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

2023-01-11

种子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农作物

张 磊

(菏泽市定陶区种子公司,山东 菏泽 274100)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理论体系日趋完善,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使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难度较大的特点,该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速度仍然十分缓慢。相关部门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加大生物技术在各领域中研究应用力度,凸显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为生物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农业种植中推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粮食是保证我国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由于国内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如何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粮食短缺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增强农作物病虫害抵御能力。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存在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发生病虫害必然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所以,相关部门必须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病虫害防御措施,达到有效增强农作物病虫害抵御能力的目的。

其次,有效提升粮食质量。与传统农作物种植技术相比,采用生物技术种植的农作物不仅产品质量显著提升,而且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率,保证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再次,提升粮食产量。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迅速推广以及应用,使我国各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加大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力度,对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

2 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

2.1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作为当前较为常见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借助基因重组和改造的方式,将基因序列从植物中分离,完成对农作物自身基因的补充,在稳定农作物基因的基础上,提高具有优良特性农作物植株个体培养的效果。目前,常见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有天然和人造两种。不管采用哪种类型的转基因技术,相关部门都必须在确保农作物生产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下,将提高农作物种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目标。

2.1.1 杂草防除

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杂草是指在农户非自愿的情况下生长出的其他类型植物。农业生产过程中生长出的大量杂草不仅会与农作物抢夺养分和生长空间,而且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产生了极大影响。

2.1.2 新品种培育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品种培育方面的应用丰富了农作物品种,为农作物种植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技术人员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具有观赏性的花卉中,不但丰富了花卉的颜色,提高了花卉的观赏性,还为花农创造出更多的收益。任何一种新品种的培育都具有针对性,比如相关部门开展的反季节农作物培育,满足了蔬菜在不同季节生长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蔬菜运输链条的长度,降低了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优质蔬菜。

2.1.3 防治病虫害

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在目标农作物基因中引入病虫害抗性外源基因的方式,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抵御能力。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病虫害是导致绝大多数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农户在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后过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不但增强了农作物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2.2 杂交育种技术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杂交育种技术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较长发展和应用历史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杂交水稻或杂交玉米种植中的应用起到了提高农户经济收益的积极作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对农作物中的同一基因进行相应调控,在保证基因独立性的前提下进行交配,不仅实现了从后代身上分离基因因子的目的,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我国农户接触杂交农作物的时间较长,所以绝大多数农户都能迅速接受并应用杂交育种技术[3]。

杂交育种技术作为一种操作方法简单且有助于农作物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2011 年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共同投资成立的杂交小麦种业有限公司,将杂交小麦优良品质的培育和推广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这一举动标志着我国的杂交小麦育种技术正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和应用阶段。

2.3 生物农药技术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地区在积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以及农业经济收入,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过量喷洒农药,虽然降低了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导致农作物内部农药残留过多,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对此,相关部门在生物农药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采取将农药研发融入生物技术的方式,不但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而且为农作物的生产营造了更加安全的环境。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能够促进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全面、有序发展。

2.3.1 昆虫病毒

此类农药是基于多角体病毒(NPV)以及颗粒体病毒(GV)制作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剂。现阶段,世界范围内此类病毒记载种类超过1 000 种,我国昆虫病毒记载种类约250 种。

2.3.2 细菌农药

细菌农药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应用范围较大,是全球范围内比较常见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借助苏云金杆菌预防菜青虫、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及马铃薯甲虫等,防治效果显著。日常生产中,此类孢杆菌对害虫肠道碱性蛋白酶进行降解,以损伤害虫肠道并将其杀死,直接破坏害虫内部系统实现杀虫的根本目的,还可缓解对植物的伤害。

2.3.3 真菌农药

真菌农药涉及的菌种主要包含白僵菌、多毛菌、绿僵菌及哈兹木霉等。当前,日常生产中白僵菌最常用,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中,如用于我国玉米螟与松毛虫、巴西小蔗螟及欧洲西方五月鳃金龟等害虫的防治。真菌农药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成效,可有效、快速地控制虫口,不会对其他天敌昆虫与有益生物造成伤害,在与其他杀虫因子的有效作用下保持物种多样性,与IPM宗旨保持一致,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植物保护中生物农药应用有明显的实用性与前瞻性,但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昆虫病毒、细菌农药或真菌农药性都有不稳定与不可逆性,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破坏。所以,后期要加强研究生物技术,扩大其应用范围,创造更多的应用价值。

3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推广应用措施

3.1 完善生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使推广体系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相关研究发现,如果金融支持不到位,各项软硬件建设就跟不上,无法发挥推广体系的作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与相关政策非常有必要,要全面落实到位,以此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推进提供法律支持,从法律层面保障农业技术推广行业稳定发展[4]。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为了降低体系成本,在全面保障农技推广机构员工工资、养老、医疗及失业等保险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所需项目成本与农技推广项目成本,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适当地降低成本投入。当前,农村农技推广系统设施条件建设中,应适当地增加办公、交通及检测设备等必要投入,完善服务必备办公条件、技术推广条件与服务传播手段等,在此基础上全面解决农村农技推广机构办公设施条件与交通推广服务能力差的问题。

基层生物技术推广中,信息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在基层生物技术推广过程中全面融合信息化建设,提升实际工作效率,有效节省人力成本投入。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政府部门要从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生物技术推广中全面扩大信息化建设范围。实际工作中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新组织形式的推广,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为顺利推广生物技术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生物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可利用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农民参与此项工作,增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生物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5]。

3.2 创新生物技术推广方式

3.2.1 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广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群体开始广泛应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利用微信获得各类信息的农民群体占比不断提高。生物技术中心正式设立农业技术推广账户,成本投入小、推广范围大、效率高且速度快。利用微信公共账户向农民快速传递相关农业信息,使其了解市场发展动向,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种类或项目。微信官网账号还可为视频内容匹配相应的图形,便于农民更好地理解,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以往公布的信息,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技术建议。同时,该账号还可促使农民实时沟通。不同农民有不同的农业技术需求,各社区也有不同的气候与种植条件,农技推广人员要为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其实际技术需求。

3.2.2 利用短视频推广

现阶段,智能手机使用群体不断扩大。日常生活中,短视频软件越来越重要,是人们日常分享、娱乐与学习的重要方式。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人员可通过拍摄视频,将最新的农业政策与技术即时、立体化地传播给农民,便于农民有效接收并传播此类有价值的信息。青年农民更能主动学习农技推广内容,可利用视频软件培养农技专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农技推广工作。

3.3 丰富生物技术推广内容

3.3.1 组织化生产与社会化推广相结合

农业生产组织可以很好地保障农业技术效率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推动力。政府要加快建设各类农业专家协会与合作社,积极组织农技推广,逐步形成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其对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补充作用,有效解决现阶段农技推广覆盖范围小的问题,全面满足农民实际需求。农业生产与社会化发展中,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构建各类合作社与工会,加强宣传。另外,要加强合作社与协会的管理指导,保障农业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农民,从农业生产到销售为农民提供完整的技术服务。在工具与技术层面支持创建社团组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定期安排专家解决协会发展遇到的各类问题[6]。

3.3.2 利用“农户+专业合作社”模式进行推广

日常生产中,政府部门要重视建立多元化合作社,扩大农业服务中心范围,为更多农民群体服务。政府要采用常规手段加强管理合作社,从生产前、生产中、销售、深加工技术与信息方面服务农民,基于“农户+专业合作社”推广模式全面整合各项资源。合作社布局直接关乎到农民切身利益,应全面了解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实际需求,加快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政府还要加大投资力度,为合作社及行业协会提供发展资金,促使合作社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7]。

3.3.3 激励农事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日常生产中要重视农事企业与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其积极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市、县、乡政府联合推动农技推广。一方面,创造机会促进农业企业对接科研成果,及时获得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带动农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效率。另一方面,协助农事企业及农民积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采用签订农业订单或创办农业协会等形式,保障产供销运作一体化,引导农民积极应用各类新技术解决问题,提高农民收入。还可应用当地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时发布农产品信息,加强农事企业推广。完善法律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农事企业生产行为的约束,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加强宣传推广,以此保障企业与农户实现双赢。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由于人口基数大等因素,我国的粮食需求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为了彻底解决困扰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粮食短缺问题,相关部门加大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中的研究应用力度。转基因、杂交育种等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进一步缩短我国农业种植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为现代化生态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