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因训练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影响

2023-01-13赵荣华章丹坤詹必成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归因负性食管癌

赵荣华,章丹坤,詹必成

(安庆市立医院 心胸外科,安徽 安庆 246001)

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每年约有30万例新发食管癌患者[1]。手术仍是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麻醉、术中创伤等手术打击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加上术后疼痛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常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不利于其术后恢复。食管癌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有限,难以自发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探寻能够帮助患者控制及消除负性情绪的干预手段很有必要。归因训练是指针对相关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引导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有研究报道,对结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实施心理引导联合归因训练,可帮助患者建立面对疾病的健康心态[2]。本研究探讨归因训练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202233),选取安庆市立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4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3],经病理学检查证实;②首次行手术治疗;③年龄≥18岁;④具有一定的认知、交流与表达能力,能配合完成临床各项评估工作;⑤预计生存期>6个月;⑥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肿瘤复发或伴远处转移;②伴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③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患;④血液系统、自身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疾病;⑤感染性疾病;⑥药物依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实施常规干预。术后第1天起给予患者术后饮食、运动及呼吸锻炼等指导,并给予导管、呼吸道、胃肠减压、用药等管理;告知术后并发症预防知识及相应干预对策;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并进行健康宣教;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出院时给予患者详细的出院指导,出院后给予患者常规居家管理,并提示患者定期至医院复查。连续干预2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干预(同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归因训练[4]。成立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及1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各成员均经过专业的归因训练培训,且审核合格。于术后第1天开始干预,时间选在15:00~17:00或19:00~21:00,2次/周,每次时间30~60 min,连续2周。第1次干预:术后第1天,通过小组护师与患者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向患者简单说明症状的心理意义,并解释归因对其的影响;第2次干预:术后第2天,发放包括定义、基本思想、具体训练方法等内容的归因训练小册子,并进行归因方式问卷(ASQ)[5]调查;第3次干预:术后第3~4天,通过面对面交谈,让患者分析个体归因方式变化对其行为、情绪的影响,且积极归因,并逐步引导患者进入良性循环,注意内部情况的原因认知;第4次干预:术后第5~6天,通过面对面交流,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对负性事件所采取的归因方式,并将消极与积极归因产生的影响与结果一一记录,讲解其利弊,启发患者重新归因及树立自信;第5次干预:术后第7~8天,通过面对面交谈,耐心引导患者,帮助其辩证看待问题及正确认识事情的本质,让其意识到自身错误的归因,进而重新建立合理与积极的归因,将消极应对情绪转变为积极应对情绪,改变消极行为,学会使自己放松,正确应对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第6次干预:术后第9~10天,通过面对面或微信视频、电话交流等形式,使用重建归因方式技术进行行为干预,如对患者实施肌肉放松训练指导,帮助患者认知到自身行为的改变;第7次干预:术后第11~12天,通过面对面或微信视频、电话交流等形式,指导患者系统记录自身康复期间的想法、感觉与行为,如自身在何种情况下会产生压力、如何做准备以承受压力、对引起自身压力的事情该如何处理等,巩固归因方式,强化行为训练;第8次干预:术后第13~14天,通过面对面或微信视频、电话交流等形式,引导患者回顾及讲解其对归因训练的感受,并让其分析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告知患者将其在归因训练中获得的启发与改变应用到未来的生活中。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负性情绪 均由经过培训的同一位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7]测评。HAMD、HAMA分别包含17、14个项目,总分最高分分别为52、56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

1.3.2 患者(Attribution style questionnaire,ASQ)评分 均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ASQ调查,其中正性事件与负性事件各有6个,均按0~5分评分,正性事件得分越高,表示归因方式越积极;负性事件得分越高,表示归因方式越消极。

1.3.3 患者不确定感 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8]进行评估,包括32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1~5分评分法,量表总分为32~16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不确定感越高。

1.3.4 患者满意度 均对患者进行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100分,分为较为满意(≥90分)、一般满意(≥80分)、不满意(<80分),总满意率=[(较为满意+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后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ASQ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后ASQ量表中正性事件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负性事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正性事件、负性事件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患者不确定感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后MUIS量表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该量表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2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ASQ评分比较 分

表4 两组MUIS量表评分比较 分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手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有效手段,但手术对机体的创伤亦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痛苦与心理负担,导致患者术后易产生不良情绪,降低其生存质量。因此,探寻能够有效控制食管癌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方法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后HAMD、HAMA评分及ASQ量表中负性事件评分、MUIS量表总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ASQ量表中正性事件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但观察组干预后上述各评分改善程度更为显著,提示归因训练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及树立积极的归因方式,减轻患者不确定感。有研究指出归因训练对情绪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指导患者建立事件发生的更为科学与正确的归因方式[9]。本研究针对患者术后各阶段因发生的未知或压力事件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由专业人员按照归因方式评价、归因原因分析、积极归因引导、消极归因转变以及积极归因强化等流程,以论证分析等方式帮助患者从消极归因逐渐转化成积极归因,引导患者建立自身面对生活的自信心与主观幸福感,如对于术后体能下降、心律失常、睡眠质量降低、疼痛等各种事件,患者可能会归因于自身状况差或宿命等,影响其面对事件的积极性与自信心,需引导患者意识到自我认知的不合理之处,感悟到自身行为与情绪改变对各事件结局的影响,从而纠正归因方式,建立正确归因,积极调节自身负面情绪与改变不良行为;另指导患者术后重新认识情感与认知等方面内容,并通过积极归因、重新建立与巩固新的归因方式等而对其认知与情感形成产生良性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疾病治疗自信心,调节其负面情绪,减轻因错误认知而造成的不确定感。有研究报道,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情绪管理中采用归因训练可明显降低其ASQ总分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10],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归因训练可提高其对服务的满意度。研究报道,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归因训练,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不当归因方式,提升其主观幸福感[11]。实施归因训练,可引导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对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逐渐重新认识,帮助患者建立与巩固新的、良好的归因方式,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各项工作,从而提高其对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归因训练,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负面情绪及不确定感,并帮助其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提高其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但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对远期的影响并未明确,且研究结果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可能受患者主观描述等影响而导致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后续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归因负性食管癌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