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超声心动图联合BODE指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3-01-18苏丹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心动图心肺心功能

苏丹丹,刘 飞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肺功能室 江苏 常州 21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老年常见呼吸系统多发病,其特征为气流阻塞且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发展,该病是一种气流受限而又不完全可逆的慢性疾病[1]。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因较为复杂,如吸烟、感染及过敏等等,患者常伴有咳嗽、气促及喘息等症状,病程较长,易反复且发病急,期间受病情进展影响可出现肺功能下降,继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COPD病情的准确判断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然而,COPD早期伴有的劳力运动时出现气短、乏力且逐渐加重的症状与日常活动休息及左心衰竭时表现存在相似性,仅通过临床表现难以对COPD进行鉴别诊断。超声心动图在临床诊断中可得到较为满意的心脏动态图像,但相关参数与患者肺功能之间的联系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BODE指数可通过对患者运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等情况的评估更为全面地对COPD患者肺功能进行评估。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联合BODE指数在老年COPD患者心肺功能评估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6 月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参照2021年《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2]根据患者肺功能分级分为A组(最大通气量预计值只有20%~25%的降低,换气功能正常)、B组(最大通气量预计值有50%~60%的降低,伴有明显过度通气)、C组(最大通气量预计值可有70%~80%的降低)及D组(最大通气量预计值最大降低>80%),各25例。A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61~78岁,平均(67.55±4.22) 岁;身高(1.64±0.32)m;体质量(58.09±1.22)kg;心 率(74.22±7.15)bpm。B组 中 男11例,女14例;年龄61~79岁,平均(68.23±4.29)岁;身高(1.64±0.42) m;体质量(57.79±1.23)kg;心率(74.31±7.22)bpm。C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 龄61~80岁,平 均(69.11±4.13)岁;身 高(1.65±0.41) m;体 质 量(57.66±1.15)kg;心率(75.51±7.62)bpm。D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 龄61~81岁,平 均(69.34±4.22) 岁;身 高(1.63±0.43) m;体质量(57.49±1.14)kg;心率(75.54±7.55)bpm。四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相关诊断确诊为COPD,且患者均处于COPD稳定期(4周内无急性发作情况及治疗方案变动),符合2021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3];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配合度高。排除标准:①其他严重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②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③伴有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给予100例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不同组别的BODE指数。仪器:飞利浦EPIC7C IE33,探头频率设置为(2~4)MHz,患者保持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并记录相关参数。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并计算右室面积变化率(fractional area change,FAC)。

(2)计算患者BODE指数,分别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s,B)=体重/身高²、气流阻塞程度(degren of airflow obstruction,O)、呼吸困难程度(dyspnea,D)、运动能力(exercise capacity,E)。评估标准见表1。BODE指数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①以呼吸困难评估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D),一般情况下无明显气喘计0 分,一般步行状态伴有轻微气喘计1分,受呼吸困难影响行走速度较同龄人慢且在步行期间需停下调整呼吸计2分,于平地行走需不时停下来喘气呼吸计3分,日常行为如穿衣、洗漱等过程中伴有气短,无法步行离开家。②以6 min步行距离(six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评估患者运动能力(E),在室内铺设50 m道路,记录患者6 min内步行距离,重复两次取最佳值;以肺功能仪测量气流阻塞程度,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分数采取累计值,分值范围在0~10分,根据分数阶梯分为一级(0~2分)、二级(3~4分)、三级(5~6分)及四级(≥7分)。

表1 BODE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F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四组LVEF、RVEF及FAC比较,A组>B组>C组>D组;四组BODE指数比较,D组>C组>B组>A组,其中6MWD随肺功能等级加重而缩短,MMRC量表评分则逐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肺功能等级COPD患者超声心动图及BODE指数对比( ± s)

表2 不同肺功能等级COPD患者超声心动图及BODE指数对比( ± s)

注:t1/P1为D组与A组对比;t2/P2为D组与B组对比;t3/P3为D组与C组对比。

3 讨论

COPD患者心脏功能损害程度与患者预后具有密切关联,由于患者发病期间伴随右心压力负荷升高,病情进展或发展会导致患者右心功能衰竭,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由此,患者早期心肺功能评估对其病情监测及治疗尤为关键[4]。

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中应用具有便捷、重复性好的优势,但由于人体右心室立体形态不规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声心动图在COPD患者诊断中的应用[5]。BODE指数作为一种新的多维分级系统,其不仅包含生理学指标,还完善了功能性指标,构建了患者临床症状、运动能力评估与FEV1之间的联系,可较好地评估患者全身情况[6-7]。LVEF、RVEF可较为明确地反映COPD合并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该病,继而为COPD病情进展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但目前关于COPD患者主要关注右心功能衰竭,在左心功能改变上还有待更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表明,随着肺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COPD患者LVEF、RVEF、FAC等参数数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王冬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COPD患者通常伴随左、右心室功能不同程度减退。患者肺组织长期受炎性因子侵害,肺组织结构受到损害继而可出行肺循环阻力增加,因而常伴有右心功能下降继而出现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降低,随病情进展这一情况会随之加重,继而出现患者右室射血分数下降的情况。此外,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或与患者长期慢性缺氧及气流受限有关,再加之COPD患者胸膜腔内压增高,在心室之间存在互相依赖关系,右心功能衰竭或波及左心功能[9]。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肺功能程度分级加重,患者BODE指数呈不断上升,患者6WMD缩短而MMRC量表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肺功能下降势会对患者日常行为带来不良影响,通过量化肺功能下降程度可更为精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更为全面地评估COPD患者心肺功能,有利于改善COPD患者预后。在本研究中不同分组患者BMI未体现出显著差异,但BMI指数可为患者一般健康情况分析提供参考,也有研究指出[10],可能受COPD患者营养不良及肺性不良液质影响,BMI<21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且就诊率更高,本研究结果与之存在一定出入,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常规超声心动图联合BODE指数可较好地评估COPD患者心肺功能,BODE指数增加、患者LVEF、RVEF、FAC等数值下降可提示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程度加重。因此,需加强对老年COPD患者相关参数及指标的监测及评估,及早评估患者心肺功能,为治疗方案优化及预后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心动图心肺心功能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