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2023-01-13李秋明利桂河周妙玲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呼气呼吸机通气

李秋明 利桂河 周妙玲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东莞 52356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与长期吸烟、粉尘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特征是持续性气流受限且不可逆,通常患者表现为气促、咳嗽、咯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日常活动[1]。慢阻肺患者受到持续性感染会进入急性加重期,该阶段患者肺部过度充气导致气道阻力及呼吸驱动力增强,提高机体耗氧量,极易引起呼吸肌疲劳及损伤,影响肺通气功能,还会伴发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急性加重期慢阻肺还会引起肺部反复感染、骨质疏松、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加速病情进展,增加治疗难度[3]。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采取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吸氧、纠正电解质及输液等治疗措施。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在治疗呼吸衰竭及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方面能改善血气环境,纠正CO2潴留,取得显著疗效[4]。为此,本文将我院60 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21 年5 月至2022 年4月接受治疗的60 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5 岁~77 岁,平均(60.16±3.48)岁。试验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6 岁~78 岁,平均(60.63±3.64)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入院后遵医嘱展开抗感染、输液、支气管扩张剂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期间全程采取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症状表现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保持患者平卧体位,将头部抬高30°左右并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定期清理患者口鼻腔内分泌物;给予常规吸氧支持,控制每分钟氧流量保持在4~8L,必要时可采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提高氧气湿度;指导患者正确排痰,排痰困难患者可采取吸痰,确保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定期为患者静脉输液补充微量元素;指导患者加强肺功能训练,引导患者将双手放在腹部,用鼻深吸一口气,腹部隆起后保持胸部不动用口呼气,坚持训练10~15min,3 次/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挑选适合患者的口鼻面罩,协助其佩戴面罩,将面罩与输氧管连通后打开呼吸机,呼吸机通气模式设置为S/T 模式,潮气量设置为6~12mL/kg,氧流量保持在5~8L/min,初始吸气压力设置为6 cmH2O,缓慢增加到18cmH2O,再降至9.6cmH2O,维持通气,初始呼气压力设置为4cmH2O,缓慢增加到10cmH2O,再降低至5.4cmH2O,维持通气,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耐受程度及不良反应,通过血气分析动态调节呼吸机参数,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1)利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及PEF(呼气峰流速)。(2)观察并记录入组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口干、排痰困难、咽喉痛等,计算其发生率。(3)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如下:喘息、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范围为显效;喘息、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趋近于正常范围为有效;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均未发生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试验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FVC 及PEF 对比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数值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 及PEF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注:FEV1:第1s 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PEF:呼气峰流速。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试验组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2.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临床疗效相比较于参照组更显著(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在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心衰等,发病阶段存在强烈的濒死感,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严重伤害[5]。无创通气是通过口鼻面罩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的治疗方法,避免插管通气对呼吸道造成的损伤,减少痛苦的同时能保留人体呼吸道湿化功能,提高舒适性,被更多患者所接受[6]。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是通过增强肺通气与换气方式改善肺功能,降低缺氧及CO2潴留引发呼吸衰竭的风险,进而改善临床症状[7-8]。肺部作为机体气体交换场所,肺部收缩及舒张是换气的动力,急性加重期患者受呼吸困难影响。在用力吸气时会加强膈肌、肋间肌等吸气肌收缩,持续时间越长,肺功能障碍越严重,当呼吸肌处于疲劳状态时肺部无法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导致病情进展。肺通气的动力来源是肺内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差值,无创呼吸机利用了这一原理增加每分钟通气量以建立正压通气,通过外源性呼气减少吸气做功,减轻呼吸肌压力避免其疲劳,改善肺顺应性。同时,能促使通气不足的肺泡改善气体分布,进而提高肺功能。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 及PEF 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创呼吸机提供的持续性气流能克服气道阻力,减少呼吸肌负荷,促使患者在吸气及呼气时气压更高,肺功能障碍得以纠正。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能扩张支气管,预防支气管气道闭合导致肺泡萎缩,能及时排出肺泡内CO2以避免潴留,提供充足的氧气支持,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气环境。试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较于对照组更显著,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期慢阻肺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升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呼气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