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类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建构浅议

2023-01-12刘晓明孙雪梅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生涯三农

刘晓明 孙雪梅 曲 鹏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随着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农村建设也迈入历史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等,需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含量,急需大批熟悉农业产业发展、掌握农业现代生产技术、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及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农业人才。当前,广大乡村懂农业、懂农村的技术人员相对缺失,急需具备相应农业生产知识技能,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的带头人,服务于农村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与管理,例如种植(养殖)带头人及专家、先进技术及装备推广人员、农业装备应用维修技术人员、农业服务管理人员等,但大部分人才不愿到乡村工作,不愿从事与农业相关工作,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很少返回农村从事与农业相关工作。因此,培养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具备相应技术技能、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农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当下,如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富有工匠精神”的乡村振兴人才,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

一、农业类高职院校服务“三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类高职院校育人理念落后于乡村振兴规划

近两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快速推进的情况下,乡村振兴的对象、目标、任务、实施策略快速升级,农业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快速调整专业、改进教育教学等以适应乡村振兴需求。虽然大部分农业类高职院校具备积极服务农村发展的意识,但是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研读和理解相对较浅。在专业调整改革方面,虽然已经大量开设实践教学,但深度结合农村发展的实践基地建设相对较少,广大学生缺少农村实践活动,教学中很少涉及感恩农民、服务“三农”方面的内容;在农业类职业院校中,相当一部分非农专业很少开设“三农”相关“生产种植、农田技术、乡土文化”等专业拓展课程,“三农”相关拓展课程教师力量配备也比较薄弱;在就业教育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长远规划,未能建立服务农村具有时代特点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体系,服务“三农”的人才培养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及时优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性、实效性无法充分体现。

(二)农业类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脱离“三农”需求实际

部分农业类高职院校在现行的职业规划课程中,通常都是讲授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以及自我探索、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过于强调理论和技巧,缺乏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因此职业规划教育教学收效大打折扣。当下大学生们接触社会较少,其社会经验不足,在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经验,无法从客观角度准确分析自身个体、评价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优势与劣势,以至于大学生活始终处于迷茫状态。农业类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需求的就业环境,建立彰显时代特点、服务“三农”的教育体系,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自我探索意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观,将所学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技能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能够与社会需求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形成服务“三农”职业定位,成为真正能够融入农村、服务农业和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

(三)农业类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中“三农+思政”育人作用不强

大部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多是“只图近利,缺乏长远规划”。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和活动,不断地经历发展的过程,与其职业态度、价值观、择业观等有关。职业规划应当具有长远的眼光,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行业专业发展前景、个体兴趣爱好特长等诸多因素。例如农业类专业,应该充分考虑乡村振兴战略所涉及的国家政策方针、“三农”发展需求等,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及“三农”发展需求,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形成的行业、产业链深度分析,清晰明确职业岗位需求,与职业生涯教育深度结合,形成“三农+思政”育人体系,才能保证学生们能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积极投入到“三农”发展中,充分展示个体技术技能,保证其职业生涯符合社会需求,能够攻坚克难、坚守职业岗位,进而发展得好、发展得稳。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多是注重学生就业技巧教学,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忽视了社会需求、行业前景等,缺乏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教育,造成部分学生只注重就业的薪资报酬等短期利益,从而极易急功近利择错业,导致学生在未来面对具体工作任务时,很难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任劳任怨”的职业精神来对待,遇到困难不能客观认知与处理,动辄怨天尤人甚至频繁跳槽,给其职业生涯发展带来困惑和不良影响。

(四)农业类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不足

当前,职业规划教育在高中阶段相对薄弱,进入高职的大部分学生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不足,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视度不足。通过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调研发现:大一学生,有21.3%的学生对职业规划毫无概念,62.4%的学生稍微了解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仅有16.3%的学生对职业生涯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大二学生,19.4%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没有任何意义,46.6%的学生表达自己不具备自我职业规划能力,仅有34%的学生初步掌握自我探索工具,74.3%的学生表达不具备第三世界探索能力。大三学生顶岗实习后,88.6%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但是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非常弱。

二、农业类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改进建议

在当前教育体系下,大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农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意识”应紧随社会需求变化,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更加凸显,职业规划教育模式亟待加强,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实现其真正意义上能够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自主职业规划。如何帮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更好地认清自我、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清晰职业目标、掌握职业成长途径、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发展意志,从而实现人生理想,是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建设追求的目标。根据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调研及两年的职业规划教育实践经验,现总结出提升职业规划教育效果的四个方向。

(一)理顺职业生涯教育规律,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教育

通过调研发现,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存在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心理适应调节能力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弱等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应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心理成长阶段性变化,按照“逐年递进,不断强化”的原则,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及发展需求三年不同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二)拓宽职业规划教育载体,强化体验,加深学生认知深度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测定、分析、总结个人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综合分析、权衡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特长,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对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切实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既有的成就基础上,确立职业目标,提供奋斗策略;突破生活困惑,对个人特长进行准确评估,塑造充实个体,对个人目标和现状进行差距评估,对职业方向进行准确定位;重新认识自身价值,深度结合社会需求,发掘新机遇,提升职业竞争力,把个人事业和家庭连接在一起,提升自身价值。由此可知,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强化学生体验是核心关键内容,拓宽职业规划教育载体,强化体验,才能强化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才能够激发学生深度结合社会需求,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技术规划个人职业发展。

(三)融入“三农”教育素材,彰显农业类高职院校育人的时代特点与特色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应强化与“三农”教育结合,强化课程思政,融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修炼于一体,要和时代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进步、时代责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真正能够融入农村、服务农业和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首先,农业类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应以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为切入点,密切联系时代主题,构建“三农”教育素材,将“三农”教育的思政育人和职业规划的个性化结合,通过系列特色活动载体,系统地解决学生现实性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职业规划课程育人效果。其次,强化教与学的互动,创新职业规划教学模式,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强化教与学的互动、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管理方式和沟通反馈模式的创新。

(四)重视个性化服务,强化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团队建设

职业规划教育应具有“个性”,任何一个学生都应有独立的职业生涯,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职业规划教育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团队建设,着力提升个性化服务。一要组建职业规划教育研究团队,通过团队的形式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在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系统地强化学生个体职业规划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个人职业规划需求的信息资源。二要注重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指导能力,尤其是要强化思政教育能力。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者,既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的重任,又肩负着学生的职业人生规划职责,为学生提供全程个性化服务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辅导员要不断地强化学习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善于挖掘指导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在教育引导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过程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引导。

三、提升职业规划教育效果的具体措施

(一)理顺流程,重视意识提升,建构“三年三阶段”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如表1所示,大学一年级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认知、职业探索,重点强化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认知职业生涯,并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职业探索方法技能,学会自我认知,强化职业兴趣、性格自我探索等,进而引导帮助学生从自身兴趣、价值观分析的基础出发,树立职业规划理念。大二学年主要包括个体探索、职业和社会认知,重点强化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社会认知、拟定职业规划目标、提升就业能力等方面,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规划,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提升职业思想认知,树立职业道德观,形成独立的人格。大三年级主要包括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决策、就业帮扶等,主要是以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为主的“职场”“就业”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的重要性,重视个体职业生涯的决策管理,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职业生涯发展。

表1 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框架

(二)拓宽职业规划课程范畴,建构系列活动载体,增强体验感受,增强职业规划深度

职业规划教育,不应只重视课程教育,应拓宽职业规划教育范畴,丰富职业规划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知和意识,提高热情,奠定学生职业规划基础,如表1所示,我院职业规划教育框架中设计了系列活动。

1.构建系列职业规划课程活动

首先,为营造课堂职业化氛围,开展“生涯访谈”“企业HR座谈”“优秀实习生报告会”等活动,积极邀请成功校友、企业HR等到校交流职业成长经历、企业需求等,为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岗位需求、职业成长成功案例等,为学生专业发展、职业发展提供建设性信息支撑。其次,应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升,利用第三课堂,组织专业能力强、创新创业经验丰富、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开展“经验报告会”,开展榜样力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最后,开展“学业规划大赛”“模拟面试”“求职简历设计大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三农知识问答”等一系列活动,实施求职热身、职场规划等,开展学业规划、个体探索、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技术基础。

2.构建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为强化学生实践体验,构建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首先,将职业规划教育与“三农”教育结合,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开展“农作物种植、‘三农’相关产业、黑土地保护、乡村振兴”等调研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应用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着力提升认知工作世界能力,促其认知“三农”的重要性,能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为“三农”服务。其次,利用第三课堂功能,强化“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提升服务社会的自我认知能力及思想意识,着力培养独立高尚的人格。最后,充分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开展学生参观实习、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开拓学生认知工作世界范围和深度,同时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三)结合农业类高职院校育人的时代要求,强化“三农”思政育人

如表1所示,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中融合了“农业机械发展史、中国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黑土地保护、工匠精神”等内容。课程建设团队系统编写了“农业机械发展史、中国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黑土地保护、工匠精神”五部分课程思政内容,同时结合网络信息和寒暑假社会实践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三农”以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从而促使学生深入农村开展实践,并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探索技能深入探索个体及“三农”工作世界,对其进行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与社会需求深度结合,发掘新机遇,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例如,我院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实施教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大国三农”“黑土地保护措施及政策解读”“大国工匠”等系列视频材料,再通过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更好地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我们国家发展、各行各业的变化以及用人需求标准等等。通过以上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又能对劳动和道德楷模人物进行广泛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四)重视团队建设,不断提升职业规划指导个性化服务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是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清晰职业目标、掌握职业成长途径、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发展意志,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工具”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就要不断强化团队建设,开展系列研究、实践活动,丰富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程教学,同时不断提高服务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服务能力。例如我院的辅导员工作室“晓明生涯坊”,即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团队,该团队主要有课程建设组、课程思政组、案例研究组、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组、行业企业需求调研组、特色活动创建组等,通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职业规划教育方式方法。该工作室经过两年多的梳理,理顺了辅导员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的个性化服务内容,主要有:一是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特色活动、自我探索等方面的探索方法、行动计划、总结撰写等。二是通过面对面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状况等,并能够动态管理指导。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以工作经验、心得及其他励志等人生规划和创业就业故事,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提高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通过一对一网络交流(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将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

四、结语

总之,农业类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要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深入开展“三农”发展需求调研,深度强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建设,将“三农”教育融入职业规划教育中,通过建构系列彰显时代特征特色的思政内容及育人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能准确地实施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响应国家发展需要,确立为“三农”服务的职业目标,进而达成培养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高素质农业人才目的。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职业生涯三农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曼巴传奇 KOB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