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素养培养在医学实验技术本科生中的实践

2023-01-11朱江张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素养

朱江 张萍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大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因此培养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世纪的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1],它旨在培养更加适应新世纪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需求的专多能、创新性的高层次人才[2]。2012 年9 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新成立了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0),学制为四年[3]。我校2013 年开办了医学实验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向是为医学实验和医学研究工作输送专业人才,因此科研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在突显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时,还要强调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实验室中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科研意识、科研精神和专业操守等符合实验室工作的职业素养[4]。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研素养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科研素养的课内多层次培养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精神、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敢于创新探索的求知精神、勤学好问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实验团队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感。在实验教学中始终强化并灌输实验技术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职业操守。

1.1 建立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意识

实验室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场所,良好的实验秩序是保障实验课顺利进行的关键。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比如不能把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上课时学生应穿着白服;实验课前要熟悉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不要随意走动、闲聊、大声喧哗等等,要求自觉遵守[5]。这样的要求往往不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我们把历年来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事件,造成严重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案例作为反面教材,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制度的重要性。自动自觉地遵守规则制度,逐步建立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具体考核的指标可以纳入平时成绩中。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先采用批评教育,后扣除平时成绩分值的处理原则[6]。

1.2 综合实验项目能力测评

我校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一直坚持以“淡化验证性实验,强化综合性实验”思想为指导,更新部分验证性实验或重复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7]。实行分组教学制,4 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在完成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实验结果进行思考,从原理上分析原因,而不是机械性地重复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勤学好问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实验团队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感。合作完成实验项目中,不认真操作、不能及时沟通、不负责实验态度的学生及时指正教育,否则扣分处理。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对实验所遇问题分析原因准确程度进行加分,并可以累加到最终成绩中,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探索的求知精神[8]。

1.3 严格实验效果的考核标准

我校的小组教学制每次上课人数不超过20 人,分成4 个小组,这让授课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验室表现都很清楚,有利于针每个学生在实验课堂中的实验效果进行考核[9]。具体考核包括实验过程中是否具备污染防护意识、安全意识;各步骤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实事求是;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对实验原理掌握是否清晰;是否能够根据实验具体情况调整实验条件等等。通过严格的考核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实验精神[10]。

2 科研素养的课外多角度培养

2.1 开展科研讲座

我校科研处会定期聘请全国专业领域内知名的教授进行科研讲座,这些教授都是国内外专业领域中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自身均具备高素质、高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科研上实力出众,讲座主要包括医学相关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等内容。我们专业培养过程中借助这个平台,要求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听3 次此类科研讲座,并上交心得体会及收获。一方面,讲座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开拓和丰富本科生的科研视野,建立一定的科研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对科研成就突出的专家十分崇敬,而他们自身的品格和个人修为也能直接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11]。

2.2 加入科研团队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就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加入本校一些导师的科研团队,在日常科研实验室的工作过程中逐步规范实验操作,建立科研意识、科研精神。进组的学生由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带教、研究生辅助的方式来培养,真正参与到科研实践中。首先,进组后的本科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科研实验室环境,熟悉导师的科研课题及研究方向,培养科研兴趣。然后,跟随带教教师或研究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实验技能。另外,对于能力较强的本科生鼓励他们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指导学生独立开展课题。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全面完善的科研实践能力[12]。

2.3 实习基地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与用人市场接轨,充分利用校外优良的实践教学资源,我校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每年4 月到次年4 月都会安排为期一年的实习期。对于实习基地,我们通常选择实力规模较大的生物试剂公司和科研院所及医院的中心实验室。这样的实习基地通常都具备较好科研条件,且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实习基地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顶岗式岗位轮换实习制”,无论到生物技术公司还是中心实验室,学生都会轮换至少四个岗位,独立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仪器使用、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等科研素质方面都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13]。

3 科研素养培养模式实践的优势

在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下,我校已有三批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一次性就业率均能达到90%以上。根据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调查反馈,我们针对科研素养培养这一环节的优势进行归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严格的课内训练有助于培养实验室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是一个很抽象且模糊的概念,是很难用实质上的一些标准来衡量的意识形态。在实验室内工作的职业操守,是科研素养培养的最基本道德底线。我校一贯坚持强化职业操守、恪守职业道德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一些工作行为意识、行业规范,这样的培养理念使毕业生受益良多[14]。在进行课内科研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增强了学生们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科研意识,这让他们无论是去实习实训还是进入到工作岗位都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综合实验项目的完成和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认真负责、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研精神,使他们在工作中能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负责的工作。另外,小组授课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强,展现了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个人修为。我们进行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通过行为规范和意识品德方面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总体达到93.6%。

3.2 丰富的课外训练有助于层次提高

我校重视课外科研培训工作,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人数达到81.4%。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学校为学生创造很多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政策。这在很多高校是难以实现的,他们的本科生基本没有机会进到科研实验室,更没有机会参与科研工作。因此,在我校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从大一就可以进入科研实验室,熟悉了解实验室工作规程,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从事力所能及的科研实验,到了工作岗位基本就能够直接进入实验室工作,很快地融入到工作中。通过课外科研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很大程度上受到讲座教授、导师、带教教师的影响[15],普遍渴望成为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渴望学历提高,因此有50%的毕业生选择报考研究生,并且其中80%左右能够成功考取研究生。对于接受过课外科研素养培养的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们,较其他专业学生,无论是素质和能力上都有明显提高,有助于学生学历层次提高[16]。

3.3 实习实训提升了科研素养培养的专业水平

采取“顶岗式岗位轮换实习制”的培养方式提升了科研素养的专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教育职业化、零距离对接就业工作环境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实习基地的密切合作,体现我校专业培养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体现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培养出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的技能型人才。这实习实训的过程中,32.7%的学生因实习工作表现突出,展现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毕业留在了实习单位工作。因此,此种实习实训培养模式的优势不仅表现在拉动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还体现出我们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专业型人才的水平。

4 科研素养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1 师资紧缺是限制培养模式实施的首要问题

科研素养培养模式中,课内培养实行小组授课制,一个班40 人的班级要拆成2 个小班分别授课,每个小班分为4 个小组完成实验项目。而我校目前的师资力量,授课教师需要重复两轮授课,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给学生的课程时间安排带来了麻烦。另外,课外培养科研素养过程中学生要进入具有独立带组能力的导师科研团队,每个课题组吸纳的人数有限。因此从两方面看,科研素养培养模式的实施都要求有一定的师资力量作为保障[17],这也是制约我校本专业招生人数的首要问题。

4.2 继续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的毕业生尚显不足。可能在培养过程中我们有时候还是较偏重于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在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18]。随着教育部四年制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创办,不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发生了变化,新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因此,完善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加强科研素养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4.3 针对学生未来发展开展个性化培养

在经历三届专业学生的培养后,我们发现在入学两年后,学生基本就能明确自己的发展去向。一部分学生准备继续学历提高考研,一部分学生则想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对于不同就业意向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培养模式上的挑战[19]。我们将对于想要考研的学生应加强外语、文献抄读、科研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实习偏重选择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对于想要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应加强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实习时多选择生物技术公司等技术应用型岗位。如此有针对性地改变课外科研素养培养和实习实训侧重方向,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避免了“一刀切”培养模式的资源浪费,将会更加迎合社会和就业的需求[20]。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操作体系的建立,加强科研素养培养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尝试、总结经验,已经逐步完善了我校富有特色的科研素养培养模式,力争培养出能够从事医学实验技术工作并具备医学研究能力,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医学实验室素养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医学的进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