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之谷”小米

2023-01-10周满茹

家庭医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粟米肠胃南瓜

周满茹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谷即指稷、麦、稻、黍、菽,其中“稷”就是小米。小米在古代一直是北方地区的重要食粮,为食药两用的佳品,有“肾之谷”的美誉。

小米营养十分丰富,含有胡萝卜素、淀粉、无机盐、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锌、铁、钙、锰、碘等多种微量元素成分,还含有类雌激素物质,有助于女性美容;小米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很快得到调养。因而北方产妇坐月子都喝小米粥,被称为“月子米”;小孩辅食也常喝小米粥,被称为“宝宝米”;老人及病后恢复也常有它的身影。尤其小米煮粥,待几沸之后,上面浮一层酽滑的膏油,即为米油,俗谓米汤油,性味甘平,滋阴营养力更强,被称为“代参汤”,清朝医家王士雄赞日:“米油可代参汤。小米为谷中之良米,蒸食最益力,煮食最益人。”

小米既是最益人的粮食,又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浊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中药大辞典》亦载,粟米俗称小米,别名白梁粟、粢米、粟谷、黄粟等,我国北方广为栽培。其性凉,味甘咸,人肾、脾、胃经,具有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等症。《名医别录》记载,粟米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粟米所含的白瑞香苷可降低血液凝固性,能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有抗菌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等致病菌。

《中药大辞典》中还汇集了粟米治病的古方。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粟米半升,杵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食医心镜》)。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食医心镜》)。治孩子赤丹(丹毒色纯赤者)不止:研粟米敷之(《兵部手集方》)。治汤火灼伤:粟米炒焦,投水,澄取汁,煎稠如糖,频涂之。能止痛,灭瘢痕。一方半生半炒,研末,酒调敷之(《崔氏纂要方》)。

民间亦有小米治病的常用验方。治鼻血不止:用粟米粉小火煮沸服用。治眼热赤肿:用粟泔汁(淘粟水)沉淀,加生地黄等分,研匀摊于布上,方圆约二寸,加热后贴目上熨敷,药干即换。注意加热不可太烫,防止烫伤。治疳疮月蚀(多由风湿热毒熏蒸所致,癥见耳廓上生疮,痛流黄水,时发时愈):用粟泔汁沉淀后敷涂于患处。

小米中有一个品种,叫龙爪粟,学名穆子,各地亦称鸭脚粟、鸡爪谷、拳头粟等,有“黑珍珠”的美誉。性温,味甘,人肺、胃经。它不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胆碱和亚油酸,还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机硒、锶、铁、锌、锂、锗,并含有19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特别是含有丰富的锶、硒、维生素E等抗衰老物质,能补中益气,厚肠胃,对养胃消暑、肠胃腹泻等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下面再推荐一款食疗美食——小米南瓜鱼丸汤。制作方法:取去骨的龙利鱼一条,切小块,加一点肥肉,亦切丁,同人搅拌机中,加一个蛋清和少许淀粉水,少放一点盐、料酒,打成糊。取出,手抹点油,挤成丸子,人开水锅中煮开,撇去浮沫,煮熟备用。另锅加入蒸过的小米,熬成粥,再加入南瓜蓉,煮沸后改小火,再放人鱼丸,加点绿叶蔬菜、盐,出锅装汤盆,放一点枸杞子点缀。此汤能增强脾胃之气、养心安神。小米和南瓜都为健脾之物,相须为用,有辅助降糖的作用,并可补钙,强筋壮骨,还有美容的作用。此汤黄、白、绿、红相间,有淡淡的甜味、小米的清香、鱼丸的海鲜味,真可谓色、香、味俱佳,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试着做。

猜你喜欢

粟米肠胃南瓜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调理肠胃,自灸也有效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19岁的夏天和10本日记
晨起别忘喝杯温水
写给粟米的日记
我们都有过的1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