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评估左心室形态变化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3-01-18牛媛媛王一帆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磁共振左心室纤维化

牛媛媛,王一帆(通信作者),任 翔,丁 莉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心力衰竭是一类因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因素引起的以心肌损伤、心肌结构改变和心肌功能变化,以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为特征的病理性改变[1]。心力衰竭患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是目前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2],近些年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作为其最终转归的心力衰竭也随之成为临床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的研究认为[3],高血压所致的心力衰竭,多会经历向心性肥厚至离心性肥厚的病理进程,最终发展为不可逆转的终末期改变,该进程中及早识别和干预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目前将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评估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形态的评估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心力衰竭伴高血压和单纯心力衰竭患者磁共振成像差异,为分析高血压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形态的影响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2例心力衰竭伴发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组,另取同期于我院确诊的41例单纯心力衰竭未并发高血压者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51例,女31例,平均年龄(58.12±6.32)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07±5.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测,且LVEF<50%;②存在至少1个室壁厚度>11 mm;③ 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患者;②并发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者;③并发房室传导阻滞者;④ 因心肌缺血、营养代谢等因素所致心力衰竭者;⑤并发先天性心脏病者;⑥既往外科心脏手术史者;⑦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⑧其他未结题临床调研者。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公司Ingenia 3.0T超导磁共振仪进行心脏扫描。受试者扫描前准备:去除随身携带金属类物品,受试者取仰卧位,将8通道心脏专用阵列线圈置于受试者前胸部及背部,进行呼气末屏气训练,同时监测心电门控和呼吸门控。心脏定位:在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确定心脏位置。扫描序列:稳态自由进动序列: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标准化切取短轴两腔心、左室长轴两腔心、长轴四腔心、三腔心切面;扫描参数:TE 1.28 ms,TR 2.6 ms,翻转时间200 ms,FA 45°,FOV 350 mm×350 mm,重建矩阵256×192,层厚为8 mm。采集图像使用工作站处理后,记录患者的LVESV、LVEDV、LVDD、LVEF、左心室各壁最大室壁厚度、心室质量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心脏纤维化差异。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扩张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LVEF)]、心室质量、左心室各壁最大室壁厚度、心脏功能异常情况。心室质量=0.832[(LVIDd+IVST+LVPWT)3-LVIDd3]+0.6,其中LVIDd为舒张末内径,IVST为舒张末室间隔厚度,LVPET为左室后壁厚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左心室扩张指标差异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LVEDV、LVESV、LVDD、LV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表1 两组左心室扩张指标差异( ± s)

表1 两组左心室扩张指标差异( ± s)

图1 两组左心室扩张指标差异

2.2 两组心室质量比较

实验组的左心室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图2。

表2 两组患者心室质量比较( ± s,g)

表2 两组患者心室质量比较( ± s,g)

图2 两组左心室各壁最大室壁厚度比较

2.3 两组左心室各壁最大室壁厚度比较

实验组左心室各室壁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前间隔和后间隔最大室壁厚度差异显著(P<0.01),见表3、图2。

表3 两组左心室各壁最大室壁厚度比较( ± s,mm)

表3 两组左心室各壁最大室壁厚度比较( ± s,mm)

2.4 两组心脏功能异常比较

实验组的右心室运动异常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二尖瓣反流和纤维化占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脏功能异常比较[n(%)]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我国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患病率的不断增高,心力衰竭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正常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4]。临床实践指出,心力衰竭是在多因素的相互联系下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病情发展和发展,而早期的干预对延缓心力衰竭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

磁共振成像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在诸如病灶良恶性鉴别、心脏功能评估中已被证实具有较好效能[6]。本研究对照结果显示,心力衰竭伴发高血压患者与心力衰竭未并发高血压患者,在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以及左心室容积增大方面相近,但并发高血压的实验组患者各室壁厚度均大于未并发高血压的对照组患者。分析认为,心力衰竭的病因较为复杂,心力衰竭并发高血压的患者较多,因而识别高血压是否为心力衰竭的诱因具有重要意义[7]。目前磁共振成像已被国际公认为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金标准,尤其被我国专家推荐为精确反映左心室容积、室壁厚度、形态和功能的无创检测手段[8],文中的对比结果提示了高血压状态会导致个体室壁出现肥厚,使患者出现心腔扩大的收缩性心功能不全,这对后续患者的治疗起到了一定的建议作用。

文中进一步对比显示,实验组患者右心室运动异常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病变更易累及右心,而心肌纤维化的比较则证实了高血压状态并没有加快心肌纤维化进程。分析认为,心肌纤维化的识别主要依靠信号对比,对于缺血引起的心脏扩大以及心功能减退,核磁诊断纤维化的分布较为敏感而特异[9],但对于诸如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多呈现弥漫性纤维化[10],这会导致诊断特异性降低,因而对此类患者,建议开展磁共振成像不能仅参考纤维化这一指标进行诊断,而需结合其他具体形态学特征实施判断,如前文中的室壁增厚,即可作为影像学的重要鉴别特征。

综上所述,与不伴发高血压的心力衰竭患者相比较,并发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磁共振成像存在一定相似,但伴发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壁厚度明显增大,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监测。

猜你喜欢

磁共振左心室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芪红水煎液抗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