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与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1-18商增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隐匿性螺旋影像学

商增全

(广饶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东营 257300)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三个部分构成,该关节在承受人体几乎全部重量的同时还要负担起腿部的各种运动,因此该关节相较于其他关节较容易发生损伤[1]。隐匿性骨折通常是指在临床工作中难以通过普通查体发现的骨折。因为患者的骨质不会出现明显的错位骨折症状,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是X线检查,但因其分辨率有限,难以对该病进行准确诊断。而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较快且成像效果好,可以利用其本身的容积成像原理,对患者全身各个部位的组织、器官采用三维处理、容积再现等多种处理方法,针对外伤患者而言,使用该种方法也能有效检出复合伤,便于对患者开展进一步的治疗[2]。MRI扫描仪使用强磁场,磁场梯度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体内器官的图像,是利用外磁场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来成像,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且能获得较高检出率[3]。本研究将对多排螺旋CT与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疾病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检查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饶县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多排螺旋CT组(50例)与MRI组(50例)。多排螺旋CT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为(32.11±2.13)岁;临床症状:膝关节疼痛患者26例,膝关节屈伸困难患者24例。MRI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为(33.27±2.01)岁;临床症状:膝关节疼痛患者24例,膝关节屈伸困难患者26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常规X线检查未检查出骨折或者可疑骨折的症状[4];②患者患有外伤史或者因为关节局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而就诊;③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进行诊断过后同意在本院进行相关治疗以及后续康复工作;⑤患者从受伤到诊断的时间短于7天[5]。排除标准:①患者受伤到治疗的时间长于7天;②患者的软骨下骨损伤属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骨病所导致[6];③患者病例资料完善,临床诊断资料齐全;④患者过往发生过膝关节骨折病史;⑤患者在患有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同时患有严重的脏器类疾病或者恶性肿瘤;⑥ 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⑦患者患有精神功能障碍或者认知功能障碍,不能有效配合本次研究的开展。

1.2 方法

多排螺旋CT组: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包括股骨远端及胫腓骨近端,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层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由足部先行进入扫描仪,双膝的关节也需保持伸直的状态并且进行固定。该扫描机器进行检查的具体参数为:层距4 mm,层厚4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螺距0.8[7]。薄层重建的具体参数为层厚0.75~1.5 mm,窗值Bone,卷积核B50~70,层间隔0.5~1.0 mm。扫描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最适的窗宽窗位,保证患者的骨折部位能得到最佳的展现,扫描完成后,得到的影像学数据还需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等三维重建[8]。最后由2名专业的影像学医生进行独立阅片,意见不一致时经协商达成一致。

MRI组:采用GE 1.5T MRI进行检查,进行MRI扫描的大致流程是:预扫描、定位设置、序列选择、梯度定位、射频发射信号、线圈接收反馈信号、传回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产生最后扫描的图像,具体参数为:T1WI参数设置:TE 20 ms,TR 600 ms;T2WI参数设置:TE 100 ms,TR 4 000 ms;STIR参数设置:TE 90 ms,TR 200 ms[9]。对于患者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部位也可以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对于该参数的设置一般为间距0.3 cm,层厚0.5 cm,矩阵为256×256[10]。扫描过程中,提醒患者放轻松,配合扫描工作的开展,以提高扫描的速度与检出率[11]。

手术方法:于关节镜下行微创内固定手术。患者仰卧,硬膜外麻醉;于患肢大腿根部扎止血带,于关节镜下进行膝关节镜检,复位固定,镜检满意则进行垂直骨折线钻孔,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1周予以石膏外固定,循序渐进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关节镜检查:患者全麻或局麻,取仰卧位,膝关节固定于90°。采用美国Stryker公司的组件,口径4.5 mm,观察镜头倾角30°。常规穿刺,置入关节镜,主要观察膝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骨间韧带、骨折线等。

1.3 观察指标

①检出率:以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多排螺旋CT和MRI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比,检出率越高表示检查方法越有效[12]。②影像学特征: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具体对比指标为括双边征、骨质破坏、充气征、软组织影四种,患者影像学特征越明显表示患者患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可能性越大,越有利于临床诊断[1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比

MRI组检查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高于多排螺旋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比 单位:例

2.2 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检出情况对比

观察两组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影像学特征,双边征、骨质破坏、充气征、软组织影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对比[n(%)]

3 讨论

膝关节又称为滑车关节,关节囊通常较薄并且较为松弛,在各个关节面的周缘附着,在关节周围有韧带进行加固,有效增加了膝关节的稳定性。但是膝关节也是人体内受力较大的关节,还要进行其他辅助运动,所以较为容易发生不同程度上的损伤,该病的高发人群是长期体力劳动者以及肥胖者[14]。在损伤类型中,隐匿性骨折属于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假阴性现象,在进行常规的X线检查时,由于该检查方式为二维重叠影响,所以检查方式较为单一并且检查分辨率较低,病症难以得到有效的展现,这将会使得患者承受长时间的疼痛,引起软骨缺损,进而演变成退行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多排螺旋CT与MRI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两种检查方式,能对膝关节的隐匿性骨折进行较为有效的检查。多排螺旋CT可以通过任意角度与任意层面观察图像,使得患者的病变部位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展现,该方法所得出的图像分辨率较高,单次检查的范围也有明显的增多,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组织外观可以得到较为清晰地展现[15]。进行MRI观察时,患者的组织外观改善会得到多方面的展现,还能同时兼顾韧带损伤的诊断。影像学表现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线在T1WI、T2WI以及脂肪抑制序列上常呈线形的低信号影,出现此征象可能和骨折线的局部缺乏H值有关;形态方面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常见如线性、树杈样、地图形或闪电样;病变部位和临床症状、体征相符。对于出血较多者,因为局部血肿,MR信号上常出现特异性的血肿信号变化。骨质中骨小梁断裂中,因为疏松骨骨髓水肿,常出现MRI弛豫时间延长,和正常骨质信号相比存在明显不同。急性期常呈T1值延长,T1WI信号减弱,T2值延长,T2WI信号增强。在本次研究中,使用MRI检查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高于多排螺旋CT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RI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可获得更高的检出率,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而从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两组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双边征、骨质破坏、充气征、软组织影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项检查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相近。

综上所述,在对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中,MRI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多排螺旋CT,有助于较早诊断,使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有利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隐匿性螺旋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旋风“螺旋丸”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