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式”管理在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实践

2023-01-10孙岩迟春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医学教育全科

孙岩 迟春花,2

医学教育的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终身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医学教育包括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1],高质量的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是医务人员良好的起步和坚实的基础,而对于职业生涯来说,继续教育才是重中之重,是在这三个阶段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但由于缺少系统性的督导管理,也是最不容易进行同质化管理的一个长期的过程。作者尝试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分析本单位在开展面向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结合管理学的理论,对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并为全科医学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提供借鉴。文章主要以培训/进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为例,统一称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重点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管理者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如何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质量。

1 继续医学教育在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领域的指南更新和新技术的更迭,继续医学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从1987 年,有学者就提出“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化势在必行”,表示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是实现卫生发展战略的需要,如果任何一个国家不重视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其整体卫生技术发展将很难进步[2]。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是培养高质量医务人员的重要保障[3]。2000 年颁布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2012 年颁布的《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于建立健全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2011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应根据区域、城乡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措施[4]。

区别于本科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不同阶段的教育过程,以自我学习为主,是基于需求的一种学习过程[5]。全科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继续医学教育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由于全科医学学科涉及的疾病种类多,在本科医学教育中,主要是以广覆盖为主,是打基础的阶段;而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相对于其他专科有专业方向可以选择,全科医学学科的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仍旧以常见疾病为主,需要更大的知识储备量和更多的常见症状的处理、分析技能。随着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开展,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又对全科医生的继续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继续医学教育阶段,是全科医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对于全科医学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2 全科医学学科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可以看出,继续教育在国计民生层面的重要意义,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难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需求,也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调控[6]。在针对全科医学领域的继续教育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体系庞大,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医生数量也较多,导致受教育者的需求多样性;此外,因全科医生的工作性质多样复杂,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因此也难以在同一时期开展集中的面授培训。同时,作者在工作中也了解到,有很多继续医学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目标,仅是医生获取学分的途径而已。

2.1 教育者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效果难以保证

在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未设立教育者的准入标准,因此培训的内容和质量难以达到同质化。因此,受教育者虽然参加了同等时长的培训课程,但培训的收获是不同的。

此外,我国全科医学学科起步较晚,这就导致了全科医学学科的教育者有很多是从其他专科转岗为全科医生的,或在培训中直接邀请其他专科的讲者进行相应学科内容的授课。因此,难以在培训中展现学科所特有的全科医学临床思维。加之其他专科的医生对全科医生工作范围和具体内容并不熟悉,导致培训内容与全科医生的实际工作有差距,很容易就把全科医学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做成了各个专科的综合培训课程。

2.2 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不高,培训流于形式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部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热情不够,学习的课程与实际需求脱节,只是为了“凑学分”而完成培训,走形式而已[7]。此外,基层医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往往是偏重临床实践,对前沿知识的接受度不高,也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之一[8]。还有一些受教育者完全忽视了继续教育的意义所在,请人代替刷卡、代替签到,仅仅是为了获取学分而已,也造成了很多培训班上半年人满为患、下半年无人问津的局面[9]。

受教育者参加培训“走马观花”的原因,除了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以外,还可能与没有真正融入到集体中有关,培训管理松散会使得受教育者将自己置身事外,仅仅作为旁观者而非“主角”来参加培训。

作者在本单位开展的面向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也看到一些参培医生只在签到的时候出现而整个面授培训过程中缺席、一人负责多个医务人员的在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答题并获取学分等现象。在与参培全科医生的交谈中也了解到,参加培训的选择依据,也经常以该项目是否有学分为依据之一而非关注培训内容。

2.3 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不够,考核形同虚设

文献检索发现[10-12],关于继续医学教育质控和评估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从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及面向学员的调研,可以看出强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开展的一些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涉及到管理的工作很少,基本上只负责签到与领取学分两个部分,通常在整个培训过程都没有太多管理者角色的参与。而关于考核,往往也只有培训结束后问卷调查的填写或者几道考题的提交,更多的作用是为了应付培训项目执行情况汇报的需要,而对于检验实际学习效果的帮助并不大。此种考核,对管理者和受教育者而言都是一种负担。

3 从管理角度探索解决思路

影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施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主办方学术地位、师资阵容、课程内容、培训场地等,在此就不逐一加以分析。本文重点从管理的角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提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质量的思路和措施。管理方式在保障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值得从事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研究。

3.1 优化教育者的“备课”管理

正如前面所述,教育者的非同质化是影响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对教育者进行“师资培训”是值得考虑的一个环节。作者从近年来所参与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如下。

3.1.1 课程设计

围绕受教育者的需求,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框架,从课程的形式到内容,从授课题目到表达方式,均做出详细的、合理的计划。如临床思维能力培训,采用工作坊形式,重点讲解临床实际案例;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则采用角色扮演形式,突出医患交流能力的实战演练。

3.1.2 课件审核

课件的制作从一定程度反映了教育者对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程度。作者了解到,有学员反映其参与过的部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课程是“东拼西凑”完成的,因此培训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而认真研究受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为此量身定做出的课件,则会让受教育者更有兴趣参与培训,更能在培训过程中输出所学知识,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因此,由管理者提前审核所有培训课程的课件,有助于保障整体培训的质量。

3.1.3 组织集体备课

由于教育者大多身兼数职,很难从头至尾参与一项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特别是持续1 天以上的培训课程,因此,常常是教育者到了预计时间才到培训现场,讲完课就离开。因此,整体培训课程很难有内在的联系性。此外,还有可能出现一些年轻的教育者经验不足、授课内容与课程框架的要求不一致等情况。因此,培训前的集体备课意义重大,能够使每一位教育者对整体培训框架有所了解,对于自己负责的部分更加清晰,也能提前了解教育者的授课水平。鉴于目前很多会议改为线上举办,集体备课也更容易在线操作。

3.2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过程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过程管理往往容易被管理者所忽视,可能与传统观念中成人学习应该具有自主性有关。然而,科学的过程管理是助力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重要环节,能够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继续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均有获得感。

3.2.1 培训前的合理分工

一场高质量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除了教育者扮演重要角色以外,组织管理者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培训开始阶段,就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并互相协作。对于教育者的沟通联系、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受教育者的招募和管理,均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对接。

3.2.2 设置“班主任”的角色

如同在校教育模式一样,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过程中,如果采用“班级式”管理,将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加有凝聚力和体验感。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或兼职班主任的角色很重要,是认真做好班级的组织管理工作、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13-15]。同样,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也可以采用班主任管理的模式对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过程进行有效管理[16]。

作者通常在培训管理过程中担任“学术班主任”的角色,主要负责与教育者进行培训相关工作的沟通,并负责协调受教育者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与课程有关的问题。此外,培训开展过程中一般还会设置“生活班主任”一名,负责协助处理如酒店预订、交通出行、发票管理等其他事宜,有助于建立与学员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情感的投入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之一。

3.2.3 严格执行签到制度

依据《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标准》的规定,要在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过程中,通过签到表、反馈表等文件,为培训工作进行详细记录。为确保学习质量、提升学习效果提供保障,并且在监督、评估继续教育效果时,作为查询依据[17]。

因此,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每半天签到的制度,并在培训过程中记录人员进出情况,可以采用人脸识别系统,杜绝代刷卡、代签名等现象。如举办在线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可以采用培训课程中不定期弹出签到窗口的形式,用以实时了解受教育者是否为在线学习;如受教育者人数不多,也可以采用要求受教育者全程开启摄像头的形式。经实践,开启摄像头听课的受教育者,能够更集中精力参与到培训内容的学习中;而管理者也能够很容易记录出勤情况,以及通过观察听课状态来了解听课效果。

3.2.4 关注受教育者的“输入”和“输出”

通常,受教育者在培训过程中都是被动的,一方面单向的知识输入会使整个培训过程比较枯燥,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培训过程的参与感不强,很难主动、认真参与培训。因此,在培训课程设计时,可以使受教育者参与到培训过程中,以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形式强化受教育者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培训结束之前,安排受教育者的展示尤为重要。从培训开始就布置任务,要求受教育者在培训结束后完成“当堂作业”,会使整个培训过程更有意义。

3.2.5 管理分层,设置组长

在作者参与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通常会依据总人数将受教育者分组,将与培训相关的一些管理权交给组长,一方面可以更容易进行分层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增加组长的责任心,进而加强整个小组的熟悉程度和凝聚力。同时,在完成“当堂作业”过程中,便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及展示,有利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容易加深在培训班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增加受教育者持续地、系统地参与培训的粘性。

3.3 注重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后的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是学习的起点,而非终点,通过培训来复习遗忘的知识或学习新知识,都是很难在短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需要受教育者通过完成更多的学习和探索才能够加以理解和掌握,以最终达到可以运用到工作中的目的。因此,培训后的持续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3.3.1 完成培训后反馈和作业

培训后对整个管理和教育者的反馈是促使受教育者思考的一种方式,而培训后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让受教育者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同时这两项也是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留档的必要内容。管理者通常会要求教育者针对课程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采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常用的“学习计划”和“反思日志”模板,对作业进行具体要求,与常规的反馈问卷不同,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培训内容和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需要通过思考和进一步学习才能完成。

3.3.2 将已学内容进行转化

培训结束后,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会逐渐减弱,因此,可以制定培训后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目标,并设定一个“回访”日期,了解受教育者参加培训后的变化,是否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工作中可以用到的技能。如参与全科医学带教师资培训,可以“回访”其是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件撰写、进行带教演练,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等。使受教育者在培训之后,仍然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这就可以让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得以最大化。

3.3.3 为优秀的受教育者提供平台

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中,优秀师资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上述培训形式和技巧,在受教育者中选拔出优秀代表,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努力将受教育者培养为教育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在作者参与的继续医学教学培训班中,会在项目结束后,通过回访等方式,持续了解受教育者的能力提升情况,为优秀者提供在其他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活动中担任助教甚至教师角色的机会,大大提升了受教育者的学习动力和荣誉感,特别是在“师资培训”方面,已经从受教育者中培养出了多位师资骨干参与到后续课程的授课中。同时,也提升了其他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在身边榜样的带动和激励下,变得更加努力、认真。

3.4 充分利用管理辅助工具

随着科技进步,很多管理工作不需要单纯依靠人工来完成,可以借助更多的辅助工具来减轻工作量、完善管理效果。如签到打卡程序、人脸识别系统、直播互动平台等,为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的新阶段,很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形式在逐渐变化,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特别是近几年,很多项目由线下转为线上开展,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微信平台、慕课等,都凭借各自的优势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进行不断创新与融合,减少人力成本,节省时间,并且便于数据统计、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准度[19-21]。

从近几年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的经验来看,在面授形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采用云平台等形式,可以很好地进行代替,还可以通过直播互动、回放等形式弥补在线形式的不足[22]。

4 结语

继续医学教育是伴随医务工作者的一项必要的、重要的工作,在资源越来越丰富、培训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如何能够保证质量、提升兴趣,并能够达到培训效果,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全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继续医学教育对全科医生而言是职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催化剂,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注重每一次培训过程的管理,让全科医生能够在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提升医疗水平,最终为广大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

在开展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班级式管理”的模式,通过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评估,来更好地促进提升规范化培训阶段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医学教育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