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思政建设体会*

2023-01-11林海燕于京平于佳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林海燕 于京平 于佳宁

(1.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山东 烟台 264100)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既是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一环,也是介于基础与临床的一门桥梁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2020 年5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我们中药学课程组在原有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中药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中药学课程思政现状

《中药学》[1]包括总论和各论2 大部分。其中,各论部分收载的临床常用中药536 种(含附药),每味药需要掌握其主要药性、基本功效、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等内容。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忆牢固,往往出现不同章节药物混淆的情况。而且中药学涉及多领域的知识,知识面非常广。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自身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方能出色完成授课任务。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容易忽视中药所包含的文化属性。

2 中药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中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发现的,其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药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老药工对中药进行炮制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国工匠精神,中医在使用中药进行诊疗活动的过程中,有很多彰显“大医精诚”的典型案例。若能仔细挖掘就会发现,中药学的课程思政元素非常多。目前,我们已经挖掘了90 多条思政元素,基本做到每节课都有课程思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时政 在讲中药学的发展简史时,可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2016 年12 月25 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1 中药的名称 在讲具体中药时,有些中药的名称有一定的典故,可适度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药青黛和大青叶之间的关系,可引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原句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作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等。

2.2.2 民俗与中药 端午节有挂艾菖、熏艾以驱邪及祛病防疫的习俗,引出中药艾叶[2];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给学生介绍医圣张仲景用祛寒娇耳汤治病救人的故事,引出温里药。

2.2.3 民间谚语与中药“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引出采集时间的重要性;谚语“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引出穿山甲、王不留行的下乳作用;“下肢不能移,牛膝五加皮”引出牛膝“性善下行”的特点。

2.2.4 关于中药的古诗词 讲中药佩兰时,以屈原《离骚》中的诗句开场:“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讲中药山楂时,以清·杨静亭的《都门杂咏》中“南楂不与北楂同,妙制金糕数汇丰。色比胭脂甜如蜜,解酲消食有兼功”,引出山楂的来源有山里红和山楂2 种。

2.2.5 名医与中药的故事 讲中药学的发展简史,讲到《本草纲目》时给学生介绍李时珍用27 年立书的故事。讲到石膏时,结合石膏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近代河北名医郭可明及其团队的“抗瘟梦”,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2.3 大国工匠精神 在讲中药的炮制时,引入北京同仁堂药房恪守的祖训和信条“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并组织学生观看《本草中国》中巴豆霜的炮制过程,通过繁复费时的中药炮制工艺,让学生感受大国工匠精神。

2.4 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 讲到青蒿时,给学生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研发青蒿素的历程,突出其以身试药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讲到丹参时,介绍丹参滴丸是世界上第一个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草药制剂。1997 年,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认证,结束了中药只能以食品或保健品的身份进入发达国家的历史。

3 中药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我们在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1 育人目标

3.1.1 思想品德目标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

3.1.2 职业素质目标 具有医者仁心,尊重生命的职业责任。能积极运用中药,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作为自己的职业担当。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增强职业认同感。培育学生的传承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2 教学内容 立足学生辨证选药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国家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中药的创新发展成果等有机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领悟、升华,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3.3 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为载体,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归纳比较式等教学方法,建立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3.3.1 基于案例(CBL)法 通过简短的小病例,学生运用已学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四诊合参,准确辨证的基础上,运用单味中药或药对进行简单论治,逐步建立临床辨证用药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3]。

可选取名医的典型医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名医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如讲到安神药酸枣仁时,可引用药王孙思邈巧用朱砂酸枣仁治疗癫狂的案例。

3.3.2 讨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认同感。如:讲清热解毒中药时,可介绍该类中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方面的优势,提出:清热解毒中药等同于西药抗生素吗?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组内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任课教师做总结性发言,清热解毒中药与西药抗生素不能画等号。清热解毒中药除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外,还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发挥多靶点的治疗作用。明确指出中药和西药的理论体系不同,不能简单画等号。

3.3.3 归纳比较法 可采取横向比较,即同一章节内相似药物的比较,如金银花与连翘;纵向比较,即不同章节具有类似作用的药物比较,如黄芩、砂仁、桑寄生均可安胎,如何区别使用等。通过该归纳比较的方法,可使学生在求同存异中逐步建立临床辨证用药思维,培育学生的传承精神及求真务实精神。

3.4 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单纯考核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将课程思政指标融入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之中,检验学生思政德育目标完成情况,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考核模式,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诚信度和科学作风的考核。比如,在考核过程中发现雷同试卷,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4 中药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要点

4.1 做好课程思政的设计方案 根据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尽量做到每节课,至少每次课都要有思政元素的融入。在教研室集体备课时,有课程主讲教师将相应章节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及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介绍,然后在教研室内部展开讨论,经过不断完善,成熟后组织实施。

4.2 掌握好课程思政的时间 中药学知识点非常多,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时,尽量选取短小精悍的,不拖泥带水。这样既可起到思政效果,又不至于影响课程正常的进度,达到双赢的效果。

4.3 避免说教式的模式 中药学的授课对象是中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如果采取简单说教的方式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可在具体教学中,自然融入时政、名医典型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如在讲中药罂粟壳时,简单提一下鸦片与罂粟的关系,通过鸦片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及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4.4 线上线下相结合实施课程思政 除线下开展课程思政外,我们结合中药学(自建)慕课的教学特点与优势,搭建思政慕课线上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认识中药、学习中药、应用中药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中药学课程教育中的思政元素,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5 中药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5.1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均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学习基础知识,也能感受劳动人民在发现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等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更能感受历代中医药学家的用药如神和科学探索精神。

5.2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专业的认同感。学生能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4]。

5.3 使学生树立中医药专业自信 在课堂中介绍的医案病例,尤其是结合新冠肺炎期间的中医药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激发出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有了较高的中医药专业认同感,专业自信也不断坚定。

6 典型案例

6.1 精诚医署的成立与发展 经过了系统的中药学课程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常见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病证,并积极运用中药治疗临床常见的小疾病,学有所用。受课程思政影响,职业责任感增强,都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身边的同学解除病痛。在这种背景下,“精诚医署”孕育而生。

依托“精诚医署”,学生们制作中药香囊、药膳等,积极服务患者,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背景,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先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暨全省创业大赛(高校赛区)一等奖等荣誉。

6.2 大创项目助力传承与创新 经过系统的中药学学习,学生们感叹中药神奇功效的同时,积极运用所学中西医知识来验证中药的功效。借助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积极申报课题。近3 年,中医学专业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8 项,对学生的传承与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若能适时开展课程思政,会使学生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与达成,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吉林省一温专业建设点
——通化师范学院中药学专业简介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