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式MRI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01-18郭海敏汤井芳通信作者许康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一致性例数准确率

郭海敏,汤井芳(通信作者),许康祥

(淮安八十二医院影像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多发脑血管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为50%~60%,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1]。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过早期诊疗、尽早疏通血管有助于快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是当前临床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金标准,主要通过注入造影剂进行迅速诊断,但该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检查,操作风险较高[3]。CT主要根据不同组织的密度进行疾病诊断,但在血管闭塞24 h内,仅发生轻微病变时,CT检查的有效性较差[4]。多模式MRI检查能精准呈现脑血流的灌注状态、血管病变、侧枝血液循环等,在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5-6]。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7例,旨在比较CT与多模式MRI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选择淮安八十二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 月收治的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147例,其中男88 例,女59例;年龄32~85岁,平均(66.51±12.80) 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24.0 h,平均(12.16±3.66)h。

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症状;②患者均接受DSA、CT与多模式MRI检查;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4 h以内;⑤ 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肿瘤者;②存在颅脑外伤者;③既往有颅内手术史者;④ 对造影剂过敏者;⑤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DSA、CT与多模式MRI检查。所获图像均由2名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的影像科技师阅片给出诊断。

DSA检查:采用Innova-310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使用大型数字减影机及影像处理工作站。经股动脉注入造影剂50 mL,注射速度7 mL/s,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进入主动脉弓造影,检查颈部血管,然后置于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正侧位全脑血管造影,观察颈动脉多方位成像,随后采集造影图像。

CT检查: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Flash双源128排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行头颅连续扫描。平扫参数设定为:电压120 kV,电流150 mA,层厚、层距均为5 mm,将采集图像输入图形工作站中进行处理。

多模式MRI检查:使用Siemens Essenza 1.5T磁共振血管成像系统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模式包括反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常规扫描参数设置:T1WI:TR 1 750 ms,TE 21.8 ms;T2WI:TR 3 598 ms,TE 107.3 ms;FLAIR,TR 8 400 ms,TE 87 ms;DWI:TR 6 000 ms,TE 73.5 ms。MRA:采用3D-TOF技术,TR 22 ms,TE 2.6 ms,反转角15°,扫描视野22 cm×19.4 cm,矩阵256×224。3D-SEAN扫描,TR 37.5 ms,TE 22.9 ms,扫描视野24 cm×24 cm,矩阵416×320,层厚2 mm,层距0.5 mm。采集1次,NEX控制为0.70次,带宽62.5 kHz,反转角20°。将采集图像传送至图像工作站,开展图像最小强度投影处理,显示连续层面静脉血管,观察梗死区周围脑膜血管情况。

1.3 观察指标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检查与多模式MRI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CT检查与多模式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另经Kappa检验分析CT检查与多模式MRI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CT检查与多模式MRI检查对不同发病时间(6 h内、6~12 h、12~24 h)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Kappa检验分析CT检查与多模式MRI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0.75提示一致性好,Kappa值为0.40~<0.75提示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提示一致性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模式MRI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

经DSA检查结果证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8 例。多模式MRI检查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60%(142/147)、98.15%(106/108)、92.31%(36/39),见表1。

表1 多模式MRI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结果单位:例

2.2 CT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

CT检查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99%(122/147)、83.33%(90/108)、82.05%(32/39),见表2。

表2 CT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结果单位:例

2.3 CT检查与多模式MRI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比较

多模式MRI检查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灵敏度均显著高于CT检查(χ2=20.000、16.000,P=0.000、0.000),但两种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P=0.134)。多模式MRI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好(Kappa=0.91)。CT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0)。

2.4 CT检查与多模式MRI检查对不同发病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比较

在确诊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41例在发病6 h内入院治疗,40例在发病6~12 h入院治疗,27例在发病12~24 h内入院治疗。MRI检查对发病6 h内、6~12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与多模式MRI检查对对发病12~24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检查与多模式MRI检查对不同发病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为脑动脉狭窄、阻塞而导致,可引发大脑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等损伤,进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者的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7]。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积极进行溶栓能够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故有必要进行早期诊断,进而提升救治的成功率。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DSA成像能清晰显示梗死区域的血流量、脑容量、血液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达峰时间,对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有显著的意义。但该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性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存在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故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CT检查、多模式MRI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8-9]。CT检查有助于测量缺血性病灶的脑灌注参数,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灶区血流状态。但在脑组织病变早期,CT检查难以识别病变轻微的隐匿性病灶,且对大脑底部、后颅窝的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较低,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多模式MRI检查可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为临床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10]。灌注-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模式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模式,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确认低灌注区,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确认梗死区。通过多模式MRI检查成像,根据视觉观察、直接测量等方法,则可评估是否存在灌注-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情况。考虑到血栓是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故需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若在检查时发现脑膜小动脉侧支循环良好,同时可观察到很多小静脉,据此可预测梗死区域、缺血半暗带区血液供应等,以指导临床制定干预策略[11]。由此可见,采用多模式MRI检查有助于评估脑血流灌注、缺血半暗带区、血管病变、侧支血流循环等,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2]。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DSA检查结果证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8例。多模式MRI检查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60%(142/147)、98.15%(106/108)、92.31%(36/39)。CT检查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99%(122/147)、83.33%(90/108)、82.05%(32/39)。多模式MRI检查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MRI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好(Kappa=0.91)。CT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0)。该研究结果证实,多模式MRI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高于CT,与金标准一致性好。吴龙飞等[12]综述了多模式MRI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指出多模式MRI检查的诊断准确度高,也佐证了本次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对发病6 h内、6~12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与多模式MRI检查对对发病12~24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模式MRI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3]。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予多模式MRI检查的诊断效能高于CT检查,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对疾病早期检出率高。

猜你喜欢

一致性例数准确率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