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普通高校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思维培养方式的探讨*

2023-01-10辛杰张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辛杰 张波

(临沂大学药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中医思维是指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去认识世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诊治疾病,并按照学习中医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实践行为和文化环境等要求,创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传承模式[1]。中医思维是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哲学思维、象思维、司外揣内思维、类比思维、中和思维等多种思维的概括。中医思维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中药学专业区别于其他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内在核心,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上层建筑”。因此,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思维至关重要。

随着国家不断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全国众多地方普通高校兴办中药学本专科专业,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特色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中药学专业学生与其他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相同。进而导致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成为普通理科生,严重缺乏中医思维,缺乏“中药味”。因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中医药类高等院校一流中药学专业为参照,综合发展完善软硬件条件,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发展中药学专业的必由之路。

1 中药学专业中医思想培养不足的原因

中医药学是经历数千年积累而发展起来的经验医学,实践性极强。在传统中医药高等院校中,由于其具有中医学专业且通常附属中医医院,在师资力量、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因此,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思维易于培养,从传统中医药院校毕业的中药学专业学生往往会带有较明显的“中药味”。比较而言,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情况略显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缺乏培养意识。地方普通高等院校通常没有中医学专业,仅有中药学专业,而中药学教师虽在学习期间受到中医思维的教育,但往往受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影响更大,系统掌握中医药理论教育的能力不够。比如往往仅有担任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是科班出身,而通识必修课或专业基础课程则由校内相关专业教师担任。(2)整体文化氛围不足。中医药类高等院校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学校核心专业,重点发展,且全校多数专业相关性较强,从而使整个学校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中医药气息,学生也会潜意识的给自己带上“中医药人”的标签。而非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则多数为综合性大学,学校专业数量众多,且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中药学专业学生往往受现代科学思维的影响较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思维的认识相对偏少。(3)缺乏“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中医药类高等学校都有其附属中医院,是最适合培养中医思维的实践基地。而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的中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多是现代化的制药企业,普遍偏重于科学思维或西方医学思维。

2 加强中医思维培养的措施

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或者说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在有限的大学学习期间,应充分挖掘更多的机会和切入点,让中药学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感受、体会、训练、养成中医思维。因此,中医思维的培养应当贯彻大学始终。具体可从以下多个环节进行。

2.1 专业宣讲专业宣讲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专业负责人通过系统全面而又清晰地介绍中药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毕业要求以及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等,可以使新生对中药学专业有一个整体认识,对整个大学4 年有所规划,对未来的理想工作有所期待。在专业宣讲时即应该强调中医思维对本专业的重要意义,强调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专业。部分学生对中医药学的迷惑可通过举例振奋人心的事,如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中医药立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2.2 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最直接的途径。通过课程建设将中医思维导入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养成十分有益。多位学者亦分享了将中医思维导入中药学专业课程中的丰富经验,沈岚等[2]通过“对重点教学内容整体规划,设计导入型思考题,在讲授中找准中医思维的切入点”等方法将中医思维贯穿中药分析教学案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王晓琴等[3]通过“营造中医药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融入朴素唯物主义观、加强教学实践与文化宣传”等措施,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充分融入中医思维,效果显著。

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大学期间学生自由时间较多,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可以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中医中药,在生活中慢慢培养中医思维。作者认为,培养中医思维,除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外,更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及中医经典课程建设。中医思维几千年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儒家的“中庸之道”等)的深远影响,如果远离了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医思维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此外,中医药经典(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是历代医家思想、观念和经验的传承与总结,熟读经典,对理解和体会中医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文化氛围建设大学以前的教育模式为应试教育,学生从启蒙阶段即开始经受数理化的熏陶十几年,思维方式也多是现代的科学思维,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将中医药思维强加在大学生身上是不可取的,学生也不会理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思维的改变需要循序渐进,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和锻炼,另一方面应使其感同身受,在充满中医药文化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医思维。

中医药文化建设可通过组建相关社团,如“本草社”“中医药兴趣社”等,以学生自己为核心组织发起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兴趣爱好成为学习的动力。临沂大学药学院在中药学教研室主任指导下成立了以中药学专业学生为核心的“中草药兴趣社团”,该社团自成立以来十分活跃,自发组织了多种中医药宣传活动,如腊叶标本展、校园药用植物采集等,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知识竞赛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有效方式。开展中药学相关知识或技能大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如各种“中药鉴别竞赛”“中药炮制技术技能大赛”等,可供借鉴。

2.4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中药标本馆(或中药博物馆)和中药园是中药学专业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场所,是中药学专业的“基本配置”。中药标本馆多陈列中药腊叶标本、浸渍标本、生药标本、中药饮片、中成药标本及其他中医药相关的场景、文物、音像视频等,散发着浓厚的中医药气息。学生通过参观标本馆,一方面可以加强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置身于中医药氛围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洗礼,通过将课本知识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和体会中医药思想。中药园是中药学专业学生辨识、栽培与管理、采收与加工药用植物的实践场所,同时也是渗入式训练中医思维的场所,如通过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的栽培区域选择来阐释“阴阳学说”;通过乔木、灌木、草本、水生、陆生植物的整体栽培规划来介绍整体思维;通过植物园管理者与植物园的关系来分析“天人合一”思想等。

中药制药企业、中医院等实习单位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理想单位,应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发动校企合作,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如临沂大学中药学专业,积极与本市中医院和地方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并成立理事单位,协同培养中药学专业人才。

2.5 加强教师培训任课教师本身就是思维物化的载体,是思维的传播者。加强任课教师(包括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师)中医思维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现在高校的评聘制度多以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为指标,导致大量教师将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科研工作往往利用的是现代科学思维或是西药研究的思维,导致中医思维弱化,不用则退,久退则废[4]。因此,中药学专业相关教师应加强经典的学习,加强实践,加强中医思维训练,保证自身拥有较纯正的中医思维,方可教好学生。

3 总结

中医思维是中药学专业区别于其他药学类专业的“内在本质”。教育部制定的《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亦明确强调科学思维与中医思维的“双思维并重”。因此,加强培养和锻炼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思维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缺乏经验和条件的非中医药类高等院校中。本文提出通过加强专业宣讲、完善课程建设、提高文化氛围建设、增设实践基地、加强教师培训多种途径来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思维,以同道供借鉴。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吉林省一温专业建设点
——通化师范学院中药学专业简介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