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向同行”全方位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2023-01-18雷晓莉王莹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育人计算机思政

雷晓莉 王莹莹

(空军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1)

“计算机课程思政”以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为脉搏,以传播社会正能量为指引,以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为方向,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传授和思政渗透的四位一体目标。在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探索与实践中,在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中融入理想信念和精神引导,实现育人与育德相统一、知识传授与精神引领相统一。

一、“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课程思政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还有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现代大学生来说,还包括严明纪律、军政素质、使命担当、对党忠诚等。近几年来,随着“00后”群体不断壮大,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对新知识和新科技非常好奇敏感,计算机类课程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如果教员在讲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将计算机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科技文化基因和名人价值范式充分挖掘,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然后通过巧妙又灵活的设计融入生活热点和社会现象,潜移默化地渗透育人育德知识,学生将更容易接受和认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中融入理想信念和精神引导,在培养知识能力的同时,实现育人与育德相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1]。

二、“三点”渗透“课程思政”

计算机课程思政要充分结合计算机课程自身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堂组织实施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系统规划、体系推进,在教学中合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点式”渗入、输入、延伸“课程思政”。

1.以信息素养为切入点渗入“课程思政”

现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最主要的精英群体和后备人才,只有具备了较完备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以及信息道德,才能形成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要符合时代特色,转向网络媒体学习环境。因此,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对信息素养的渴望,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建立求真的科学观,是“课程思政”的内核[2]。

2.以言传身教为着力点输入“课程思政”

老师对待教学、课程、课堂和学生的态度,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比如,教员对讲授的课程内容是否通透熟练?每堂课的备课是否用心充分?课堂内容是否充实饱满?PPT是否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老师会提前多长时间到教室进行教学准备?如何解答学生在课内外提出的疑难问题?老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有力量?老师又会如何对学生做出形成性评价?老师的仪容仪表是否端庄大方?以上有些问题涉及课程运行,有些看起来好像与课堂教学关联不大,但教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和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3.以巧妙设计为落脚点延伸“课程思政”

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投入情感参与到教学体验活动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分析设计、实物演示等体验情景,将学生引入设定情景之中,引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通过开展学生自由讨论、辩论等教学设计活动,让学生提高组织、合作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在C语言基础语法的实操课上,安排了一个小测试,假设一个人每天进步千分之一,那么,一年后他的力量能提升多少呢?如果每天退步千分之一,一年后又是什么情况?学生通过编程发现,进步的力量竟然是之前的1.44倍,而退步的话就只剩下原来的0.69。数字的对比,深深触动了学生,天天向上的力量竟然如此之大,“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日成长一步步”。

三、“三个层次”灌输“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育人理念,而不是具体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与实践中,把德育教学融入日常养成之中,让课程教学突出育人价值,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层次[3]。

1.第一层次——课程内核

梳理课程知识点,深入挖掘恰到好处的切入点,正向引导,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如盐入味。尤其是偏理论的课程,更需要这样的思政元素。但要自然引入,需要教员精心设计,巧妙融入,还要掌握好“抖包袱”的节奏。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与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融通同行,贯彻“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传授和思政渗透”的四位一体教学理念。针对现代大学生的培养特点,可以将装备技术发展、历史著名战争战法、国内外军中传奇人物等与打仗、作战、装备等等密切相关的元素引入课程,提炼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将其与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2.第二层次——课程外延

每门课程、每个专业、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都有科学家深入探索和追求卓越的故事,都有研究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在介绍这些内容时,通过讲述故事,联系生活实际与热点,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在课程开篇,我们会给学生播放一些短视频,介绍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尤其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计算机技术呈指数式爆发增长,发展速度令人炫目,但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依然是冯诺依曼体系架构,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穿插历史故事,介绍冯诺依曼这个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一个传奇人物,有着精雕细琢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创新精神。通过故事触动学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重视技能、形成专注的习惯。老师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社会担当、社会责任心、爱岗奉献,加担子立责任;通过祛恶扬善、价值观引导、立德诚信、厚德载物,扬正气抵歪风。在传授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渗透思政,鼓励学生做一个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过硬、厚德载物的现代大学生。

3.第三层次——课程交叉

理工科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获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轻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以及道德素质软引导的现象,老师肩负着育人使命和发展使命,通过多手段和多途径实现课程思政渗透是每一名老师都应该努力探究和践行的课题。对于专业课程,不应该只讲原理、功能、组成、应用,还应包括老师对学科的人文认知、哲学思辨、军政素养等,也体现了教员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上突出基础性,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拓宽知识面,带领学生奔赴知识的汪洋大海。

四、实践探索“课程思政”

我们课程教学团队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素养于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三观”养成和优秀的思想品德,增进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以上方面我们团队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有以下几点[4]。

1.任课老师以身作则,感化学生,言传身教

教师在授课之前应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和热点,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为学生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通过自身的言传和身教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上,老师应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整洁,言谈举止大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课前提前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等等。课程结束总结时,有来自很多学生的反馈,“教员对工作热忱,对学生热情,为我们做人做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教员的PPT展示,到实物演示以及穿插播放的小视频,我们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用心,为我们做出了良好的示范”等。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面宽泛、思政资源较为丰富。老师应该关注与计算机知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编写课程案例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达到育人育德目的。由于大学生还处在成长阶段,他们的三观意识还未完全成形,自律能力一般,教师在讲授网络安全时,应突出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做有品行、有修养的合格网民。在讲授无线网络时,结合华为海思麒麟5G芯片以及5G技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强大的祖国为傲,以强大的祖国为荣。如表1所示。

表1 社会热点与课程思政融入

3.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工匠作风贯穿于教学内容的全过程

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品质、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重视技能、形成专注的习惯。在整个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有十几位影响力很大的英雄,他们改变了世界信息化进程。他们的名字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与繁荣,令人敬仰。在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时将这一个个英雄串联起来,将他们辉煌的专业知识一一展示,多维度评价这些历史人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对比人生、升华境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华为麒麟960手机芯片,实现了高性能提升和长续航突破;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基于相变存储器的3D XPOINT存储技术,鼓励学生打开创新之门。有同学反映说,“计算机课程带给了我们很多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加上历史人物事件的穿插,使得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丰富”。

4.充分挖掘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教育因素,把民族复兴的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在讲解CPU、存储器时,结合华为事件,简述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结合疫情,介绍5G技术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应用,在华为提供的技术支持下,火神山医院实现了5G信号的全覆盖,使得医院内部万物在5G基础上互联互通,不仅解除了部分医护资源的短缺问题,还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几率,同时实现了防疫病情的大范围实时数据传输与共享。有同学说,“我们不仅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感受了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此,华为在大家心中,不仅是一家有名的研发公司,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希望”。

五、思考提升“课程思政”

融入思政教育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团队在持续推进,在推进过程中,有两点思考:第一,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员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课内高效学习课外巩固复习有机结合,在教学环节中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识知识、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胸怀,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第二,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有准确定位的同时,实现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同向同行”全方位帮助学生培塑信息素养,着力培养职业情怀,在未来的岗位任职中能辨明方向、自信前行[5]。

“同向同行”全方位课程思政模式探索以育人育德为教学理念,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经过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探索和改革,学生普遍认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有针对性,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育人计算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