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与引导教学模式在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

2023-01-10赵培源刘喜红侯俊林杨丽萍李晓冰李新民刘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实验课选题教学模式

赵培源 刘喜红 侯俊林 杨丽萍 李晓冰 李新民 刘征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自主制定与规划学习目标、积极并有效使用学习方法以及主动监控与评估学习过程的能力[1]。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教育部也印发通知,要求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表示大学生入学初期就要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5+3 一体化/中医儿科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探索性、开放性实验课程,课程要求指导老师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开题等实验环节,体现了学生高度自主的特点,对培养医学类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传统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验课是中医学本科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课的有利补充,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1.1 实验内容固定 教学模式单一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中,实验内容设置较为简单,学生大多仍是遵循“照方抓药”的原则,以教材为中心,进行验证式实验模式。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多是讲授和演示为主的“填鸭式”教学[4],即教师先按照实验教材向学生们讲解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接着由教师向全班学生示范具体操作过程。实验过程中,实验试剂、器材均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学生按照教师所展示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分组进行实验,再按照实验报告册上的固定格式完成实验报告册。这些实验操作步骤往往比较简单,实验动物有限,实验中通常是由组内的2~3 人进行操作,其他学生只能观看或是写实验报告。在这样的传统实验课上,大多数学生仅对实验动物、实验操作感兴趣,他们只关注于是否能得到与实验课本上一致的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实验报告能得多少分。对于教师讲解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则是一知半解,不能有效地对实验内容进行掌握,不能将实验内容和实际运用有效地联系起来。在实验过程中缺少实践创新的机会,对遇到的问题也不能独立进行思考,也很少会有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最后的实验报告也仅仅是将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等一一列出,学生甚至相互抄袭而交差,往往对实验结果不加以讨论和分析,很少有自己的想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1.2 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高校的课程一般由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组成。许多中医院校都已经开设多门实验课程,然而受到重理论、轻实验思想的影响,包括师生在内的很多人对其重视程度不够[5]。首先,学校对实验课安排的课时较少,实验成绩对课程最终的成绩影响很小,往往是应付了事。其次,对实验课的考核也比理论课宽松很多,学生只要参与实验课,不管有没有亲自操作,只要有实验报告的书写,就可以拿到分数,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是马马虎虎操作或不操作,抄袭其他学生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即可蒙混过关,获得实验成绩。最后,教师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往往是照本宣科,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上的内容完成实验,对学生强调的往往是再次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或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缺少实验设计和探索,导致学生认为实验课仅仅是附属于理论课程的一部分,仅仅是对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传统实验课不仅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使实验课的教师缺乏改进和加强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1.3 实验时间短高校每门实验课的课程往往由多个不同的实验组成,而高校对实验课安排的课时又较少,导致每个实验留给学生的时间严重不足。学生每次实验课基本处于被“满堂灌”的状态,这次实验课刚刚结束,下次实验课又要开始新的实验内容,学生除操作之外没有更多时间去消化、思考和查阅资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疲乏的状态,对实验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只是顺从地去模仿实验操作,去验证实验数据。从而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开设实验课的目的。

2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科研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无法适应教学需要,急需新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开放性实验是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产生的。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为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开放式实验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创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式[7]。该课程颠覆了以往实验课的授课模式,与研究生的项目研究流程一致,以学生高度自主为特点,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该课程是一个跨学期的课程,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设计探索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验课结束后,授课教师会积极鼓励和引导本科生用自己的实验结果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苗圃等实验项目,参加全国基础技能大赛等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引导策略

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阶段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实施中,指导老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指导老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转变认知思维,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观。

3.1 教师的教学模式转变工作带教老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中西医学理论知识、现代研究技术,独立开展中医药实验研究,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施。教师将实验课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而带教老师则负责课题每个环节的考核工作,对每个环节的结果给予积极引导和纠偏。

3.2 帮助学生转变认知思维有些大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与他们的认知思维有关。因此,要转变学生的认知思维,引导学生重视创新而非模仿。近年来由于受实验时间和进度限制,在实验课程中,实验内容被倾倒式传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8]。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就是这样的模式,不需要自己动脑子,查资料,只需要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就行。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在开课之前,会通过课程宣讲的模式,向学生介绍开放性课程的理念,由带教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初步转变学生的认知思维。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如引导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自己查询作图方法等加深其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达到转变学生认知思维的目的。

3.3 激发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性的主要手段。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分为多个环节,首先是自主选题阶段,要求组内10 名学生结合其学习兴趣及自身知识的储备进行自由选题,并通过查阅文献先自行评估自己的选题是否符合科学性、创新性、需求性导向及可行性原则,然后确定其中一个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带教老师能对自己的选题进行点评并最终选择自己的课题,他们往往带着极大的兴趣去用心的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选题。待选题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书写并提交实验耗材表,需要学生根据查阅文献及其他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写明实验步骤,在一定的经费内自己准备实验材料等,大多数学生想到要一步一步地验证自己的想法,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兴奋性去实施。其次,教师会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预实验和正式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往往是教师先示范实验操作,学生跟着操作,对于其中的细节并不深究,而本教研室的课程需要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逐步进行操作,这时学生们会发现实验步骤中的诸多问题,也会发现之前实验设计不完善的地方,多数学生往往会在实验结束后自行查阅文献和资料,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本教研室还通过结题报告的书写及答辩环节使学生们对这一段时间的实验成果进行整理汇报,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站在多个专家面前进行成果汇报及问题的回答,对他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本教研室还通过多维度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结题报告的书写、汇报专家打分、组内互评等,避免了传统实验课中只看实验报告的单一考核模式,也让学生们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实验课结束后,教师也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验成果参加学校的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创新竞赛,参加全国的基础大赛,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观带教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观。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想要在这一实验课阶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观,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个跨学期的课程,课程设置为40 学时,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帮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观。大三学生的知识储备毕竟有限,他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有限,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课程中的多个环节进行把关,对每个环节的结果给予积极引导和纠偏。通过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执行,挖掘学生的潜能,循序渐进的一步步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观。比如,在选题阶段当他们查阅的文献不全时,教给他们查阅文献的方法;在正式实验时,对他们的实验操作细节进行提醒;在结题报告的书写中,纠正他们作图不规范的地方;在答辩环节,给他们的汇报进行点评。在整个过程中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毫不吝啬地表扬,对做的不到位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鞭策。

自主性是国内外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4]。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通过自主与引导教学模式这一途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这一实验教学已开展了5 年,获得了全校师生的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主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有重要的意义[9],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随着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最终一定能够达到实验课的目的,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实验课选题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有趣的实验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