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联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2023-01-12袁芳英吴艳孙

光明中医 2022年23期
关键词:靳三针三针痉挛性

袁芳英 吴艳孙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患者在病发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对其正常生活带来很多不利影响[1]。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多以下肢伸肌肌群、上肢屈肌肌群的肌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加等为主,导致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发生异常变化,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为使患者预后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医治手段,确保其肢体痉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随着中医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其在临床中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3]。中医认为痉挛性偏瘫当属于“痹证”的范畴,常见证候类型有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证火热型,其中以气虚血瘀型最为常见[4]。为了能更好探讨中医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抽选80例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展开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联用组(43例)、参照组(3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联用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8~69岁,平均(60.25±2.48)岁;病程27~53 d,平均(38.88±2.11)d。参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59~68岁,平均(60.33±2.41)岁;病程28~55 d,平均(38.96±2.07)d。经比较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5]中关于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相关诊断标准,包括: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肌张力增高等症状;临床资料完整;未接受其他抗痉挛相关治疗;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且意识清醒;知晓研究内容,已确认签字。排除标准:严重痉挛者;有精神类疾病者;资料缺失者;因外伤而导致肢体障碍者;恶性肿瘤者;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史者。

1.3 方法参照组:给予靳三针治疗,具体操作:①取穴:颞三针、挛三针均选择病灶一侧;上肢挛三针包括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选择鼠蹊、阴陵泉、三阴交。若患者肢体挛缩症状严重,则配以水沟、中冲、极泉点刺;若患者手指足趾挛缩症状严重,则配以腕三针(阳溪、阳池、大陵)、踝三针(太溪、昆仑、解溪)。②方法:取仰卧位,将患侧上肢肩关节微外旋、外展,并放在身体旁,手臂伸直,掌心对向身体,手指握一毛巾卷或伸展。患侧下肢自然伸直,在膝盖下方垫高约15 cm,使之处于微微弯曲状态,并呈中立位。应用苏州华佗医疗仪器厂出产的一次性针灸针(华佗牌0.32 mm×25~50 mm),常规消毒皮肤后进针。颞三针选择病灶一侧,第1穴在耳尖直上入发际66 mm处;第2、3穴在其水平向前向后各旁开33 mm处。先垂直刺入,然后倾斜15°刺入30 mm,得气后捻转2 min(频率180~200次/min),分别在进针后10 min、20 min进行捻转,总计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每周4次,连续治疗2周。联用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逐瘀通脉汤方。剂为:黄芪、丹参、山楂各30 g,红花、川芎各10 g,地龙、川牛膝各15 g,桂枝6 g。水煎法获取200 ml药液,每日1剂,分早晚各1次温服。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对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安全性统计结果做出比较与分析。①临床疗效:在患者完成治疗后2周,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相关内容确定该项指标评定标准。其主要涵盖显效、有效、无效,以患者治疗后体征、症状得到良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75%为显效;以患者治疗后体征、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75%且>30%为有效;以患者治疗后体征、症状未见明显变化,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不足30%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临床指标:包括MAS评分以及FMA评分,其中MAS用来评估患者肢体痉挛变化情况,使用Ashworth量表评定,共分5个级别,即0级~IV级,对应分值为0~4分,分值高,即表明痉挛问题越严重;FMA评分用来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变化情况,使用Fugl-Meyer量表评定,包括上肢运动功能评分(0~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0~34分),总分值0~100分,分值结果同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之间正相关。③血液流变学指标:涵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于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3 ml肘静脉血液样本,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FR系列)进行检测。④不良反应:用药不良反应(腹泻、呕吐、恶心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经不同的治疗后,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5.35%(41/73)高于参照组的69.77%(3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临床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MAS、F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用组MAS评分低于参照组,其FM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分,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用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积压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例,

2.4 治疗安全性联用组患者中有1例腹泻、1例恶心,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参照组患者中有1例呕吐,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1/37)。联用组与参照组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2,P>0.05)。

3 讨论

痉挛性偏瘫是机体皮层脊髓束及皮层脑干束受到损伤,皮质中枢对下运动神经元失去抑制而引起的,是脑卒中患者最为主要的并发症之一[7]。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痉挛性偏瘫,通常出现在患者发病后的第2周至第2个月内[8,9]。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发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群体居多,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背景下,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0]。通常患者在患病后的症状以肌张力增加、上肢屈肌肌群的肌腱反射亢进等为主,不但会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大幅降低,同时还会对其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目前西医临床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为主[11]。药物治疗主要以肌松药物、巴氯芬、肉毒素等干预为主,虽能取得一定的效率,但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较多。物理治疗则以经颅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方式为主,杨爽[12]对102例上肢痉挛性偏瘫进行随机对照分析,联用组(51例,给予常规康复+低频经头穴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参照组(51例,给予常规康复)结果显示:联用组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参照组,充分体现了物理方法在此病治疗中的重要。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胫病”“痉病”的范畴,因气虚血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脉络瘀阻,进而使脑失所用所致。故在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对此病的治疗可起到积极的作用[13]。靳三针是著名的教授靳瑞带头所创,包含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在治疗中风、自闭症、脑瘫等疾病中均能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14]。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颞三针可刺激人体中央后面感觉神经及前会躯体运动神经,进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肢体功能[15]。许信龙等[16]对36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给予靳三针联合基础药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参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相比,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更高、痉挛指数更低,充分体现靳三针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优势。在本次研究中,联用组患者在使用靳三针治疗的同时联合逐瘀通脉汤予以治疗,最终结果显示,该组患者临床总疗效、各项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参照组更显著(P<0.05);2组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靳三针与逐瘀通脉汤联用可以提高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痉挛情况、优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分析原因:逐瘀通脉汤主要由黄氏、丹参、川芎等中药组成,其中黄芪具有升阳补气、生血行滞的作用;丹参活血化瘀,现在药学研究证实,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可有效降低血小板的黏附性[17];山楂可行气活血;红花止痛散瘀、活血通经;川芎可祛风止痛,对血小板的聚集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地龙具有逐瘀通络之功;桂枝温经通脉。诸药合用可以行气通脉、活血逐瘀,与靳三针联合应用后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升整体疗效。本次研究属于回顾性的分析研究,所能收集到的患者资料数量、相关的评定指标较少,后续可扩大样本量、增加评价指标、纳入更多的证型,使研究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应用逐瘀通脉汤与靳三针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痉挛情况、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推广。

猜你喜欢

靳三针三针痉挛性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靳三针配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运动发育指标延迟患儿的临床观察
靳三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脏脂肪的影响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肢体的影响
靳三针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