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春青稞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2023-01-11叶正荣
叶正荣
(西藏昌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 昌都 854000)
春青稞是西藏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水平受当地气候环境、种植技术及种植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春青稞种植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仍存在病虫害防治力度不足、种植服务管理不到位、农业技术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要想从根源上强化春青稞病虫害防治效果,就需改进种植技术,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采用高效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青稞的抗病能力。
1 西藏春青稞种植技术要点
现阶段,市场对春青稞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传统的种植技术已无法满足春青稞的种植需求,且受西藏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春青稞容易出现减产现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力推进农业新技术,西藏作为种植春青稞的重要地区之一,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相继建立了春青稞种植示范区、试验田以及专门的试验基地等,促使春青稞种植不断朝着科学化、经济化方向发展[1]。
1.1 创造适宜的种植环境
种植春青稞时需选择肥力和保水性较好的地区,并深耕土壤。保水性不足且土壤贫瘠的区域不适宜种植春青稞,容易出现灌溉漏水或肥料养分流失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春青稞死亡。寒冷的天气会冻结黏土和冻土,伤害春青稞幼苗根系,降低幼苗成活率,进而导致春青稞减产。
通常,前茬种植豆类、马铃薯或油菜等农作物、土壤pH 值约为7 的区域适宜种植春青稞。种植春青稞时需确保种植区域温度与湿度适宜,以提高春青稞种植产量和品质,为春青稞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1.2 科学选种,合理处理种子
选择优良品种是确保春青稞产量的先决条件,需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环境、种植特点等实际情况选择抗病性、抗寒性、抗旱性、适应性较好的种子。现阶段,西藏地区春青稞种植多选用“藏青2000”“喜马拉22”等良种,随着现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逐步研发出糯性春青稞、特殊营养品质的新型春青稞种子等,且经过试验种植均获得较高的产量[2]。
播种前,通常利用过滤、筛选等方式剔除质量较差的种子,以保证春青稞种子的发芽成活率。同时,需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从根源上预防病虫害。
1.3 科学播种
播种时需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按照种植区域的实际面积确定播种量,防止出现种植过密或过疏的现象,保证春青稞幼苗健康生长。除了播种量、播种面积外,播种时间也会对春青稞种植产生重要影响。
播种时间过早温度较低,种子难以发芽,会出现成活率较低、植株矮小或生长缓慢等问题;播种时间过晚会导致幼苗根系脆弱,颗粒较小,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为此需综合考虑西藏地区的气温差异,合理把控播种时间[3]。
种植春青稞时需合理确定耕作深度,以25 cm 左右为宜,保证土壤温度、湿度适宜春青稞幼苗生长,从而不断提高春青稞种子发芽成苗率。整体来看,春青稞播种需全面考虑种植区域土壤结构与气候特性,准确把握播种时间和播种深度,做好优质种子的消毒催芽工作。
播种后需合理控制浇水量,通过少量浇水提高春青稞种子发芽成苗率,同时做好除草工作和后续施肥工作,保证春青稞苗健康发育。春青稞种子播种方式的有效性与土壤含水量、实际播种量、种子含水量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播种量、土壤湿度及种子含水量能确保春青稞获得最佳的种植产量[4]。
1.4 合理选择肥料
当前,农作物种植大力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在绿色种植条件下搭配使用无机肥与有机肥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选择无机肥多采取增氮、补钾或稳磷等方式,有机肥多以沼气肥、堆肥或腐植酸类肥料、草木灰等肥料为主。
相关人员需结合春青稞品种以及土壤性质特点搭配肥料,合理控制有机肥与无机肥的调配量,避免肥料富营养化对春青稞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根据春青稞生长阶段特征合理施肥,坚持“宜早不宜晚”的施肥原则,在播种耕作之前需施加基肥,将磷肥、钾肥与氮肥的比例控制为5∶8∶10,灌浆阶段需及时采用喷雾方式追肥,以提高籽粒千粒重。
1.5 加强田间管理
播种后20 d 内需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补苗,确保春青稞苗生长均匀且苗齐苗全。在春青稞生长阶段需灌水4~5 次,一般在春青稞出苗后的25 d左右,即春青稞4 叶1 心时灌头水,春青稞分蘖时间过早会影响主根发育,分蘖数不断增多会导致春青稞缺乏营养,进而无法形成大穗。
第二水即拔节水要巧灌,土壤墒情好且植株健壮可少灌或不灌拔节水。第三、第四水能保证春青稞穗大粒多,以达到大幅增产的目的。在第四水灌浆水期间,若是遇到雨季,应适量灌溉。若是遇到干旱,则应及时浇水。此外,需做好除草工作,春青稞3 叶1 心期需中耕松土,首次灭除杂草,拔节前需进行第二次除草[5]。
当前,推广应用绿色种植技术已成为西藏地区春青稞种植发展的主流趋势,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春青稞种植产量,就需不断强化种植技术应用效果,引导种植农户学习并掌握新型种植技术及其要点,加强田间管理。
2 西藏春青稞常见病虫害
2.1 黑穗病
黑穗病是春青稞生长阶段常见的一种病害,可通过种子大面积传染,主要包括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春青稞种植过程中,若发现枝叶枯黄、发黑且出现黑色斑点即可判定为黑穗病。随着病情加重,春青稞枝叶黑色斑点会不断扩大,枝叶枯黄现象会愈发严重,严重影响春青稞枝叶吸收养分、水分,导致春青稞枝叶枯萎,最终干枯致死[6]。
2.2 黄矮病
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当前春青稞种植密度逐渐增大,光照强度有所减弱,增加了黄矮病的发生概率。春青稞植株感染黄矮病后,叶片上会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状斑点,这种斑点会根据枝叶脉络纵横方向感染延伸。防治黄矮病通常采用喷洒调节剂的措施增强春青稞植株的病虫害抵御能力,相关人员需重点消除介体宿主,从根源上降低黄矮病的发生概率。
2.3 白粉病
白粉病是西藏地区春青稞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具有分布广、为害性强等特点,患病植株的死亡率和减产率相对较高,会严重影响春青稞品质。白粉病主要为害春青稞叶片、根茎部位,会导致春青稞根茎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感染白粉病后,春青稞枝叶上会出现一层白色霉菌,叶面出现淡黄褐斑,并出现黄色小颗粒物质。
随着病情加重,病菌会布满叶背,病斑会变为紫色霉斑,黄色颗粒物会变为黑色颗粒物质。白粉病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温度为22~24 ℃,湿度为30%~100%的环境下易发病。在春青稞种植过程中需仔细观察春青稞根茎叶位置,避免白粉病大面积暴发导致春青稞停止生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7]。
2.4 蝗虫
蝗虫是春青稞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之一,严重时会导致春青稞颗粒无收。种植人员应做好预测分析工作,采用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增强防治效果。采用农业防治方式时,需待蝗虫达到孵化出土盛期时,以人工方式大面积捕杀。采用药物防治措施可使用20%氰戊菊酯乳油和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较好。
2.5 蚜虫
蚜虫是多种致病霉菌的携带体,以春青稞植株的叶片、汁液为食。感染蚜虫后,春青稞植株叶片会出现黄色斑点,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春青稞植株逐渐枯萎。同时,蚜虫经过滋生繁衍会相继引发黄矮病、条纹病等,严重影响春青稞品质。若春青稞植株感染蚜虫症状较轻,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25%抗蚜威300 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 倍液喷施防治;若病情较为严重需增加喷施次数,以增强药物防治效果。
3 西藏春青稞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所谓农业防治,通常是指为防治病虫害所应用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目的是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病虫草害抵抗能力,为农作物构建不利于病虫害生长或传播的环境,从而减轻、控制、甚至避免常见病虫害的为害。种植人员常采用的农业防治措施包括科学选择优良品种、改良农作物生长环境、选留健康种苗、调节播种期、深耕灭茬、及时灌溉排水、提高种植地区卫生水平等。与其他防治措施相比,农业防治具有以下优势[8]。
第一,预防性好。无论是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还是消灭病虫害,或是改善环境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其作用一般都是预防性的,符合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标准。种植人员若是能够掌握农业技术与种植制度对有害生物的影响规律,必然能够降低已有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预防病虫害问题的产生。
第二,简单易行且环保。大部分情况下,农业防治措施需要结合耕作栽培管理进行病虫害治理,或是直接改良耕作方法,不需要特殊的器材或设备,既不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与经济成本,也不会出现污染环境或危害人类安全等问题,相对容易推广。农业防治措施具有多样化与灵活性等特征,可以在生产的不同环节调整和控制病虫害种类和数量,持续抑制病虫害,不断优化防治效果。
第三,易协调。农业防治有着较高的可协调性。通常情况下,农业防治与耕作栽培之间的矛盾较小,容易与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配合,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在农业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需分析病虫害的实际情况,确定春青稞虫害密度及最佳防治时机,积极清除落花、落荚,及时除草、消灭幼虫,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减少虫源,并人工捕杀幼虫。一旦发现虫害现象,需及时进行灌水处理,以达到防治地下害虫的目的。
要想从根源上预防春青稞病虫害,可采用秋翻或冬灌措施为春青稞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所谓秋翻,主要是指种植户在指定时间段内对栽种春青稞的土壤进行翻耕,在翻土过程中发现病虫害需及时喷洒药剂。所谓冬灌,是指在冬季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灌溉,种植人员应及时观察春青稞叶片情况,若病虫害现象好转则证明药剂起到防治效果,若仍存在病虫害,需进一步判断病虫害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并配制对应药剂再次冬灌[9]。
3.2 化学防治
所谓化学防治,通常是指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包括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效果明显、急救性强、措施简便、不受季节或地域影响。但是,长期使用某种化学农药会提高病虫害抗药性,污染农作物生存环境,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
时至今日,化学防治仍然是治理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时,其甚至是唯一可用的有效措施。过去的化学防治方法较为简单,能够防治的病虫害种类相对较少。现阶段,化学防治的方式较为多样,人们应以辩证的态度使用化学防治方法,科学选择农药种类,合理确定使用剂量,尽可能减轻对环境与人体的不良影响。
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时,种植人员可在青春稞苗期至拔节期、出芽率达到5%时,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有效防治蚜虫。种子药剂包衣能够有效防治黑穗病和黄矮病,使用灭菌唑和戊唑醇进行大面积杀菌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3 生物防治
所谓生物防治,通常是指借助一种生物抵抗另外一种生物,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3 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会造成环境安全隐患,具有农药等非生物防治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可有效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过去,人们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抑制病虫害,使部分病虫害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又因许多害虫天敌较少或是天敌被杀灭,导致害虫难以消除。与之相比,生物防治借助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进行害虫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种植人员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时,可以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对抗管理,进而实现对春青稞的有效保护。例如,引进蚜小蜂等天敌品种,有针对性地对春青稞蚜虫进行防治。
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应依据春青稞种植面积、害虫类型和数量选择适合的生物农药,并配备真菌类杀虫剂,合理控制杀虫时间。喷洒生物农药时需把握剂量,若第一次喷洒后病虫害症状有所减轻,需隔几天后再次喷洒,从而降低西藏春青稞害虫的发生概率。
4 结束语
在春青稞种植过程中,应不断推广与应用绿色种植技术,结合春青稞生长周期选择适宜的种植技术和机器设备,做好选种、整地、播种施肥、灌水以及肥料配比等工作,提高西藏地区春青稞的种植质量与产量。与此同时,种植人员应针对春青稞常见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春青稞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推动青稞种植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