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可吸引软镜鞘应用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3-01-13袁国铭
袁 国 铭
(信丰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赣州 341600)
泌尿系统结石是临床多发病之一,患病率较高约为5%-10%,以上尿路结石较为常见,患者可出现尿急、恶心、尿频及呕吐等症状[1]。虽然上尿路结石为良性病,但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对机体输尿管、肾脏等造成不可逆损伤。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目前上尿路结石治疗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特别是随着软镜的改良、光学系统及钬激光的发展,输尿管软镜可通过灵活转角到达几乎所有肾盏,联合钬激光进行碎石,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为上尿路结石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但多数医院仍采用无吸引软镜鞘,而该种软镜鞘清石率较低,易引起肾盂内高压,甚至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而使用可吸引软镜鞘可增加手术清石率、安全性,避免因肾盂内高压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尿源性脓毒血症、肾出血等发生[3-5]。本次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研究自制可吸引软镜鞘应用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尿路结石防治指南》中上尿路结石诊断标准,经CT、B超等检查确诊;(2)结石直径1cm-3cm;(3)单侧或双侧结石;(4)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严重尿道、输尿管狭窄;(2)多发性肾结石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4)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5)存在手术禁忌证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年龄20岁-66岁,平均(45.96±5.27)岁;结石直径1.2cm-3.0cm,平均(2.55±0.21)cm。观察组(40例),年龄19岁-65岁,平均(45.82±5.36)岁;结石直径1.0cm-3.0cm,平均(2.58±0.33)cm。两组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入组者均行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吸引软镜鞘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观察组采用自制可吸引软镜鞘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自制可吸引软镜鞘使用方法:软镜鞘尾端漏斗颈部侧开孔,使用“T”型管连接软镜鞘侧开孔,并外接负压吸引。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行全身麻醉,指导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取输尿管硬镜对患侧输尿管进行探查,后上行直至肾盂,对输尿管情况进行观察,若输尿管狭窄迂曲不严重,则留置斑马导丝后退镜;于斑马导丝引导下,将软镜输送鞘置入,拔出导丝、内芯;对输尿管狭窄迂曲严重者,留置双J管,时间为2周,以被动扩张输尿管,后以同样方法将软镜置入;将输尿管软镜经输尿管软镜输送鞘置入,内径为F3.6,于直视下探查结石,寻找到结石将激光传导光纤置入,确保光纤头直抵结石,采用钬激光碎石机进行碎石,设定功率为10W-35W,碎石过程中利用自制可吸引输尿管软镜鞘将碎石吸出体外;放置1根F5或F7双J管。术后第2d进行检查,对碎石效果、双J管位置进行观察,并将导尿管拔除;术后2周-4周性放射片或彩超复查,观察结石排出情况,视情况拔除双J管。
1.3 观察指标
1.3.1 结石清除率
术后2至3天复查放射片记录患者结石清除情况,计算清除率。结石清除标准:无残留结石或残留结石直径<3mm。
1.3.2 围术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术后24h开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1.3.3 并发症
记录尿路感染、输尿管损伤、尿源性脓毒血症及肾出血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24hVAS评分较之对照组更低,治疗费用较之对照组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 治疗费用(万元) 术后24hVAS评分(分)对照组 40 103.59±20.11 32.16±5.19 25.77±3.62 12.26±2.22 1.82±0.23 1.63±0.54观察组 40 95.75±13.16 24.78±5.24 22.12±2.75 10.74±2.19 1.62±0.20 1.08±0.27 t 2.063 6.328 5.077 3.082 3.224 5.761 P 0.042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2.2 两组结石清除率对比
观察组95.00%(38/40)结石清除率较之对照组75.00%(30/40)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2.50%(1/40)并发症发生率较之对照组20.00%(8/40)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以上尿路结石占比最高,全球各地患病率不尽相同,北美患病率为7%-13%,欧洲为5%-9%,而我国为5%-10%[6-9]。由于上尿路结石发病机制复杂,难以预防,若不能及时治疗可导致肾衰竭,进而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该病,常用术式包括经皮肾镜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但可导致出血性疾病,或引起心律失常,安全性欠佳。输尿管硬镜用于上尿路结石治疗,虽然手术时间较短,且具有微创性优势,但易导致结石由输尿管上段返流至肾盂或肾盏内,且对于肾脏结石的处理难度较高。随着各种科学技术被应用于医疗设备中,微创术式在上尿路结石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输尿管软镜(FURS)的应用。FURS可随时进行转角调节,用于上尿路结石可到达各个肾盏部位,可弥补硬镜治疗不足,且技术水平高,可保证治疗安全性[10]。但对于输尿管软镜的应用,目前我国仍有多数医院采用无吸引软镜鞘,结石清除率不高,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而可吸引软镜鞘有利于提高清石效率,并降低肾盂内高压,具有方便、简单、经济等优势。由此,可吸引软镜鞘可为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提供新方向。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可吸引软镜鞘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24hVAS评分较之对照组更低,治疗费用较之对照组更少;观察组95.00%(38/40)结石清除率较之对照组75.00%(30/40)更高;观察组2.50%(1/40)并发症发生率较之对照组20.00%(8/40)更低;提示可吸引软镜鞘的应用,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治疗费用,并降低复发率,促进结石清除率提高,且并发症少。分析原因,对照组所采用的无吸引软镜鞘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中肾盂内压力较高,可增加手术感染风险,清石效率低,且常需借助昂贵的套石篮取石,增加医疗费用。采用自制可吸引软镜鞘开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可促进术中清石效率提高,同时降低肾盂内高压,不仅操作简便,且价格低廉,相较于无吸引软镜鞘,可避免使用昂贵的套石篮取石,并避免因肾盂内高压所致的尿源性脓毒血症、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保障手术安全性,有利于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其次,自制可吸引软镜鞘用于治疗,手术操作难度并不会提高,且可减少套石篮取石操作步骤,以达到缩短手术时间目的。同时,于负压吸引作用下,肾盂内碎石粉末及絮状物可经负压吸引鞘排出,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操作提供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有利于减轻对组织损伤,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减轻术后疼痛度[11]。自制可吸引软镜鞘用于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可通过负压吸引将血性液体、血凝块等吸除,以避免血凝块等覆盖于结石上对碎石产生影响,有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常规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时,常需留置较长时间的双J管,于输尿管扩张后再行二期碎石,而本研究采用可吸引软镜鞘,可明显缩短双J管留置时间,为一期碎石提供有力条件,以缩短手术周期,不仅可减轻因长时间留置双J管所致的异物感、膀胱刺激及血尿等,还可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此外,大通道输尿管软镜鞘可对输尿管壁造成压迫,对其血供产生一定影响,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可引起输尿管水肿,进而增加退镜鞘难度,本研究采用小通道输尿管软镜鞘可减少或避免以上并发症情况[12]。同时,由于可吸引软镜鞘具有负压吸引作用,可避免水流排出受阻,达到减轻肾盂内压力目的,对肾小球滤过功能产生保护作用,从而降低肾盂内液体经肾实质吸收或外渗等引起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负压吸引有利于碎石顺利排出体外,以缓解患者术后的排石负荷,减轻双J管移位风险,从而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并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自制可吸引软镜鞘应用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有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及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