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科技创新研究应用助推应急管理事业新发展

2023-01-16河南省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张胜利范海涛河南安科院安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李阳王占平

现代职业安全 2022年5期
关键词:灾害应急能力

河南省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 张胜利 范海涛 河南安科院安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李阳 王占平|文

2022年1月21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简称《报告》)全文发布。《报告》分别从“灾害情况及主要特点”“灾害应对处置”“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关注的事件”“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单位责任问题”“主要教训”“改进措施建议”方面,详尽报告了灾害定性、责任认定、教训及改进措施等情况。3万余字的《报告》内涵丰富,信息充分,数据清楚,定责任证据精准,很多信息披露与行文表述,直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病灶,力透纸背,堪称“教科书式的报告”和“以案促改”的里程碑。

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质量的深入研究,博采众长,将“教训”变成“教材”,作为专业从事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和防灾减灾救灾专业研究单位,笔者认为,应对照《报告》披露出的焦点问题,在以下八个方面找弱项、补短板,深挖潜力,实现基础研究有目标、联合攻关有方向、技术支撑有高招,以高质量的研究创新成果,助推应急管理实业新发展。

转变观念 担责担难担险

强化新发展阶段安全发展理念和防灾备灾减灾救灾底线思维意识,站在“重大灾害的防范与应对,防止其迟滞、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高度,站在融入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始终坚持“两个至上”,以“替政府把关、为企业服务、保社会平安”为己任,以“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为民情怀,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的历史使命感,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现实责任感,敢于“担责、担难、担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化大风险为小风险,化全局风险为局部风险,当好人民的“守夜人”。

夯基垒台 突出重点难点

科技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要持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加快“应急管理仿真实训室”“城市安全发展技术创新中心”“综合安全检测检验与鉴定分析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平台”“数智化矿山监控预警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反应风险评估实验室”等建设步伐,充分挖掘潜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灾害风险预测和评估能力、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的技术支撑能力、适合本地实际的标准规范和应急预案编制水平、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风险认得清、隐患看得明、措施选得对、攻关有方向、支撑有力量”。

找准抓手 加强基础研究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经济运行、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安全、新业态、老龄化社会、农村振兴、城市更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以及可预见的未来灾害情景和多灾种耦合风险,积极开展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有机联动机制研究,努力培养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预案制(修)订能力,不断提高区域性应急处置规划、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一体化联动机制、政府应急预案体系等科学性、精准性、层次性、实用性;全面总结前人和兄弟单位的研究成果,继续开展城乡安全发展风险管控和灾害应急处置研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城市内涝防与救实战能力诊断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城市内涝空-天-地综合救援能力建设研究”“农业农村安全问题、对策研究及试点应用研究”“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研究”“防灾减灾救灾主题公园建设方案研究”等方面贡献力量,在推广“合肥模式”,建设“耦合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试点城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方面发挥出技术优势和能力优势。

积极参与 技术引领

强化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在应急管理中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自然灾害(特别是巨灾)综合风险普查、灾情核查与灾前、灾中、灾后过程评估,联合攻关灾害发生发展机理,积极参与重大风险分析研判和“天眼+”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开展模拟推演、提前预判,并紧密结合气象预报等多行业部门信息集成,利用区域中尺度系统精细化分析和短时临近预报等功能,融入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加强灾害风险地图的情景化动态表达,构建智能化模拟情景,为灾害预报提供可视化参考基础,并强化洪涝风险隐患摸查及洪涝风险图在预案中的应用,针对城市更新情况及时修编洪涝风险图和预案,突出预案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关注各类调度平台逐步向移动端转移,研究开发能够公众参与的移动端安全生活圈平台,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终端参与及公共开放程度,结合社区治理和应急管理规划,编制安全生活圈小程序平台,让公众实时关注周边应急物资和设施资源,实现应急管理信息和公众的高效衔接。

多元共治 探索保险助力

以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灾后重建为契机,联合应急管理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智库、应急产业单位积极谋划应急救援装备能力建设、应急指挥通信能力提升、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消防综合救援装备能力提升、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基层应急能力提升等6个重点工程,探索研究安全生产责任险和巨灾保险在应急管理政策、运行机制等先进经验和巨灾保险制度与巨灾保险试点工作研究工作,丰富重大自然灾害保险保障体系,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外成熟经验并建立符合河南省省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借鉴先进 强化应急处置

常态管理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应急管理能力反映常态管理能力、检验常态管理水平,管在平常、理在日常。作为应急管理科研工作者,不能沦为跟班跑堂的“店小二”,要有“望远镜”的远见,往远看,往深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高工作站位、提高业务能力,适应时代需求;要有“瞄准镜”的精准,聚焦靶心,有的放矢,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要有“显微镜”的求真,长于发现,善于钻研。积极开展应急指挥通信能力、抢险救援处置能力、社会动员宣传能力、应急政策文件与标准规范适用性评估和应急物资配备、储备、调拨、物流、分发,以及应急队伍的调配与优化等领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借鉴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先进经验,探索研究一套以全面风险登记为基本特点的城市风险管理和城市安全运行体系,构建“高效性、灵活性、响应性与适应性”四位一体的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公众个体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网络型灾害危机管理模式。

科学施策 有效管控舆情

关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征,重视新媒体技术应用,加强预报预警信息和后续应对措施的紧密关联衔接机制研究,积极开展灾害应急过程中信息收集与甄别、信息发布机制、引导舆情与解读质疑、“救命文档”快速编制、重灾区灾害信息上报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实现“快、精、准”,使新媒体平台充分融合重大灾害事件报道,成为权威信息的“放大器”,个体信息的“聚集器”,政府-媒体-公众三方互动的“链接器”,从而协助政府维持公众心理稳定,推进相关职能部门提升应对灾害处理速度,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维护正常救灾秩序,引导各方面妥善处理事件、解决问题。

发挥优势 厚植应急文化

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社会援助主要体现有社会救援力量、消防救援力量、应急救援力量;社会捐助接收主要有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民间自发群众团体;社会捐助包括了河南省内外企业、个人、民间团体等,充分说明了灾害防治的社会性。所以,要正确认识应急管理中治理技术与治理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高度重视应急科普宣传和感知培训工作,利用专业特长,在政策解读、沉浸式或互动式防灾减灾救灾设施与应急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应急媒体工作室策划与运行、“自助式”应急预案制定、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和应急处突实施指南、全面应急素质能力教育培训手册、应急避险演练手册、典型灾害(事故)警示教育片设计制作、应急科普读物(视听材料)编制,以及应急培训方式方法设计、应急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安

猜你喜欢

灾害应急能力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