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体会*

2023-01-10刘全喜张义军李成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补骨脂参苓白术散

刘全喜 王 微 张义军 李成卫

(1.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消化科,北京 100039;2.北京市朝阳区金盏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18;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桔梗组成。原方为散剂米饮调服,可以做成丸药吞服,也可以作为汤剂水煎服。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主治脾气虚弱挟湿,症见四肢无力,形体羸瘦,脘腹胀满,食纳欠佳,大便溏泻,面色萎黄无泽,舌苔薄白腻,脉象虚缓者。也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面色萎黄,毛发枯槁无泽,不思饮食,少神,睡梦纷纭、易惊,或脾虚水肿,或妇人脾虚带下,色白,绵绵不断。现代临床报道,本方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如功能性腹泻[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胆囊切除术后腹泻[4]等,亦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贫血等属脾虚夹湿证者。

本方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全方可拆分为3 个部分:第1 部分为参、术、草,为四君子汤补气的主要部分,健脾益气。第2 部分是止泻作用的药物,可分为2 组:山药、莲子肉、茯苓、炒白扁豆、薏苡仁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砂仁芳香醒脾,开胃助运,并可止泻。第3 部分为桔梗,载药上行,达上焦以益肺气,肺气充足,通调水道之功能方可正常运转、利于祛湿以健脾。另外,桔梗本身还有清肺化痰之作用。此方对慢性咳喘患者、肺病及脾、肺脾两虚患者,症见久咳不愈、痰多白黏者,亦颇为相宜,为培土生金之法。诸药合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在临床处方加减时,亦多从这3 个部分来进行相关的加减:(1)根据脾气亏虚程度,选择党参、太子参、生晒参、西洋参等不同的参类,也可以用生黄芪来代替参类;若气损及阳,可合用或换用理中汤[6]、附子理中汤、四神丸等温阳止泻汤药。(2)根据腹泻轻重,除可将本方淡渗利湿组药物加量外,在泄泻严重、可能导致津液亏耗等情况下,可加用赤石脂、肉豆蔻、石榴皮、芡实等涩肠止泻药物,先对症止泻,为后期辨证论治提供充足的时间[7];还可根据病邪性质,选用苍术、厚朴、白蔻仁等燥湿止泻药,或葛根、黄芩、黄连等清热燥湿药物;在伴有便前腹痛时,考虑肝郁乘脾,可合用痛泻要方柔肝止泻。(3)针对慢性咳嗽患者,在桔梗基础上,选加五味子、干姜、细辛、陈皮、半夏等药物,取外台茯苓饮、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之意,以健脾益气、温中化饮[5];伴有肺部痰热表现者,亦可加用黄芩、瓜蒌、浙贝母以肺脾同调[8]。《医方集解》[9]中记录的参苓白术散,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多一味陈皮,对脾虚伴有胃脘胀满者,有健脾益气、理气除胀的作用;因脾虚患者多伴有纳呆、胃脘痞满不适,故笔者更喜用《医方集解》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的作用,并在补脾气同时有补肺气的作用,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慢性咳喘肺脾两虚证的常用方剂,是“培土生金”法的代表方剂。长期腹泻患者病程长,患者多伴有腹痛症状,也有无明显腹痛表现者,泄泻呈间歇性发作、多在进食生冷刺激食物后症状加重,多由脾虚、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不能运化的水饮化为湿浊,水谷精微不升反降、下行发生泄泻,故在一般治疗同时,需要避免进食冷饮、水果或油腻食物[10]。

1 病案举例

案1 男患者,河北人,18 岁,2015 年8 月3 日初诊,节气:大暑。主诉:腹泻1 个月。患者平素大便次数偏多,近1 个月因天气炎热,进食水果、冰饮等生冷食物后出现腹泻,在诊所就诊,考虑为急性肠胃炎,给予抗生素及肠胃康等清热化湿中成药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理想。现症:大便稀薄,每日3~5 次,晨起、饭后即需如厕,大便前无明显腹痛,食欲正常,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无胃脘胀满,睡眠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濡缓。西医诊断:慢性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辨证为脾虚湿阻证。考虑患者平素脾气亏虚,本次进食寒凉食物、再伤脾胃,升清作用失司,清阳不升,水谷精微化为湿浊、下走肠道,故而至泄泻。治宜健脾渗湿止泻。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10 g,白术15 g,茯苓20 g,炒扁豆10 g,陈皮10 g,山药10 g,莲子肉10 g,砂仁5 g,炒薏苡仁10 g,桔梗10 g,吴茱萸3 g,生杜仲10 g,补骨脂10 g。7 剂,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

8 月10 日二诊,患者未再进食水果等生冷食物,泄泻有所好转,大便成形或偏稀,每日2~3 次,食欲尚可,睡眠佳,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上方去吴茱萸、补骨脂,继服7 剂。

按语:本案病机为生冷饮食伤及脾气导致脾气亏虚、运化无力,故有大便稀薄、便次增多、饭后如厕等表现;加之病程较长,脾阳、肾阳亦有受损,故出现病程缠绵、晨起腹泻。治疗宜以补脾气为主,选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补脾气兼利湿邪;另外,在单纯补脾气的基础上适当佐助吴茱萸、补骨脂、生杜仲,取四神丸之意以温肾暖肝、益火生土,提高治疗效果。复诊,腹泻症状明显好转,此时,不可固守 “ 效不更方”,应当 “ 中病即止”、预防 “ 壮火食气”、损伤气阴,适当减除吴茱萸、补骨脂,仅留一味温而不热的生杜仲以起到 “ 少火生气” 的妙用。待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后,亦须将二诊药物减量或制成丸药巩固月余,即行 “ 汤半丸缓” 之法,以达到善后固本的目的。当然,痊愈后亦当减少生冷类食物摄入以防病情反复。

案2 男患者,北京人,47 岁,2018 年10 月13 日初诊,节气:寒露。主诉:腹泻2 周。患者大便稀溏多年,每于进食生冷、或腹部受凉后出现腹泻,间断应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黄连素等药物治疗。2 周前夜间睡眠时腹部受凉后出现腹痛、腹泻,在社区医院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给予左氧氟沙星片、蒙脱石散、参苓白术丸等药物口服后症状缓解不理想。现症:大便稀溏为主,前2 次有水样便,每日4~6 次,且大便急迫感明显、脐周疼痛即需如厕,肛门轻微灼热感,食欲尚可,但因进食后腹泻加重,故不敢多进食物,口苦口干,睡眠基本正常,小便正常,舌质淡、暗,苔黄腻,脉沉细、小数。西医诊断:急性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脾肾两虚、兼夹湿热。治拟补脾益肾为主,兼清利湿热。处方: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具体处方:党参10 g,白术15 g,茯苓20 g,炒薏苡仁20 g,炒扁豆10 g,山药20 g,莲子肉10 g,砂仁5 g,陈皮10 g,桔梗10 g,吴茱萸3 g,五味子10 g,补骨脂10 g,马齿苋30 g。7 剂,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

10 月21 日复诊,患者泄泻有所好转,每日2~3次,便前腹痛,无明显口干、口苦,无肛门灼热,食欲欠佳、胃脘胀满,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上方去马齿苋,加焦三仙各10 g,继服7 剂。

三诊,大便日1~3 次,基本成形,无明显腹痛,无口干、口苦,继予二诊处方7 剂,每剂药服2 d,2 周后复诊,大便正常。

按语:本案病机为脾肾两虚,温运无力,兼加肠道湿热。患者大便稀溏,进食生冷或腹部受凉即出现腹泻,舌淡,苔腻,根据这些症状、体征信息,容易辨出属于脾虚,但患者之前曾服用参苓白术丸,未见明显效果。进一步分析,除一般脾虚所见的腹泻、腹痛外,患者还有舌质暗、淡,脉沉细,且便溏多年、病程长,考虑在脾气虚基础上,当是伴有肾阳的虚损,因患者无明显腰酸、肢冷、阳痿早泄,故肾阳虚损的判断较为困难,需要医者耐心加细心方可。另患者腹泻同时,伴有大便急迫、肛周灼热,且舌苔黄腻,考虑在脾肾亏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肠道湿热。辨证清楚,选用了参苓白术散健脾气;四神丸温肾阳,为防肉豆蔻涩肠影响湿邪的清除,故予去之;虽然肠道湿热不是本证的主要关注点,但单纯补气、温阳,会加重湿热之邪、导致湿热焦灼、难以痊愈,故加用清肠道湿热的马齿苋治疗;主症、次症照顾周全,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二诊湿热征象已无,故去马齿苋,胃纳欠佳、胃脘胀满,予加用焦三仙开胃助运。三诊症状持续好转,为防病情反复,予汤药减半,续服2 周,以巩固疗效。

2 小结

参苓白术散一方,从脾虚角度出发立法组方,是抓住了慢性泄泻的关键点,临证加减,治疗泄泻效果显著。诚如张景岳曰所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热而化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至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

猜你喜欢

补骨脂参苓白术散
盐补骨脂对人HK-2、人Hep-G2及猪LLC-PK1的细胞毒性比较分析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补骨脂果皮和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研究*
3种补骨脂炮制品水煎液中4种成分含量的比较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补骨脂与盐补骨脂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鉴别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