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2023-01-12郭嘉荣
郭嘉荣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1]。因中成药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3],近2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近3年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给临床作参考,促进临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取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自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的144例中成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ADR涉及的药品种类、ADR与溶媒的关系、ADR与给药途径及ADR的处理与转归等情况,用Excel表格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144例ADR报告中,男性54例,女性90例,各个年龄段均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8.06%。见表1。
表1 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例,%)
2.2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占比此次中成药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30种(注射剂20种,口服制剂10种),且排名前10的均为注射剂;其中排名前10的中成药除刺五加注射液(13.19%)和醒脑静注射液(3.47%)外,其余的均为理血剂,如注射用血塞通(13.19%)、注射用血栓通(11.11%)、舒血宁注射液(13.19%)、苦碟子注射液(7.64%)等,具体发生ADR的药品见表2。
表2 ADR涉及的排名前10的药品种类及占比 (例,%)
2.3 ADR与原患疾病30种中成药,23种药品可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适应症用药,7种药品依旧存在原患疾病与用药不符的情况,其中醒脑静注射液占比最高(100%),其上报的5份不良反应均为适应症不适宜。见表3。
表3 ADR与原患疾病 (例,%)
2.4 ADR与给药途径144例中成药ADR报告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93.06%),而口服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少(6.94%)。见表4。
2.5 ADR临床表现中成药ADR累及多个系统,其中累及最多的是皮肤系统(38.18%)、神经系统(24.73%)、循环系统(12.36%)、消化系统(8.36%),根据WHO不良反应术语集将ADR 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见表5。
表4 ADR与给药途径 (例,%)
表5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例,%)
2.6 ADR与溶媒关系对144例ADR排在前10的药品的溶媒进行分析(排除刺五加注射液和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其溶媒主要表现的问题为剂量不足或选用不适宜(舒血宁5例,3.47%)。见表6。
表6 ADR与溶媒的关系 (例,%)
2.7 ADR与转归144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后经过停药、调整药物、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等对症治疗,最终不良反应转归情况为:治愈70例,好转73例,遗留后遗症1例。
3 讨论
3.1 ADR与患者年龄由表1可知,ADR发生的主要人群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数的60%以上,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其吸收、代谢、排泄以及机体的相应耐受力也相对减弱,加之老年人合并用药种类之多,用药依从性差等因素相关[4]。因此,中药临床药师更应该关注老年患者的中成药使用情况,做好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
3.2 ADR与溶媒的关系144例中成药ADR中,5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溶媒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其中5例(舒血宁注射液)溶媒选用不适宜,46例溶媒剂量不足。
3.2.1 溶媒选用不适宜中药注射剂溶媒选用不适宜可能会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项Meta分析显示[5],舒血宁注射液在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媒为0.9% 氯化钠溶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 5% 葡萄糖注射液,且说明书中舒血宁注射液溶媒明确规定为5%葡萄糖注射液,因此建议患者无特殊情况下医师应按照说明书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3.2.2 溶媒剂量不足46例不良反应均存在溶媒剂量不足的问题,其中注射用血栓通高达14例,溶媒剂量不足就会导致药物浓度增加,致使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的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增多,更容易造成局部堵塞、红肿、疼痛等静脉反应[6]。《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7]中明确指出: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药物。
3.3 ADR与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144例ADR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这与近几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3,8,9]所报告的相一致。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适应症多为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此类疾病发病率高,且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由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率增加,且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其次由于西医、蒙医大夫缺乏中医的临床辨证理论知识,常常将此类药物用于其他疾病,从而由于适应症不适宜致不良反应发生,如注射用血塞通在骨科中的应用[10]。
根据144例ADR报告显示,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累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其临床症状有皮疹、瘙痒、头晕、头痛等,其中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这可能因为皮肤症状较其他症状更明显或先于其他症状出现,一般停药或给予对症治疗均好转,因此临床上更应该关注一些隐匿性的不良反应。
3.4 ADR与合理用药由表3可知,在中成药的使用方面,临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醒脑静注射液达到100%,从醒脑静说明书中可看出该药主要用于昏迷属热证患者,但5例患者均为神志清醒者,有报道称醒脑静用于耳石症、内耳循环障碍、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与其发生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1]。再者,7种适应症不适宜的药品中除醒脑静注射液外,其余的均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血栓通用于骨折、颈椎病;舒血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头晕;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脑梗死等。临床针对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注射用血栓通、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不合理用药也有相关报道[12,13]。超说明书用药就意味着有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因此,有经验的中药临床药师应在中成药的使用上对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加强指导,避免药物滥用。
3.5 ADR的诱因及对策中成药成分复杂,尤其中药注射剂中的动、植物蛋白、鞣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以及中药注射剂在制备过程中所添加的辅料及药物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均有可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进入体内而发生过敏反应[14]。再者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还与医师超说明书用药有关,如超功能主治、超用法用量、超疗程及配伍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因此,中成药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7]及药品说明书,避免超说明书用药。同时,中药临床药师应协同医生护士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宣教及培训工作,做好处方审核和点评工作,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药品可在医院进行警示,同时药师针对患者要做好用药咨询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