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教学模式下英语词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3-01-1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习语英汉中华文化

延 芳

(湛江科技学院 广东湛江 524000)

一、课程概述

学习语言必须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在这三要素中,词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著名学者曾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2]。正因为如此,词汇学习愈来愈受到师生的重视。

《英语词汇学》是研究英语词汇形态、意义、和整个词汇系统的科学。《英语词汇学》由英语词汇的基本概念、发展、形态结构、构词法、词义变化、语义关系、词义和语境、和英语习语和搭配等部分内容构成。根据课程的性质,课程讲授以英语词汇的形态结构、构词法、词义为重点,以构词法、语义关系、习语和搭配主要学习内容,以英语词汇的发展、词义变化、语义和语境为拓展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讲授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未做讲授的,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还可给学生增补一些教材以外知识,例如英语词汇的发展、词源和词根知识、词的语义变化、英文词典和词汇学习方法等,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词汇知识积累。从讲解思路上来说,要凸显《英语词汇学》课程与《语言学概论》中词的形态章节内容的不同及深化,主要应该落实在英语词汇的形态结构、构词法、词义、习语和搭配等的讲解上。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任课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创建了与课堂讲授内容同步的线上学习课程。平台上的资料包括其他高校优质的慕课视频、任课教师自己录制的微课、课本重点难点的讲解、课后同步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等。利用手机学习通App,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线下多媒体教室授课,任课教师可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设计、重点难点的讲解、练习疑难问题的解答、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等。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导向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况,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首先,课程中增加汉语语言知识。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英语,反而对汉语掌握得不够全面、透彻。有一部分学生汉语写作水平较差,语言错误层出不穷。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翻译水平不高,不利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在学英语词汇、表达的过程中增加汉语词汇、表达的讲解,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翻译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增强他们的语言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课程中注重中华文化的渗透。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外贸、翻译等工作,要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所以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能力。目前,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几乎达到了耳熟能详、人人追捧的白热化状态。然而,外国人对于中华文化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中华文化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

然后,教师要在课程中要强调“德育”,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修养。通过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积极、向上、优美的词汇,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人文素质和个人修养。对词汇的词义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感悟语言现象,进而感悟生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对一些词汇进行区分和替换,让学生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共情心。

具体的思政内容融入点和思政目标如表1:

表1

三、案例课信息

1.教学内容

英语习语——习语的特征和分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一些英语习语的学习,了解英语习语的定义、特点,理解英语习语的分类,掌握一些常用习语的意义。

能力目标:了解英汉习语的不同,掌握一些常用的英汉习语的翻译,增加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英汉习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自信和文化自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鼓励学生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理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1)跨语言文化内容:英汉习语差异和共性。英语习语的学习过程中通常是将英语习语翻译成对应的汉语习语,这样使英汉语言结构、语气更加对称。所以学生们应该掌握一些汉语习语的常用表达。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比较,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语言自信,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

(2)中国特色和理念:语言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师应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理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教学方法与举措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平台有超星学习通、慕课,公众号等。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3]。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和复习以超星学习通为主,其他为辅。线下主要指多媒体教室课堂教学,还包括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的学习。

(2)任务型教学法。课前向学生布置任务,不同小组进行分工,组内进行合作,分组完成。[4]李辛,雷蕾分析了国内研究的不足,指出国内研究以阅读任务为主,建议多在听说任务或多模态任务方面开展。所以,本课课前布置了看视频找习语的任务,每组负责找出视频某个时间段内出现的习语。张会平指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度适当增加低频词的讲授,提供大量英语本族语语料帮助其理解。因此,教师要适当讲解习语中出现的低频词,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习语的含义[5]。

(3)问题导向法和观察学习法。以问题为导向,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如本课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习语是什么?”“习语有哪些特点?”“习语怎么进行分类?”“英汉习语有哪些不同?”等,这些问题的提问顺序符合认知顾虑,能有效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4)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在学习习语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思政元素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理念,担负起中华文化和中国理念对外传播的重任。

5.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什么是习语(Q&-A),从视频中找出习语(小组作业),讨论习语的特点和分类,以及英汉习语对比和思政元素的融入。

(1)什么是习语?

教师问学生“what are idiom?”。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前预习归纳出答案。最后得出“Idioms consist of set phrases and short sentences.”的结论。

教师通过对“put up with”“fly off the handle”这两个习语的讲解,进一步阐明习语的概念,比如“not readily understandable from their literal meanings of individual constituents”,“include colloquialisms(俗语),catchphrases(流行语),slang expression(俚语),proverbs(谚语)”等。

(2)小组作业:从视频中找出习语

课前,教师已经让学生在超星学习通上观看视频“The History of English in Ten Minutes(一分钟了解英语史)”,并分成4组来找出视频里出现的习语。第一组负责视频的第一分钟;第二组,第二分钟;第三组,第三分钟;第四组,剩下的视频内容。

课上,教师让学生回答自己小组所找到的习语,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并且针对习语中的生词和个别习语的意义详细进行讲解。

(3)小组讨论:习语的特点和分类

①教师让学生们认证观察、研究从视频中找到的习语,并且跟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讨论时间为3分钟。

②教师询问各个小组他们觉得习语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习语的特征总体来说有三个“semantic unity”“Structural stability”,以及“Idiomaticity”。为了便于理解,教师还将视频中出现的习语作为例子进行解释说明。

③教师询问各个小组他们觉得应该怎样将习语进行分类,然后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习语和其他词汇的用法几乎一致,可以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并在句子中承担成分。为了便于理解,教师还用视频中出现的习语作为例子进行解释说明。

(4)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比较

①教 师 提 问“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学生自主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指出不同点主要在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以及习语来源不同。然后,给出具体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②教师分析英汉系统的共同点,指出习语丰富多彩、朗朗上口、发人深省,是语言特有的现象,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和思想的结晶,还指出英语和汉语都是丰富和充满活力的语言。

结语

外语学习者的词汇量增长较复杂,受语言输入量、使用目的语的机会、母语与目的语词汇的重合度、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学生要从自身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另外,教师还要倡导学习者积极创设语言使用环境,利用信息化学习手段和资源,提升策略使用的广度与深度。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自主学习。一些学生甚至催促教师尽快更新,增加更多的学习资料。教师将学习资料和练习在学习通上发布之后,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活动设计上,关注重点、难点,而不是将同一个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授课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要适中、自然、流畅。教师注意把握质、量、和度,不要把课堂变成说教,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何做到刚刚好,这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最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指教师放任不管,要对之适当指导,还要有严格和严密的监督和管理。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