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内循环背景下开封花生市场扩展路径
2023-01-13石毅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7
石毅(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河南郑州 450007)
内循环即在对外开放基础上,通过将客场交易转移为主场交易的升级过程,以货币内生为底层架构,深度培育本地市场。基于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新经济增长需求,对于我国当下发展现状而言,经济内循环是为适应阶段变化而做出的主动选择,需要通过主动创造市场条件来实现。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在花生产业建设上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必要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拓展这一代表性市场,适应经济内循环背景下的新要求。
一、开封花生市场的基本情况分析
1.地理优势明显
开封市地处豫东平原中部,坐拥丰富的光热资源与雨水资源,且季节分布明显、气候温和,属适宜花生等农作物生长的区域,因此一直以来都是黄淮花生的主产区。同时,开封市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年均降水量达600 mm以上,境内经流众多河流湖泊,因而水资源充足,土壤特质也与花生种植需求相符,多为壤土、沙土,加上地势平坦的特征,十分有利于花生生长。
2.产量稳中有升
随着开封市在花生产业方面获得的支持力度逐步提升,一些良种繁育基地得以建成,种植面积、生产产量随之取得相应突破。截至2020年年底,开封市花生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单产达335 kg以上,总产量接近70万吨,整体数据稳中有升。同时,经统计分析得知,在开封市扩大的花生种植面积中,高油及高油酸花生品种占比逐渐增加,取代了一些传统品种。
3.优良品种增多
目前,开封市通过改进与推广花生品种,进一步达到了提高种植效益、优化产品结构的目的,总体上看,优良品种较之以往有了明显增多。得益于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的推行,开封市培育的优良花生品种成为主要示范推广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开封市花生产业效益的提升。同时,通过优质示范项目的有序推广与实施,开封市各花生产区中,优良品种覆盖率一再增长,为后续开拓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奠定了有力基础。
4.虫害程度下降
通过研发防病虫害技术、重视有效预防举措等战略的落实,开封市花生产业在近年来,病虫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明显下降趋势,诸如叶斑病、茎腐病等情况多为轻度发生,仅部分地区有中度发生现象;白绢病的发病面积略有增长,但发病程度逐年降低;棉铃虫三代、蚜虫中度发生,但程度有弱化趋势。阴雨天气影响下,部分春播花生有霉变情况发生,但对于花生的产量及品质尚无显著影响,且农业技术人员会在花生生长关键时期,到生产区内部及时观察其变化情况,从科学角度指导农户以正确措施进行处理,使得病虫害及恶劣气候对花生生产的危害进一步降低。
5.机械覆盖率高
因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革新,目前许多农业种植领域的机械化覆盖程度也不断提高,开封市花生产业也在机械化研究方面加大了建设力量的投入。譬如,春播花生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播种与收获;麦垄套种花生在部分区域也完成了半机械化改革,虽在作业质量上有一定欠缺,但总体来看前景明朗;花生的收获环节大多采用中、小型挖掘铲进行作业,并以分段式结构区分,较少采用人工收刨模式;夏播花生的摘果机利用率较高,已达90%以上。
二、经济内循环背景下开封花生市场拓展面临的挑战
1.总体特色突显不足,缺乏品牌市场效应
从现有的开封市花生产业建设现状来看,总量规模与发达地区仍有着较大差距,缺乏当地现代农业特色,难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量的农产品体系。花生品牌市场竞争激烈,只有在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区位优势的前提下,才能够进一步迎合战略要求,反之,则容易导致独有的特色优势流失,对于投资者而言也缺乏必要的投资吸引力度,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夯实立足资本,宣传工作也容易缺乏落脚点。目前,开封市花生企业多呈分散化、小型化特征,大多并不具备完善的市场运作管理体系,在权责架构的分布上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多以松散型管理模式为主,监督缺位现象明显,与农户缺乏紧密的利益关联链条,致使个体在竞争中能够发挥实力的空间有限,可利用的服务功能不足,企业与农户间的买卖关系基本以临时性为主,在缺乏利益共同体效应支撑的前提下,既不利于保障农户生产权益,也不利于企业规模体系的发展,导致开封市具有足够影响力的花生龙头企业仍然十分匮乏,地区品牌效应难以发挥。究其根本,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人才体系、资金来源、指导力量等方面具有较大局限性。
2.产品加工力度有限,产业升级水平受阻
对于农产品产业而言,规模化的深加工体系是进一步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条件,但开封市花生产业在加工方面的力量与规模均相对有限,不利于花生产业的革新升级。开封市花生产业作为主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经过深加工的比例不足30%,且尚未形成规模化深加工体系,同时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无法从中取得明显收益。从开封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来看,多由处于不同环节的经营者进行构建,以谋求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拟定契约,组成多种不同形式的利益集体。但这种深加工模式缺乏必要的凝聚力,无法对原产品体系产生有力推动作用,组织水平与社会化水平也难以达成预期。花生产业的升级不仅对于市场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帮助农户突破生产运营的封闭性与保守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花生产品加工力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阻碍开封花生市场扩展的重要因素。
3.品种更新速度缓慢,新型技术普及困难
开封市花生产业结构中,由于品种多、需种量大,大部分农户不愿投资购买新品种,当地花生品种混杂且更新换代速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花生产量及品质的提升。目前,虽有许多新型花生培育项目在开封市得以实施,推动了当地花生品种的更新,但由于项目面积较小,覆盖区域相对有限,大部分农户仍更多地选用传统自留种进行种植,产品退化、老化现象严重,良种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花生品种登记制实行以来,花生品种数量增多,但质量把控难度也随之加剧,部分农户缺乏辨别良莠的知识,即便更换品种,也无益于增产。另外,开封花生产业新技术推广力度不足,技术棚架现象仍然存在,整体生产水平偏低,多以粗放式耕作为主,难以全方位满足生产需求。
三、经济内循环背景下开封花生市场的扩展优化路径
1.把握当地特色优势,搭建品牌组织体系
考虑到开封市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的特征,可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优势,优化花生产业结构,搭建特色农产品基地,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科学分配现有资源,通过区域结构的优化调整,打造“一区一企业,一村一产品”的产业分布格局,再按照对应区域建成产品经营市场,保障花生产业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积极探索现代产业一体化组织体系,以当地龙头企业为牵头力量,其余企业与农户共同参与,形成产、销、供一体化的有序运作格局,实现资源的合理分布,加大帮扶与指导力度,扶持开封市花生区域品牌的构建,从根本上提高开封市花生产业的知名度,在花生消费者群体中打响知名度,再通过调优产品质量,来进一步壮大品牌规模,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另外,在此基础上,主动开发新的原料基地资源,加强产地规范建设,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将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并鼓励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地加强技术指导,搭建当地花生市场信息网络,不断丰富现有服务手段,致力于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主动深化产品加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鉴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重要性,可通过主动优化这一链条,来拉长开封市花生的产业链,解决原本开封市花生保鲜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强针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与预测,建立花生产业预警机制,从科学角度引导农户完成选种、种植等流程,针对花生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过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并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对农户、企业人员展开不定期培训,全方位提高花生生产与销售的技术水平,从根源上提升开封市花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量。另一方面,主动研发花生链条周边产品,在现有的花生加工企业改造基础上,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持续性优化花生产业结构,鼓励企业与农户在合作中构建风险共担模式,从双赢视角共享生产利润。另外,稳抓技术销售契机,实行信息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渠道,广泛发布花生产业相关信息,通过及时获取、分析、利用市场信息,来为种植计划与产品销售计划的合理安排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发挥信息优势,吸引外地客商,培养农户经济人,帮助农户在合理保障自身权益的前提下签订销售合同,并鼓励运输行业个体工商户建立经济联合体,促进花生产业创收,全面提升花生产业化发展水平。
3.完善市场信息平台,合理更新花生品种
针对农户选种不当的问题,可将问题的根源定位于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等层面,通过搭建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的途径,及时提供全国关于花生产品的价格信息,由专家进行专业的市场预测。同时,打造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链条,在保障农户收益的同时,扩大花生深加工企业的盈利积累,形成良性循环基础,增强共同抗风险的能力。另外,以优质科技项目为依托,开发具有开封当地特色的良种繁育基地,用于大面积培植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规避收益低、质量差、品种繁杂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力度,譬如,面向花生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科技示范户等主体,提供种植知识、经营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科普服务,将技术支持覆盖至花生种植、经营、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使之直接作用于开封市花生市场扩展过程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封花生产业虽已获得良好发展条件,但要实现广泛化、规模化的产业扩展,仍有诸多短板亟待修补与优化,需要从搭建品牌体系、提高产业深加工力度、打通信息渠道等诸多方向综合出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源上提升开封市花生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内循环带来长远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