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癌患者甘氨双唑钠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2023-01-17王丽萍

江西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口腔癌放射治疗病灶

王丽萍

(赣州市肿瘤医院肿瘤科,赣州 341000)

口腔癌属于较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多以舌癌、唇癌及口底癌等为主,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约为5%~20%,好发于男性群体[1]。目前手术及放疗为治疗口腔癌的常用方法,口腔癌发病早期无典型特征,多数患者出现不适到院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主要以首选手术治疗后的综合治疗为主[2]。口腔癌淋巴结引流丰富,引流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多数为高分化鳞癌,肿瘤内乏氧细胞较多,极易对放疗治疗产生抗拒。CMNa为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高效低毒乏氧细胞增敏剂[3-4]。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口腔癌患者CMNa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以期为CMN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治疗的86例口腔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56.81±2.95)岁;疾病类型:舌癌、颊黏膜癌、齿龈癌、口底癌及硬腭癌各有11例、8例、10例、8例、6例;临床分期:Ⅲ期19例、Ⅳ期2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6.76±3.02)岁;疾病类型:舌癌、颊黏膜癌、齿龈癌、口底癌及硬腭癌各有12例、7例、10例、9例、5例;临床分期:Ⅲ期16例、Ⅳ期27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病理学证实为口腔癌,均为高分化鳞癌;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70分;存在可以评价或测量的肿瘤病灶;不适合手术治疗或出现淋巴结转移。(2)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放疗治疗;存在放疗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有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较差,不具备正常的交流及沟通能力。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的Primus M型直线加速器,其中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灶照射剂量为66~70 Gy,相应淋巴结引流区预照射剂量为50~60 Gy,共化疗4个周期。观察组采用CMNa调强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方法同上,调强放射治疗前1 h内静脉滴注800 mg/m2注射用CMNa(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22)+0.9%、100 mL氯化钠注射液,30 min内滴完,3次/周,每周1、3、5给药至放疗结束。

1.4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5]: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评估,其中病灶消失维持时间≥4周,且未见其他新病灶为完全缓解(CR);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减少>30%为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增大≤20%或缩小≤30%为稳定(SD);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增加>20%为进展(PD),总有效率依据CR、PR病例计算。(2)统计两组达CR患者的照射剂量。(3)不良反应:口腔黏膜反应、皮肤反应及胃肠道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照射剂量 观察组达PR患者照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照射剂量对比(±s,Gy)

表2 两组照射剂量对比(±s,Gy)

组别 照射剂量对照组(n=11)观察组(n=16)t P 61.38±8.24 49.67±6.90 4.005 0.000

2.3 不良反应 两组口腔黏膜反应、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血小板计数减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调强放疗为近年来治疗口腔癌重要放疗方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能够将照射剂量集中于病灶区域,以减轻对邻近组织的损伤[6-7]。口腔肿瘤分化程度高且乏氧细胞多,具有一定的放射抗拒性,极易对放疗效果造成影响,故采取何种方法以增强乏氧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增强肿瘤局部控制率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所在[8]。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内乏氧细胞对放疗抵抗性较高,故采用常规放疗剂量治疗可能无法有效杀死乏氧细胞,极易影响近期疗效及局部控制率,增加肿瘤复发及转移风险,导致放疗治疗失败,目前肿瘤乏氧已成为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因子[9]。CMNa属于一种放疗增敏剂,能够促使实体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得以增加,其作用机制为:CMNa具有损伤固定作用,调强放射治疗作用于肿瘤细胞,会损伤细胞分子,而CMNa的亲电子作用,能够促使肿瘤细胞受损分子上电子进行转移,固定损伤,促进肿瘤细胞死亡,增强放疗效果;同时CMNa能够对DNA修复酶发挥抑制作用,以对肿瘤细胞中受损DNA分子的修复进行阻碍,促使放疗对肿瘤杀灭作用得以提升[10-11]。CMNa在人体内分布广泛,无明显心、肝、肾及神经毒性,代谢快速且无蓄积。CMNa在肿瘤组织中浓度较高,给药48 h内均可维持较高水平,故临床上可采用隔日给药方法。陈灯运等[12]研究中证实,于常规放疗基础上,辅以CMNa治疗食管癌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乏氧体积及肿瘤与肌肉摄取比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达PR患者照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两组口腔黏膜反应、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对比相近。提示口腔癌患者采用CMNa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作用,有利于减少照射剂量,提高近期疗效,且并未增加相关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虽然本次研究中口腔癌患者CMNa调强放射治疗取得的效果良好,但由于入组病例少且观察时间短,故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CMNa调强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今后扩大样本量及延长观察研究时间以进一步试验证实,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CMNa用于口腔癌患者中能调强放射治疗敏感性,在增强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外,降低所需照射剂量,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口腔癌放射治疗病灶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快速康复外科在手术治疗口腔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