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引起的地面振动特性分析

2023-01-13易丙旺殷琳张雯洁周卓琳黄鹏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均值分量测点

易丙旺,殷琳,张雯洁,周卓琳,黄鹏

(宁波工程学院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0 引言

我国地铁系统发展迅速,目前45座城市总的地铁运营里程已达7 978.19 km[1]。地铁对城市发展贡献显著,然而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地铁线路一般穿越住宅或写字楼密集的中心城区,地铁线路离建筑物很近,所以地铁运行诱发的振动会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造成影响。国际上公认的七大环境公害就包含地铁运营引发的振动与噪声。目前,我国关于地铁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与噪声方面的投诉较多,这也引起了相关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2-5]。

研究地铁引起环境振动的主要方法有三种:现场实测、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其中现场实测方法最为方便有效,且其分析结论可用于验证其他两种方法的正确性。

我国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环境振动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茅玉泉[6]针对火车引起的振动问题,对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地面振动衰减公式。潘昌实等[7]针对地铁引起的振动进行实测,其数据主要用于计算模型中荷载的确定和计算结果的验证。闫维明等[8]对测得的地铁引起的加速度时程进行了频谱分析,并计算了加速度有效值和振级,证实了振动放大区的存在。栗润德等[9]采用加窗及线性平均技术,将地铁引起的地面振动实测的数据转化为倍频程谱,分析了地面振动的影响因素,发现了“交汇频率”现象。崔高航等[10]通过对地铁引起地面振动的实测数据的分析,得知荷载的变化会影响地面振动的振幅和衰减规律。楼梦麟等[11]的实测数据表明:地铁引起的振动在距地铁隧道中心线10 m范围内振动水平较高,高频成分多;在距中心线35 m左右处基本衰减至最小值。楼梦麟等[12]利用Hilbert边际谱分析了地铁引起地面振动的实测数据,得出的振动信号谱特性比利用Fourier谱得出的特性更符合实际。

目前,关于宁波地区地铁引起的环境振动研究少见报道,本文针对宁波市地铁某一地下线场地进行环境振动的现场实测,通过采集数据分析地面振动规律,以期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1 场地简况与测点布置

本次测量场地选在宁波地铁某线区间地下段对应的地面。地铁线由2条平行单线圆形隧道组成。地铁车型为国家标准的B2车型,接触网授电,6节车厢,由四动二拖方式组合。高峰期发车频率为4 min左右一班,运行最高时速80 km/h。测线选择在两个车站的中点附近,此处列车通过时车速最大。测线垂直于隧道轴线,测线上布置6个测点,由近及远依次命名为P1~P6,各测点距隧道中心分别为17.0、24.0、29.3、32.1、39.1和51.1 m,如图1。

图1 测线及测点布置示意图(单位:m)

测量仪器选用B&K公司的振动与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其中数采仪型号为B3053-B-120,测量动态范围130 dB,分析频率范围0~25.6 kHz;传感器选用灵敏度为10 V/g的8340型加速度计。测试时,采样频率设置为8 192 Hz。选择平坦坚实的地面放置传感器,先将一有螺丝口的铁块用502粘在地面,然后通过丝杆将传感器固定在铁块上。崔高航等[10]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引起的地面振动以铅垂向振动为主,本文仅对垂向振动进行测试与分析,后面提及的振动均为垂向。因地铁线路正上方的地表就是机动车道,所以测试数据易受到地面机动车的干扰,经过挑选,最终确定了10条仅由地铁引起的地面振动数据作为分析基础。

2 实测数据分析

2.1 加速度时程

图2为某次地铁通过测线时,各测点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图。图中横轴为时间,单位为s;纵轴为加速度测量值,单位为cm/s2。由图2可知,地铁通过测线时引起的地表振动持续时间为10 s左右。在6个测点范围内振动幅值随距离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如,在17 m处的P1测点时振动峰值在3.0 cm/s2左右,振动传至24 m处的P2测点后振动峰值升为3.7 cm/s2左右,24 m以后振动峰值逐渐减小。传至39.1 m的P5测点时振动减为最小,为0.9 cm/s2左右;传至P6测点后振动峰值增加为2.0 cm/s2左右。

图2 各测点垂向加速度时程:(a)P1测点;(b)P2测点;(c)P3测点;(d)P4测点;(e)P5测点;(f)P6测点

其他工况时各测点加速度峰值数据见表1,该表中的正峰值、负峰值和平均峰值分别指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最小值的绝对值和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为直观起见,也通过图的形式给出各工况时所有测点的加速度峰值,如图3。

图3 各工况时各测点垂向加速度峰值:(a)正峰值;(b)负峰值的绝对值;(c)正负峰值平均值

表1 (续)

表1 各工况下各测点的加速度峰值

从图3可以看出,各工况无论是振动的正峰值、负峰值还是平均值,其随距离变化曲线均成“海马”状,即P2测点的振动峰值相对前一测点P1有反弹放大,P6测点相对P5测点也有反弹放大现象。

P2测点的振动反弹放大和P6测点振动反弹放大机理不同。P2测点的垂向振动峰值大于P1测点,这是由“漏斗现象”造成的。因地铁隧道的沉降,地铁隧道上方倒三角形范围内的土体与地铁隧道脱开,隧道的振动不能有效传至地表,所以振动较小。本次测量数据表明,倒三角形顶角小于90°。

闫维民等[8]和宗刚等[13]分别介绍了振动反弹放大区的现象和机理。本文中P6测点的振动峰值大于P5测点,这是因为P6测点位于振动反弹放大区,振动反弹放大区位于离隧道中心线51 m左右。

从表1可以看出距离隧道中心线24 m处的P2测点竖向振动最大,各工况的均值约为2.70 cm/s2;距离隧道中心线39.1 m处的P5测点竖向振动最小,各工况均值约为1.00 cm/s2。

2.2 加速度傅里叶谱

将2.1节中图2所列工况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进行FFT变换,可得各测点的加速度幅值谱如图4。由图4可知,地铁地面振动的频谱主要集中在30~70 Hz范围内。根据图4(a)可知,P1测点在40 Hz附近有明显高于其他频率处的峰值,该分量的振动传至P2测点过程中衰减最明显。对比图4的(a)和(b)可知,振动从P1传至P2点过程中40 Hz附近的分量衰减最快,40~60 Hz之间的分量约有增加。对比图4的(e)和(f)可知,较远的P6测点相对于较近的P5测点,其40 Hz附近的振动分量有所增加,由2.1节知P6点位于振动反弹放大区,这种放大主要是由40 Hz附近分量引起。其他工况的频谱特性也存在类似规律,限于篇幅,本文仅列出一个工况的相关数据。

图4 各测点时程的傅里叶谱:(a)P1测点;(b)P2测点;(c)P3测点;(d)P4测点;(e)P5测点;(f)P6测点

2.3 振级分析

关于城市环境振动的评价,《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14]给出了铅垂向振级的限值。为计算振级,首先计算加速度时程在20个1/3倍频程内的均方根值,然后将均方根值转化为各频程内的加速度级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La,i为第i个1/3倍频程的振动加速度级;aw,i为第i个1/3倍频程带的加速度均方根值;a0为基准加速度值,a0=10-6m/s2。

最后计算振级,计算公式为

式中,Wi为第i个中心频率上的计权因子,单位为dB。本文不考虑计权,取Wi=0。

图5给出了根据公式(1)计算某工况时,P1~P6共6个测点的1/3倍频程的振动加速度级La,i。

从图5(a)可以看出,P1测点的加速度级在0~25 Hz范围内高于P2测点,在25~80 Hz范围又低于P2测点。P2测点的加速度级和加速度峰值大于P1测点是因为25~80 Hz的振动分量引起的。

由图5(b)可以看出,P2~P4此3个测点的加速度级曲线在0~30 Hz频率范围内基本重合,自30 Hz后开始分叉。这说明在此3个测点之间30 Hz以下的振动分量衰减较少,而在30~80 Hz内的振动分量衰减相对较大。

从图5(b)还可以看出,50~80 Hz范围内的振动分量的衰减量,从测点P2到P3的衰减率大于从测点P3到P4的。

从图5(c)可以看出,测点P6在30~50 Hz范围内的振动分量高于测点P5,这说明测点P6的振动反弹放大是由30~50 Hz的振动引起。

图5 各测点振动加速度级:(a)P1~P2测点;(b)P2~P4测点;(c)P4~P6测点

表2给出了所有工况各测点的振级。从表3可以看出,各点振级和峰值加速度有同样的“漏斗现象”和振动反弹放大现象。漏斗现象如:P1测点振级的均值比P2测点的小1.5 dB;振动反弹放大现象如:P6测点振级的均值比P5测点的大4.2 dB。各工况都能看到类似现象。

表2 各测点振级

本次测量中,P2测点的振级最大,均值为79.9 dB;P5测点振级最小,均值为70.4 dB。

3 结论

本研究对地铁引起的地面振动情况进行了现场实测,对地面各测点的垂向加速度时程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地铁引起地面振动的持续时间约为10 s。从振动加速度峰值的均值看,P1~P6共6个测点中,各测点的振动随距离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加速度峰值的均值随距离变化曲线均成“海马”状。

(2)振动最大的测点为P2点,其振动加速度峰值约为2.7 cm/s2,其各工况振级的均值为79.9 dB;振动最小的为P5测点,其振动加速度峰值约为1.0 cm/s2,其各工况振级的均值为70.4 dB。

(3)P6测点的振动放大反弹是因30~50 Hz的振动分量增加引起的。

猜你喜欢

均值分量测点
基于MEEMD与相关分析的行星齿轮箱测点优化*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动量轮诊断测点配置与资源占用度成本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