结合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构建了参考依据,已经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全球成立了相关的管理组织,对各国普惠金融的实践进行监督,同时也对各个国家普惠金融服务工作的实践作出综合性评估。传统的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普惠金融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同时也是传统金融的发展形式,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以在协调作用下实现共同发展[1]。
2.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现如今,普惠金融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得到实践,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例如:孟加拉国的银行家默罕默德·尤努斯在自己的国家专门为穷人创办了一家银行,就是我们熟知的格莱珉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已经为800多万低收入群体提供了100多亿美金的低息贷款。传统的小额贷款对属地有特别要求,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标准,申请贷款的群体是否能够获得贷款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小额贷款结构也要考虑自身是否能够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对申请人的申请条件也作出了较为苛刻的规定,由于受到这些条件的影响,导致传统金融在扩大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限制,依然还有很多对资金有需求的群体无法获得贷款资格。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开放之前,全世界还有20多亿的成年人没有享受金融服务的资格,如果这些群体能够给予享受服务的资格,还能使金融经济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产业都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改革,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5G网络等应用较为广泛的数字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受到了更多群体的青睐。
与传统的普惠金融服务相比,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能够使普惠金融更加普及。用户想要享受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设备操作,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够在更多地方得到普及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高达9亿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建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够使更多需要资金服务的群体得到实惠。将数字技术与传统的普惠金融服务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现,为金融交易的效率提供有效保障,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为金融服务节省更多的成本支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都能从金融机构获取低息的贷款资金。再次,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传统的普惠金融必须在固定网点,按照机器设定程序或者到人工窗口办理,由于涉及各项影响因素,服务质量难免会受到影响,也无法凸显出精准化的服务。普惠金融服务实现数字化建设之后,就可以借助网络终端设备将线上与线下结合在一起,将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最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够为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正是因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推广,能够使数字普惠金融得到普及,也能为客户提供低息的资金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客户群体越来越广,降低金融服务的渠道成本,使服务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普惠金融自然也能实现长效发展[2]。
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1.缩短贫富之间的差距
结合全球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贫富差距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经济问题,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收到权利贫困的影响。为了缩短贫富之间的差距,必须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享受权利的机会。享受金融服务是每个个体的自主权力,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赋予他们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力能够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据各项研究结果分析,普惠金融能够为个体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尤其是普惠金融实现数字化建设之后,能够明显化解贫富之间的矛盾,缩短贫富差距。世界银行在普惠金融报告中提出,数字普惠金融中的移动货币能够为人们带来创收的机会,最大限度地预防财务风险,个体在遇到经济方面的困难时可以通过移动货币向远方的亲戚朋友寻求帮助。
另外,数字普惠金融还能为个体节省收款成本,引导人们养成正确的储蓄习惯,缩短贫富之间的差距。例如:全球金融协会在对肯尼亚进行研究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够给人们带来较为明显的收益。尤其是对肯尼亚的女性群体,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使女性户主家庭增加了20%的收益,将近20万的女性开始从事商业活动,低收入女性家庭数量减少的25%。另外,金融协会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收入在计划外下降时,使用移动货币的家庭支出并没有随之减少,没有使用移动货币的家庭支出减少了7%。
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我国制定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国民的人均收入明显提升。然而,人均收入的增长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收益,反而拉大的贫富之间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分析,如果按照每年2300元以下的收入作为贫困标准,我国农村地区仍然还有将近2000万的贫困人口。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够为我国的脱贫攻坚给予一定的支撑,有效缩短我国贫富之间的差异。
2.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果通过绕过贫困人口摁扣或者增大收入差距的形式发展,不仅会对个体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如果能够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出发,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3]。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投资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刺激企业和个体提高投资意识和投资质量,同时也能为他们创建投资机会,为投资提供有力的保障。借贷实现数字化建设能够满足企业或者个体对资金的需求,数字金融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机会。互联网背景下衍生而来的保险 产品也能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保障。其次,通过创新或者就业的形式推动经济增长。创新就意味着将传统的产业模式进行改革,就业机会也会随之增加,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资金,促进企业的创新,使就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如支付方式的数字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交易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偏远地区的客户在交易过程中也不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企业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另外支付方式的数字化建设也能为市场衍生出全新模式的发展机会。如上海滴滴沃芽公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立的新就业模式。最后,从提高人力资本的角度推动经济增长。人力资源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村地区的财富收入,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贫富问题,还能为农村地区的后代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发展数字支付业务,能够为我国农村偏远地区提供全面的线上教学资源。网络保险和众筹等金融产品,能够避免农村居民的资金遇到风险,同时还能引导他们将资金投放在提高人力资源投资中。
三、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创新途径
1.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创新过程中,要不断扩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够为多种类型的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传统的布局形式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不仅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还会增加布局成本,要想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多样化的优势,也要在人力资源和成本上增加消耗资金。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实现创新过程中,要不断扩大覆盖范围,这样才能满足更多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农商银行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一卡多功能”的形式进行创新,将社保卡作为切入点,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建了多个拓客平台。首先,要设立“一卡通”业务,社会保障卡中除了包含传统的社保功能之外,还要在生活、服务、公共等多个场景中应用,除了赋予社保卡传统的借贷和借记功能之外,还有增加多种功能。其次,布局渠道实现自助化建设。农商银行一般都是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所以农商银行可以在农村地区增加金融服务站点的数量,每个站点配备专业的业务人员指导群众自主操作金融设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现自主化才能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还能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搭建网络平台。金融机构的各项信贷业务、存取款业务和数字支付业务要大力推广线上操作,提高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4]。
2.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自动化的有效性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特征就是资金少,业务范围分散,并且各项资金具有周期性,要想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进行控制,必须实现自动化建设。因此,金融机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实现自动化建设过程中,要将重点业务员进行梳理,攻破各个阶段的难点,快速构建自动化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实现自动化营销,规范化的流程,促使所有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都能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以我国某农行银行为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自动化建设的流程。首先,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起点前移。客户从填写申请资料一直到资料采集,整个过程都是由银行的信贷人员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自主操作。银行的客户经理一般都会利用平板电脑采集信息,为了节省办理时间,客户经理可以到客户集中上门采集,采集完所有的信息之后就能在现场进行上传,这样就能将办公地点从田间直接转移到家中,有效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其次,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审批。客户经理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发送审批申请之后,后台的审核人员和管理人员从系统上就能直接查收办理申请,然后在对线上申请资料的真伪性进行甄别,并提交自己的审批意见,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全过程实现无纸化,审批和办理的实效性也能得到保障。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正常的工作日,都要实现日清,这样才能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最后,各项业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流程实际上和工厂的流水化作业极为相似。从客户经理发起申请流程之后,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工作,通过后天管理系统就能快速判断业务进行到哪个环节,管理中心也会对办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监督,避免浪费客户的时间,增加客户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的体验感[5]。
3.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农贷业务的批量化发展
我国大部分金融就都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核心业务,所以在开展农贷业务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同时还要确保风险和收益实现均衡发展。我国有些地区的农商银行通过阳光信贷开为客户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使农户小额贷款申请手续繁杂、审批时间长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农贷业务要面向城乡全范围。金融管理部门要结合大数据对农村小额贷款的需求量进行分析,然后在安排熟悉市场的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为覆盖区域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提供预借款额度。金融机构的市场专员也要定期到基层进行宣传和推广,对已经提供预借款额度的客户家中进行走访,促使阳光信贷业务能够覆盖整个城乡范围。其次,简化农户小额贷款的审批手续。农户申请阳光信贷时,所有的手续和条件都要在一张表格中体现,确保农户能够一次办完所有手续,如果小额贷款的金额没有超过十万元,可以为客户提供免担保服务,降低农户小额贷款的门槛,预借款额度的时限为三年,这三年内客户可以随时申请。最后,信贷业务可以与客户的社保卡绑定在一起,这样客户就可以在手机或者其他网络终端设备上办理贷款业务,这样客户随时随地都能办理。
4.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性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创新过程中,限制创新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客户对信贷业务的需求与金融机构所掌握的信息不符。因此,在完善过程中,金融机构要加强客户的维护工作,积极使用CRM系统,对客户的个性信息和金融需求进行全面分析,构建立体化的客户影像,这样才能对客户的实际需求作出准确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精准性的服务。其次,金融机构要提高自身线上的拓客能力。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公众号或者手机银行App等形式发展更多的客户群体,为客户建立多条业务办理通道,通过数字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整理,客户也能通过通过线上渠道查询业务办理进度。再次,充分发挥线上平台客服的价值。客户通过线上渠道提出信贷申请之后,线上平台客服要对各个环节办理工作的时效性进行监督,及时对个客户进行回访,主动为客户提供服务。最后,对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进行优化。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实时计价的方式对员工的业务模拟利润进行考核,随时查询员工的绩效完成情况,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长短期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各个网点之间也要建立竞争机制,各网点也要为员工建立竞争平台,制定完善的绩效完成规则,这样才能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6]。
5.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风控管理的集成化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要想实现长效发展,必须对风险成本进行全面控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提高风控的全面性。因此,金融机构应结合数字技术,促使风控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首先,金融机构建设大规模数据库。后台要将系统中的各项数据与外界资源全部收集到数据库中,然后再建立相关的搜索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营销和风控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对传统的信贷模式进行改革。信贷业务的申请、审批和放款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还要将手续检查、抵押产品以及档案等进行集中管理,将管理责任交由上级管理部门统一负责,一旦发布检查任务,就能进行统一检查。再次,在线上建立风控监测系统。风控监测系统中设立了几百个预警点,一旦出现风险能够提前发出预警通知,便能随时对各项数据进行查询,确保信息处于透明状态。如果已经发出风险预警,可以利用冻结额度或者限制授权等形式进行调整。最后,将银行平台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银行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系统要实现联动,避免信息孤岛的情况出现,利用风控管理系统对后台的数据进行监测,促使一线的业务人员能够将工作重点全部放在金融业务营销和服务当中。
四、未来银行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在数字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资产都在实现数字化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会议上,针对数字经济提出了重要指示,党中央为了贯彻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国务院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国企数字化转型的通知,促使国企能够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现如今,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不断强调,各个产业领域都要实现数字化建设,促使我国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促使产业实现数字化,数字实现产业化,这样才能推动数字化社会建设的进程。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各个行业领域都在实现数字化技术建设,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资源、设备、厂房、库存,甚至连订单都可以看作数字化的资产,企业可以通过资源作为向银行融资的抵押物,充分发挥信用有价的作用,促使银行能够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也已经实现了线上发展。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各个行业领域的经营模式都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国家要求各个行业必须实现无接触服务,尽管无接触服务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不得不说,这种新颖的服务模式与传统的服务模式相比更加便利。尽管我国的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这种经营模式仍然延续。从客观角度分析,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之后,银行才进入了开放时代,支付、交易、理财、消费等即便脱离现金依然能够实现,有效降低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接触。因此,银行也要将拓客过程中朝着数字产业发展,这样才能构建开放性的金融业态[7]。
在这样的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也更加完善。国家针对线上交易专门制定了保护制度和审查制度,为企业的机密和客户的信息提供了保护机制。2021年,北京成立了数据交易所,作为首都的北京地区充当了实践的先锋[8]。为了确保大数据在交易过程中的规范性,国家管理部门还要明确数据的法律权属问题,以及数据在交易过程中的使用权,这样才能为数据流动提供法律保障。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提出,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必须明确标示年化利率,这样才能维护信贷市场的规则,同时也能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人民银行制定的公告中提出,信贷业务的年化利率应按照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实际占用资金的比例进行计算,然后在折算成年化利率,坚决抵制违法贷款行为。金融机构要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合理调配资源,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扩大覆盖范围,确保资金的风险和收益能够保持均衡。因此,金融机构要灵活应对,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建设,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到各个城乡地区,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现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