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信息获取优化研究

2023-01-18黄凯健

晋图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信息内容农民素养

崔 涛,黄凯健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0 导言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根本性问题,是我国在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重要节点。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信息获取效能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促进乡村地区信息化发展,该法用法律形式来保障农民基本信息获取权利,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将乡村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

关于农民信息获取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研究涉及农民信息获取的途径和农民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农民信息获取的途径主要有家人、朋友、电视、手机、大队广播、互联网、农家书屋、益农信息社等多种渠道[3];农民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内在因素包括知识水平、收入水平、生活经验等,外在因素包括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信息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可靠性等。[4-5]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内研究针对农民群体信息接受能力的研究有待深化,针对不同区域的信息供给能力提升对策仍需要完善。[6]基于此,本文以农民作为调研对象,从信息获取角度入手,对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信息获取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然后通过对山西省吕梁市枣林乡的20名农民和5名地方干部进行深度访谈,分析当前农民信息获取现状,为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思路借鉴。

1 乡村振兴视域下提升农民信息获取效能的重要意义

提升农民信息获取效能有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民提升信息获取效能,既可以方便农民找寻更廉价且优质的生产资料,也可以帮助农民开辟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实现了农民对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7];此外,也能够增进农民的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合理进行生计选择[8]。总之,提升农民信息获取效能,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富裕,促进农业与农村的繁荣,实现乡村经济的兴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提升农民信息获取效能有助于乡村治理的优化。当下的乡村,面对城市化的冲击,人心思变,大量劳动力外流出走,原有的社会形态逐渐溃散。留守乡村的人大多对乡村事务缺乏责任感,乡村治理中最核心成员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出来。通过提升农民信息获取效能,可以逐步培育并提升农民的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落实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乡村自治,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加深对政府政策的理解,最终使乡村治理的效率得到优化。

提升农民信息获取效能有助于乡村文化的兴盛。乡村文化是农民的根,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兴盛,谈乡村振兴就有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无法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发展乡村文化就必须立足乡村,立足农民这一主体。通过提升农民信息获取效能,可以更好地满足乡村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使农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从而促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9];另外,提升农民信息获取效能,可以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素养,发挥其主动创作能力,方便他们挖掘本土特色要素,推动乡村特色文化的构建。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与文化内容的丰富,能够共同促进乡村文化的兴盛,增加乡村的魅力。

2 山西省吕梁市枣林乡地区农民信息获取现状分析

2.1 访谈对象和方法

山西省吕梁市枣林乡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数量众多,乡村发展迟滞现象尤为突出。本研究随机选取当地20名农民和5名地方干部作为研究样本,展开深度访谈。受访者中,农民长期居住在乡村,以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个体经营为营生;地方干部来自村委、乡政府各个单位。访谈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部分农民的信息获取的现实情况。

2.2 访谈资料分析

访谈采用半结构化的采访方式,通过面对面深度交流,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工作,并将三分之二的访谈数据进行概念化与范畴化处理,剩余三分之一的数据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通过不断渗透,均没有形成新的范畴,理论饱和度较好。对农民自身针对日常信息获取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信息内容晦涩难懂、信息需求程度不高、主动获取信息意识薄弱、信息获取渠道不明、信息推广方式陈旧、地方公共服务欠缺六个主要概念,进一步归纳出信息内容、信息素养、信息环境三个主范畴(如表1所示)。

表1 农民自身针对日常信息获取访谈数据范畴化Table 1 Categorization of interview data obtained by farmers for daily information

对地方干部针对农民日常信息获取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信息获取较易、公共服务方式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农民配合度不高四个主要概念,进一步归纳出信息素养和信息环境两个主范畴(如表2所示)。

表2 地方干部针对农民日常信息获取访谈数据范畴化Table 2 Categorization of interview data obtained by local cadres for farmers’ daily information

访谈资料中,就“信息环境”这一主范畴,农民与干部的看法出现了矛盾。根据实际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本身对于获取信息的意识不强,缺乏主观能动性。以农家书屋为例,在农家书屋建成后,基本没有农民主动去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村委缺乏建设维护的动力,并以人力、建筑、资金等成本的原因减少开放时间或关闭书屋,最终使农家书屋流于形式。另一原因是政府与农民存在一定程度的距离,根据访谈情况,“信息获取较为容易”这一观点主要出自乡政府人员,他们与农民群体直接接触较少,所以从自身感受出发,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出入。

综合以上分析,提炼出信息内容、信息素养、信息环境三个主范畴,并进一步分析主范畴所形成的典型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主范畴形成的典型关系Table 3 Typical relations formed by main categories

2.3 研究发现

基于主范畴所形成的典型关系,总结出农民信息获取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并对调研现状进行分析与阐释,如图1所示。

Fig.1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图1 农民信息获取影响因素理论框架

2.3.1 信息内容晦涩难懂

访谈资料表明,信息内容影响到了农民的信息获取成效。该地区乡村的人口大量外流,常驻乡村人员主要由“386199部队”(1)386199部队:“38”是指妇女;“61”是指儿童;“99”是指老人,是对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统称。构成,本次访谈对象年龄均在30岁以上,且多数集中在50至70岁之间,绝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在中学及以下,部分农民未接受过基础教育。文化程度的偏低,使农民的理解接受能力较低。因而农民群体主要使用传统的电视和人际渠道;手机、电脑渠道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存在着使用门槛,无法有效利用;其他诸如电脑、广播、报纸渠道,该地区农民基本不使用。部分农民表示,对于他们来说,即使是手机、电视所提供的信息,仍然是晦涩难懂、无法接受的,所以放弃了这两种门槛相对较低的信息渠道。信息内容的晦涩难懂,降低了农民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致使信息环境无法被有效地利用,并使得信息环境因缺乏建设和维护的动力而进一步恶化,最终影响到农民的信息获取效果。如何以农民能够理解的内容形式传递信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3.2 信息素养普遍较低

根据访谈情况,该地区农民信息素养表现不佳。在信息意识方面,大部分农民对信息认知十分模糊,由于当地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主,所以该地区农民思想普遍较为保守,对搜寻外界信息缺乏动力,认为没必要去获取信息,一个典型的回答是“每天就是种个地,再就是吃饭,没有什么信息需要”。因此,即使当地政府和村委提供了信息,该地区农民往往会选择忽视;在文化程度方面,该地区农民普遍学历不高,受访农民文化程度占比前三分别是:小学、初中、未上学;在信息技能方面,受制于文化程度,且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该地区农民整体表现不佳,进行信息寻求时,人际网络仍然是该地区农民最常用的手段,对于目前常用的几种网络使用设备,如手机、电脑等,该地区农民普遍无法进行利用,对于如何通过政府部门来寻求信息,该地区大部分农民也表示并不知情。因此,农民的信息素养较低,是该地区开展信息获取的最大障碍因素;另一方面,信息素养偏低也制约了农民对于信息内容的选择,影响农民信息获取的效果[10]。

2.3.3 信息环境运行不佳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有助于培养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并与用户形成良好互动,最终促进信息环境的完善与用户信息获取效能的提高。根据地方干部的访谈结果,该地区各项信息渠道健全完备,已实现行政村网络宽带、移动通信、广播电视信息的全覆盖,每个行政村都配有农家书屋与农村信息员,此外,当地政府还开通有电话热线、农业信息网站服务,整体信息环境良好。但农民群体对于当地所提供的信息环境利用效率较差:信号不良现象的存在制约着农民对手机、电视的使用,该问题在自然村较为严重;农家书屋在大多数乡村都处于闲置状态;大多数农民也不知道政府所提供的电话热线和农业网站等信息获取渠道。故尽管该地区的信息环境看起来十分优越,但整体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被该地区的农民有效利用起来,对农民信息获取的帮助并不显著。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信息获取的优化策略

3.1 降低信息内容理解难度

乡村地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信息内容存在着理解困难,但在短期内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建议主要从信息内容的改善提升入手。对于文化推广、政策解读,文化部门可以考虑改编成农民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歌曲、戏曲等形式,降低信息理解难度;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人才支撑,针对乡村地区的信息需要,建立稳定而全面的信息采集系统,筛选出关键、可靠、及时的信息,进一步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从而能够为农民提供简单易懂的信息;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文化单位加大对乡村地区信息的供给力度,提高信息质量,便利农民的信息获取。此外,也可以选择主动帮助农民完成对信息内容的理解,通过乡村地区现有的信息员制度,安排信息员定期主动上门问询农民的信息需求,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一些老年农民对象,及时解答他们在信息获取中的疑惑。

3.2 提升农民信息素养

一直以来,乡村地区的农民作为信息获取的主体,却没有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因而使对农信息的传播往往处于低效状态。对此,需要各方合力,共同推动乡村地区知识普及,提升农民的信息素养。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努力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继续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投入,面向农民需求开展各种公益信息培训班,努力宣传涉农的各种信息政策、福利,提升农民的眼界和素养;其次,文化单位要发挥其文化供给优势,培养提高农民的信息能力,例如湘潭市图书馆开展“数字文化进乡村”活动[11],电视台邀请专家名人开办信息素养专题讲座,网络公司针对乡村地区开展有奖APP活动等,对于这些单位的行动,政府应给予财政扶持或政策引导,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12];再次,农民自身也要主动采取行动,转变保守思维,通过寻求他人帮助、参与培训等方式来学习信息知识,提高自身对信息的理解力与判断力,从而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3.3 完善信息环境建设

目前乡村地区信息环境建设的最大问题在于作为信息接收者——农民群体的缺位,农民群体不知道、不了解当地有哪些信息渠道可以利用,因而无法效利用当地信息环境。对此,不能一味去等待农民群体的信息素养提升,政府及基层村委应当主动出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现有信息渠道进行优化,继续保持对乡村地区信息设施的资金投入,要保障农民手机电视信号通畅,农家书屋有书可读,电话热线有人可询,农业网站有人维护更新;第二,要对信息渠道及其使用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可利用宣传册、微信群、文化墙墙绘、乡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让农民对农家书屋的位置、三农服务热线、地区农业网站等熟记于心;第三,要引导农民主动接触并利用信息环境,信息服务单位可以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有奖活动,配备专业人员予以辅助指导,宣传信息获取利用的优秀案例以扩大影响,去鼓励农民积极尝试信息获取,吸引更多农民通过信息获取来满足自身需求,最终促进整个信息环境利用效率的提高。

4 结束语

信息获取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信息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愈发显著,也愈发受人重视。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地区处于信息洼地的环境下,城乡之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数字鸿沟”。因此,保障农民群体的信息获取权利,提高农民群体的信息获取效能,对于实现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地域间经济、政治、文化差异甚大,因而在制定具体帮扶对策时,需要注意从实地出发,因地制宜,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信息内容农民素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饸饹面“贷”富农民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内容对顾客品牌忠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