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困境中制造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以福耀集团为例
2023-01-20王少博
王少博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北京 100088)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受中美贸易争端冲击和新冠疫情等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国际直接投资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形势变化,制造业如何应对新挑战,打开新局面,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目前,多数学者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动机、资源优势、宏观绩效等问题,但是深入的理论总结和可操作性策略研究仍显不足。本文以关于福耀集团(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证分析为基础,通过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决策背景、一般条件、策略布局、面临的风险挑战和解决办法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成功经验和基本战略策略的研究。
一、改革开放进程中制造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历史机遇和一般条件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逐渐融入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过程,这为国内各行业包括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直接投资敞开了大门。但是怎样抓住历史机遇,把握投资方向,并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大潮中站稳脚跟,既需要实力的积累、成熟的条件,也需要投资智慧。在众多海外投资企业中,福耀集团作为我国制造企业中较为成功的跨国公司,其发展过程几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福耀集团1987年由曹德旺先生创立,是专注于汽车玻璃生产的供应商,已发展为世界规模最大、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居首位的大型跨国公司,其分支机构和工厂覆盖亚洲、欧洲、澳洲、美洲多地区。福耀集团的国际直接投资历程大致分为三大阶段:
1.投资准备阶段(1995年~1999年):提前了解国际市场,为国际直接投资做资源铺垫
随着国内行业竞争对手增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内汽车玻璃制造市场趋于饱和,福耀集团意识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的必要性。1996年,福耀集团与世界工业百强企业“圣戈班”合作;期间,集团外派员工进入圣戈班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初步了解国际市场竞争和产品供需状况;同时开拓员工全球视野,培养出国际化综合型人才。福耀集团的实力得到全面提升,逐渐成为国内外汽车玻璃制造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2.投资前期阶段(2000年~2012年):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扩张公司规模
国内,福耀集团通过在一二线等重要城市建立分支机构,10年内达到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的比重。国际上,福耀集团在北美、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及地区设立销售分支机构。2005年,福耀集团收购万山工厂,并正式在美国投资建厂,初次实现海外规模化生产,并确保了其后期进行更具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原材料的供应和生产技术支持。
3.投资后期阶段(2012年~至今):海外建厂、跨国并购,推进品牌发展
福耀集团选择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国内玻璃制造行业市场趋于饱和,发展空间有限,盈利空间逐渐被压缩;二是随着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各国贸易壁垒问题凸显,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尽可能降低生产、运输、管理等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福耀集团是否具有成功投资的能力?结合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选择国际直接投资需要首先具备三大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地理优势。首先,福耀集团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中积累了经营经验;产品丰富,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具有明显的所有权优势。其次,通过在圣戈班的合作与学习,福耀提高企业管理,完善组织架构,培养出国际化综合性管理人才,凸显其内部化优势。最后,地理优势上,福耀所选地区或是具有距离较近的优势,或是拥有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更完善的法律制度。2010年,由于美国当地就业问题亟待解决,美国政府向福耀集团提供资金补贴、低价电费和燃气支持其在美建厂;曹德旺抓住契机,将资源成本比较优势转化为产品的价格优势和企业更高的盈利能力。2016年,福耀集团成功并购PPG企业并对其进行重组,充分掌握优于国内的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丰富集团的产品结构。福耀集团积极扩展国际市场,逐步提高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其生产和盈利能力。
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制造业国际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制造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了机遇,但另一方面,其发展过程实际上始终伴随着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发展模式、文化差异、安全风险等多方面掣肘,尤其在当前大国竞争加剧、全球疫情持续不断的情况下,必然影响到国际直接投资必须在错综复杂的生存环境和利益博弈中开辟道路。仍以福耀集团为例,投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企业内部管理、市场供需、行业状况、国家环境等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
1.企业内部管理与劳资风险
由于国内外文化差异,国外管理模式、员工激励方式等不同,福耀集团面临着很大的管理成本和复杂的政策调适压力。首先,企业管理层和海外员工之间会存在摩擦。国内管理层和海外员工之间的价值观念、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偏差,可能会导致双方之间出现各种纠纷,从而危害劳资关系,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上述问题也是跨国企业面临融资约束,进而限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1]。其次,由于企业的海外工厂还会受到当地政府及工会的监管,国外政策制度和法律环境与国内相比差异较大,迫使企业管理层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更全面地维系双方关系,并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管理模式与当地的适配度。最后,过低的劳动力成本危及企业与员工之间雇佣关系的稳定性,降低了劳动力粘性;而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则削减企业海外建厂在政策和税负上的比较优势。
2.生产率和产能低下风险
首先,海外劳动力的工作效率或工作时长通常低于国内员工,国内外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也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海外制造工厂的预期生产率低于国内工厂的预期生产率。建厂初期,工厂生产率无法达到既定的国内标准水平,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企业的部分利润损失。其次,产能低下风险是企业业务发展的主要阻碍。员工生产力水平低下、原材料供需不平衡、资金链紧张等问题都会增大企业产能不足的风险。由于上文中提到的企业经营管理与东道国企业员工工作模式的适配度问题难以解决,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策保护,使得企业生产效率迟迟难升。福耀集团在美国密西西里州所建的玻璃制造工厂曾一度陷入短期产能严重不足的困境,这使得其国际直接投资初级阶段始终亏损。
3.行业内生产技术风险
首先,各国之间生产技术标准的差异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受到文化环境、语言习惯等限制,企业管理人员在决策时所依据的信息往往不充分。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检测标准不同,严格程度不同,即会产生贸易壁垒。例如,在汽车玻璃制造方面,美国和加拿大对玻璃质量的检验相比于中国更加严格,福耀集团当时的生产技术是否能够符合海外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是否符合国际市场相关法律、政策制度的标准和要求仍不确定。其次,福耀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促使国际玻璃制造行业竞争对手数量增长、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剧,这对其海外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存在反作用。同时,若福耀集团建设工厂所选择的地区或国家与中国存在过大的技术势差,则对逆向技术溢出存在负面影响[2]。而企业对于两国技术势差的判断多为主观层面,且判断标准难以量化统一。
4.法律和政策风险
从国外来看,随着国际倾销与反倾销政策的设立和范围的明确,企业进出口贸易受到较多国外不同政府政策的管制,带来国内企业出口、倾销等政策风险。例如,美国商务部曾于2002年裁定福耀集团以低于美国市场售价的价格向美国经销商出售汽车挡风玻璃,构成倾销行为。同年,福耀集团随即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美国商务部正式提起诉讼,斥巨资聘请律师事务所为其辩护,这场声势浩荡的反倾销案为期4年,最终以福耀集团的胜诉结束,福耀集团也获得美国相应数额的反倾销税款。诉讼消耗了其大量资金和精力,限制了福耀集团的盈利空间。因此,东道国的政策制度、投资环境的变化通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投资企业海外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
从国内来看,首先,随着我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逐渐增多,往往出现企业盲目投资,或名义上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上是为了将国内资产转移至境外,因此中国对境外业务管控逐渐升级,相关管制法律逐渐完善。其次,国际直接投资初期阶段,企业的海外工厂可能降低企业的整体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如果企业无法及时调整并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变化,则其国际竞争力会逐渐降低。
三、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应对策略和影响分析
制造业的全球化竞争日益增进,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虽然是全世界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制造业的活力与核心竞争力还不是最强的国家。因此,我国制造业的首要目标便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核心创造力。目前,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新兴制造业尚不具备[3]。玻璃制造业属于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代表部门。近年来,福耀集团作为玻璃制造业中代表性跨国公司,根据形势需求创造和形成一系列针对性的战略对策,保持了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1.确立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业务范围
福耀集团成立以来不断摸索其经营模式和营业重心,最终确定以汽车玻璃制造为主营业务,浮法玻璃及其他玻璃业务为辅的业务结构。近年来,世界大型汽车玻璃供应商法国圣戈班、英国皮尔金顿、日本旭硝子、日本板硝子等公司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业务增长缓慢。多家玻璃制造公司逐渐边缘化其汽车玻璃业务,公司在该业务中的盈利能力下降。与之不同,福耀集团自专门化、专业化其汽车玻璃制造业务后,其汽车玻璃业务整体营业收入在总收入占比高于70%;2010年起,福耀汽车玻璃业务营业收入占比高于90%。
2.坚持占领行业核心技术高地
福耀集团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研发投入,始终注重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创,从而紧跟时代潮流,保持持续性创造力和生产活力,引领汽车玻璃制造新风向。根据福耀集团企业年报,近7年来,其研发投入占比高于其整体利润的5%。而上文中提到的4家国际玻璃制造公司的研发投入占利润的比重均不高于2%。相比之下,福耀集团的研发投入明显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
福耀集团始终坚守工匠精神,专注于精进产品核心技术,进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引领行业核心技术发展。福耀集团投资成立高性能玻璃科技公司,研创出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美国建立了全球研发设计中心,构建智能化交易平台、定制自动化生产流程,打造新兴工业形式。近年来新成果加速涌现,仅2020年一年就申请161项专利,其中118项被予以授权。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不断适应并满足客户的各种新型需求,成为全球汽车玻璃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3.加强专业性、综合性人才和战略人才培养
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主要受到融资约束的限制,而造成跨国企业融资约束的有语言沟通、文化、地理、政策制度环境等多种因素各类人才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福耀集团注重着力培养当前发展急需的科技、管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集团与跨国公司、海外技术性企业合作,鼓励并支持企业员工进入国际公司学习,培养其国际化视野,充分接触全球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福耀集团还通过内外交流,相互促进,培养更会沟通、更深了解、更懂技术、更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推动公司各方面向更高的国际水准迈进。2016年~2019年福耀集团研发人员人数及其占比持续增长,随后基本保持在集团研发总人数3800左右,占总员工人数比例约14.5%。
另一方面,福耀集团还注重培养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人才,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动力。福耀联系国际国内研发团队平台,联合高校科研平台,鼓励公司内研发人员进入高校学习,提高生产、研究和创造技能,并进行人才引进合作;还在2022年资助捐建了“福耀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成立联合研究中心,以求集团与高校之间多元化、多形式的合作,推动实体产业、教育教学、研究创新的深度融合。这不仅为中国提供了新兴高质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同时为福耀集团、玻璃制造业乃至中国实体产业培养综合技术人才、生产研发人才。
4.构建立足根本面向世界的企业文化,打造独特的企业精神
福耀集团坚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坚守初心,独立自主、不懈奋斗,打造了厚重的企业文化。福耀集团将自强不息、勇于斗争的企业精神融入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全过程,形成了应对国际市场风浪的强大力量。在与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案中,不同于其他选择私下和解的大多数中国跨国公司,福耀集团以坚定的信念和果决的战斗力与之据理力争,并取得最终胜利,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和声誉,这也成为中国跨国公司在此类案例中的首次胜诉。借此,福耀集团的国际声誉骤增,成为众多汽车产业的重要玻璃供应商。
通过以人为本、立足自身、面向世界的企业文化,福耀集团不仅自身形成了独特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还建立起其与海外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和情感桥梁,增进双方信任度、理解度和融合力,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管理效度,降低了内耗成本。
5.采取合理的投资战略步骤
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绿地投资又称新建投资,其本质是为投资企业、投资东道国提供增量的投资。在东道国市场不确定性较高且投资不可逆程度较大的情况下,小规模的绿地投资能够帮助投资企业获取更多的东道国市场信息,降低其资本损失的风险,是投资企业更偏好的投资方式[4]。相比于“新建”,跨国并购多为“一次性”交易,投资初期需要企业提供大量资金,且在投资后期,企业对投资模式、策略等调整的空间和灵活度更小。
(1)绿地投资先行。2010年始,在美国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下,福耀集团在美国代顿市废弃工厂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工厂。由于福耀集团初次在美国进行投资,且中美文化、风俗习惯差异较大,集团仍未充分掌握美国市场信息;因此,在考虑投资风险的前提下,福耀集团选择首先通过“绿地投资”的方式,初步了解并收集当地市场信息,并为日后投资决策的调整保留一定空间。经过多年的适应、调整和了解,美国代顿工厂终于在2017年下半年转亏为盈。最终,福耀集团代顿工厂用业绩证明其绿地投资的成功,扩大福耀品牌的国际知名度,成为国际汽车玻璃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之一。
(2)跨国并购深化投资力度。芒山工厂和Mt.Zion工厂均曾经是美国PPG公司的下属工厂,是该公司制造浮法玻璃的两条重要生产线,其所掌握的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也保持在世界前列。由于国内浮法玻璃的制造技术相对传统与落后,存在生产成本和生产耗能高、产品质量差等问题,福耀集团于2014年收购PPG公司的两个浮法玻璃生产工厂并对其进行重组,引进国外的先进浮法玻璃生产技术。
根据福耀集团2016年~2021年年报,其营业收入分别是166.21亿 元、187.76亿 元、202.25亿 元、211.04亿 元、199.07亿元、236.03亿元。显然,福耀集团的营业收入总体呈递增趋势,企业经营业绩逐步攀升,虽然2020年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福耀集团的营业收入略有下降,但仅经过一年的适应与调整,其营业收入就在2021年突破230亿元大关,可见其适应能力、盈利实力之强。2011年~2018年,福耀集团在美国新建工厂、并购PPG公司两大工厂后,其营业利润率总体上逐渐回升,并大幅度带动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增强。
四、结论和建议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之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衍生了各种消极阻碍因素。尤其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争端频发,受到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性冲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疫情影响等,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对外进出口、扩大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均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和风险挑战,在国际直接投资上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在投资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步骤上,企业要注重投资力度、投资范围的逐步深化:首先对进出口贸易调查了解并适应海外市场的运作模式及运作规律,扩大本公司品牌知名度和销售渠道。其次,国际直接投资初期,为降低投资金额大量损失的风险,企业可以先通过小规模的绿地投资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积累充足资金流。最后,在企业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后,通过跨国并购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掌握核心生产技术,更快地控制当地生产供应链。
在投资的基本支撑上,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坚持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和方向。要积极、充分地与大型跨国公司进行内部交流与学习,全方位促进国内外、行业内外、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内外的深度市场融合。要始终秉持工匠精神,坚持深耕细作,研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核心生产技术、增质生产成品。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国家政策方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品牌知名度。
在投资的战略储备上,企业要善于利用国际资源、国家科研资源平台,将培养当前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综合性人才以及利于企业、行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人才有机结合。国际上,深入学习当地先进技术,不断适应并提高国际产品质量标准;在国内,利用高校平台,组建相关专门化、专业化研究团队,注重员工专业技能、综合型能力分培养和提高。同时,还要打造特有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各层员工,构建战斗力强、凝聚力高的企业团体,进而支持企业能够从容面对国际直接投资中的风险与挑战。
在投资的基本保障上,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并结合国际化、智能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构建员工可依、可信,市场接受的企业组织。要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积极应对不同的国际市场状况,增强企业自身的业务生命力、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