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对皮瓣修复慢性创面患者创面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3-01-13张溪
张 溪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厦门 361006)
慢性创面(chronic wound)主要是指创面在异物残留、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不能按照正常愈合的三期进行[1],愈合时间往往超过4周。慢性创面往往会进入持续的炎症状态,随着伤口愈合理论的变化发展[2],创面的干性愈合逐渐转变为湿性愈合。慢性创面的愈合处理是临床一项复杂的医疗实践,创面长期无法愈合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损害和经济负担。做好患者创面的整体评估和针对性护理是保障创面能够快速、有效愈合的重要手段[3],本文就此分析了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应用于皮瓣修复慢性创面患者中的创面恢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要开展皮瓣修复的慢性创面患者合计60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考组(n=30)和研究组(n=30)。参考组慢性创面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4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4±1.31)岁,病程7个月到3年,平均病程(2.43±0.16)年;研究组慢性创面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40-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6±1.21)岁,病程6个月到3年,平均病程(2.45±0.18)年。 研究所选的所有慢性创面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经过了院内领导和院委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后均符合慢性创面的诊断标准;符合开展皮瓣修复的指征;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相关内容并表示配合。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女性;视听障碍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中途失访患者。
1.2 方法
参考组开展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体位护理等内容,研究组应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
①成立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主要由主治医生、护士长和专科护士组成,针对不同慢性创面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了解患者的护理问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②创面评估:在治疗开始前做好患者的体征监测和指标优化十分重要,医护人员需要充分把握患者的血管情况,利用评估量表分析创面加重的高危因素,比如患者的体重、血压、血糖、体温、皮肤情况等,并根据患者的创面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时间等。
③健康教育:为创面患者讲解关于慢性创面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慢性创面的具体概念、形成原因、治疗重点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该病的重视,帮助患者从多个角度认识到血糖监测、积极治疗、配合护理的重要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愈信心。
④心理疏导:由于慢性创面的恢复期缓慢且较为痛苦,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孤独、抑郁、无助等情绪,不良心理状态会进一步降低患者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会进一步延长创面的愈合时间。医护人员需要充分把握慢性创面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沟通、引导,告知患者治疗的具体流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愈信心。
⑤引流管护理:指导慢性创面患者做好体位管理,避免引流管出现扭曲、变形、滑脱等,需要控制引流管长度并定时观察管内液体的数量、性状,及时清理引流管避免堵塞或影响患者的床上活动。
⑥饮食护理:由于创面愈合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创口会有大量的蛋白质渗出,因此在治疗期间尤其需要注重患者的饮食干预,重点加强优质脂肪、能量、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尤其是维生素的补充,维生素C可以直接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A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患者要多吃新鲜蔬果,保障营养素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保障创口恢复所需要的营养,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创口感染的概率。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依从评分、康复效果、心理状态评分、创面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得出最终结果。
依从评分:由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对慢性创面患者的依从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慢性创面患者的依从性越高。
康复效果:根据所有慢性创面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具体的指标,显效:创面完全愈合结痂、无渗液、患者体征自觉正常;有效:患者创面的面积显著缩小、结痂缩小率≥30%,肉芽新鲜,患者的疼痛感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的创面无愈合趋势甚至加重。康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心理状态评分:所有慢性创面患者均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慢性创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5]。
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压疮愈合PUSH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
护理满意度:邀请所有慢性创面患者填写本院自制的满意度相关调查问卷,满意率=(非常满意患者例数+满意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与所有慢性创面患者有关的统计数据均利用SPSS21.00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依从评分对比
表1可见,研究组慢性创面患者的依从评分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依从评分对比
2.2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表2可见,研究组慢性创面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2.3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表3可见,研究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2.4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创面相关指标对比
表4可见,研究组慢性创面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后,疼痛VAS评分、压疮愈合PUSH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创面愈合时间更短、换药次数更少,与参考组慢性创面患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创面相关指标对比
2.5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5可见,研究组慢性创面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慢性创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慢性创面是指创面经过4周以上的临床对症治疗后仍然没有愈合倾向,主要是由于创面组织严重缺失、创面的表面积过大、创面局部缺血缺氧、微环境出现病变导致。慢性创面患者往往自我愈合能力、凝血功能较差[6],为了防止创面感染的进一步恶化、创面范围进一步扩大,需要临床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处理,目的在于修复受损皮肤的屏障、积极抗感染、帮助愈合创口。慢性创面的整体评估在于对患者创面的持续时间进行评估[7],可以直接反映出创面愈合的趋势;对患者机体进行全身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机体状况,把握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免疫能力、凝血功能指标、心肺病变情况[8];整体评估的重点在于对患者的皮肤表面受损情况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分辨慢性创面无法愈合的原因是静脉性原因还是动脉性原因,其中静脉性溃疡创面的愈合过程往往伴随着上皮化过程,创面表面浅显可见。压疮创面往往伴随着创面收缩,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创面深度。皮瓣修复逐渐成为慢性创面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保留供区神经和肌肉、提高创面的修复效果。随着临床护理实践的持续发展[9],慢性创面的处理和护理实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逐渐应用开来,护理人员从慢性创面处理的协助者转变成为护理主体,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系统化的管理服务,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慢性创面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后,依从评分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参考组,康复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更高,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参考组,疼痛VAS评分、压疮愈合PUSH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创面愈合时间更短、换药次数更少,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应用于皮瓣修复慢性创面患者中的创面恢复效果十分突出,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