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
2023-01-16文/施政
文/施 政
我是2018年当选市十五届人大代表的,五年履职,我最深的感受是:为民履职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人大代表必须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增强履职“底气”
成为人大代表后,我的照片、单位职务、联系方式就公示在了人大代表之家,市民来到代表之家,一看这是一位来自公交系统的人大代表,就纷纷来找我反映交通方面的问题。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也很“给力”,他们把“家、站、点”收集到的相关问题都整理出来,然后精准“投喂”给我。从“出行难”到“停车难”,从“轨交设站”到“上海东站”,我跟着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从金桥跑到高桥,从高东跑到祝桥,从解决特定需求到照顾特种车辆,从要增量到盘存量,连续四年提出相关代表建议。我感觉在与政府部门沟通时,来自一线丰富的案例和扎实的基础数据就是我最大的底气。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我2022年提出的《关于推进路面停车数字化管理,切实提振临街实体商业的建议》入选了本届优秀代表议案建议案例。
2022年8月参加代表座谈会时,蒋卓庆主任对我说,你是来自交通行业的代表,就一定要把交通的事搞清楚。交通是最能看得出城市治理水平的窗口。再小的事,只要能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这让我更加明确了履职方向和重点,就是在本行业更加“精耕细作”,更加聚焦群众关切的交通问题,提出更有质量的意见建议。
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汲取履职“养分”
履职过程中,我感到真正困难的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当两个都对的原则撞到了一起,该如何取舍。比如,一方面城市管理要有秩序,一方面城市生活又需要有烟火气,这就需要有应对的智慧。
2020年我成为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非驻会委员,2021年成立了委员工作室。工作室的第一个调研课题是有关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调研,它让我听到了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困惑,也让我了解到网约车驾驶员这个群体的生活,这两个群体的意见建议给了我破解问题的灵感,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2022年,我选择了有关住房租赁条例的调研,我们想进一步挖掘那些不太有机会参加座谈会的人,比如快递小哥、代驾司机的声音。听完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我深受启发,在课题报告里提出了规范农村租赁住房等非标租赁房市场,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房屋租赁需求的建议。此次调研的另一个重点群体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他们提供的许多金点子的基础上,我建议针对需求群体梯次设计,推动优化住宅市场供给结构,吸引青年人才留沪。
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坚守履职“初心”
因为来自基层一线,我比较习惯和擅长去现场走访调研,我想只有知道事情原来是什么样子,才能讨论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然后才有可能去思考它最好是什么样子。当然有时候问题也会越调研越复杂,怎么办?我试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回到初心”,到更高的站位上去思考人大代表的立场,想想上海市民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2022年4月11日,我收到了200名罕见病患者的求助,从4月12日至15日,我写了一份建议、两份情况说明、三份专报,记不清打了多少电话,联系市交通委、市卫健委、新华医院等等。当时大家都很难,但都在尽其所有地努力……4天里,一条生命通道迅速搭建了起来。
2022年8月10日,我跟踪了一年半的一位抑郁症学生以社会考生的身份考上了心仪的学校。这一年半里,找教委领导做咨询,找代表联动调研学校专业,带着她去校园里感受氛围……最后她能考到差一点就可以中本贯通的分数着实是惊喜。
2022年复工复产后我第一次打车,老家芜湖的32岁驾驶员告诉我,他已经在老家买了新房,孩子也在老家,但他还是想留在上海,他喜欢上海,他的孩子也喜欢上海。代表履职何尝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找到更多喜欢上海的理由?
五年,我用18件议案、24件建议、2个课题和丝毫不敢放松的努力,一直鞭策自己要配得上人大代表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