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敏运用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验案2 则
2023-01-10郑冉蒋小敏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 郑冉 蒋小敏(.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类型中最多见的一种,发病率高,全球范围内均有报道。2010年全球贫血分析报告显示,全球的贫血人口比例超过32.9%[1],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缺铁性贫血患者常受缺铁性贫血引起的疲倦、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的困扰,也受困于服用补铁剂时所致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从中医角度来说,缺铁性贫血以虚证为主,气血两虚证是其常见证型之一。中医的“血”并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血液”概念,可分为有形之血和无形之血。人体之血由肾精和水谷之精所化生之营气、津液而成。血液的化生由多个脏腑共同参与完成,血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根本,具有濡养和化神的作用。气是人体生命构成的要素之一,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养生都离不开“气”[2]。气的生成主要责之于肾、脾、肺三脏。气血不足,机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防御机制被打破,病邪乘虚而入,四肢、经络、肢体等得不到濡养,人体机能不能有效发挥,生命活动进程受限。
1 历史渊源
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黄肿”等范畴。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载道:“脾脉搏坚且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色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肿若水状也。”[3]其中气少、色不泽且黄、下肢水肿等症状均符合贫血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的表现[4]。《伤寒论》中太阳病篇的新加汤,世人以其治疗汗后气血两虚之身痛,殊不知其亦可治气营不足所致的贫血。《金匮要略·黄疸病》中提到:“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5]这一条虽列于黄疸篇中,视其所用方药,未予治黄疸方,却予小建中汤,说明此条所治并非黄疸,而是指气血不足之虚损,文中所说的“男子黄”当是气血两虚导致的萎黄。仲景对于脾胃之气相当重视,脾胃功能正常则不易受邪致病,邪正斗争的胜败关键取决于脾胃的盛衰。其创建的小建中汤不仅可用于脾土亏虚、气血生化不足致土虚木乘的“腹中急痛”[6],也是治疗气血两虚导致的虚劳的代表方。
2 病因病机
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虽与饮食不节、失血过多、劳倦内伤、久病体虚、先天不足、虫积肠道等诸多病因有关,但蒋师深受仲景重视护养脾胃之气理念的影响,认为其主要病机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失司,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两虚。脾胃主盛纳、运化人体所食入的水饮食谷。凡过食、少食节食,亦或是饮食不洁等,均可导致脾胃损伤,脾虚湿困,易受湿邪侵袭,久之脾虚胃虚,气血生化乏源。此外,蒋师认为谷气是产生人体诸气之根本,脾胃之气无所伤方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故诸病之所由生[6]。气能摄血,气虚则血无以固,导致失血;而血能载气,长期慢性失血,如吐血、女性月经过多等导致气随血脱。蒋师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肝肾有关,肝藏血,肝不足则血无以藏,或情志内伤,肝气犯逆,或血壅于上,肝气郁滞,血无以运行。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主藏精生髓,而髓生血。
3 气血双补汤的方药分析
气血双补汤以八珍汤为基础方。八珍汤始载于元代《瑞竹堂经验方》,八珍汤亦为八珍散,八珍汤可分为四君四物,前者重在补气,后者重在补血。《瑞竹方》言:“此药调畅荣卫,滋养气血,能补虚损。”[7]此方重在补益气血,主治由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类虚损疾病。明·薛己所著之《正体类要》同样有载:“治伤损等症,失血过多,或因克伐,血气耗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等症。”[8]气血双补汤由蒋师在八珍汤基础之上,加用黄芪、葛根、知母、绿梅花、炒稻芽而成。其中党参为君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养血生津;黄芪补中益气、利水健脾,白术益气燥湿健脾,茯苓宁心渗湿健脾,三药合用,健脾益气之力增;熟地黄滋补肝肾之阴,填精补血,白芍敛阴柔肝养血,知母滋阴润燥,助血之源,当归则补血活血,使补血而不滞,四药合用,则补血之力增。上述药物合为臣药。且川芎活血行气,绿萼梅疏肝行气,葛根输送津液,使血随气行,以上三药并为佐药。辅以炒稻芽健脾开胃,防其他各药滋腻碍胃,炙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全方共奏气血双补、健脾养心、滋补肝肾的功效。蒋师运用气血双补汤治疗缺铁性贫血之气血两虚证颇有疗效。
4 验案举隅
4.1 月经先期
患者李某,女,34 岁,2020年6月8日一诊:患者恶寒,稍咳嗽,咯少量黄痰,流清涕,产后3年,近半年月经先期8 d,末次月经6月2日—6月7日,量不多,曾患有缺铁性贫血,面色萎黄,下肢酸软,关节僵,纳可,大便日1 次,小便平,夜寐欠佳,舌淡苔薄白,脉浮弦滑。诊断:感冒(气虚外感证)。方选:人参败毒散加减,药选:党参10 g,甘草6 g,茯苓15 g,川芎15 g,羌活15 g,柴胡6 g,独活10 g,麸炒枳壳10 g,桔梗10 g,白前5 g,紫菀10 g,蜜款冬花10 g,徐长卿10 g,防风10 g,百部10 g,7 剂,水煎,每日1 剂,早晚2 次温服。6月14日二诊:已无咳嗽、咳痰,口中自觉有酸味,面色萎黄,畏风寒,下肢仍酸软乏力,神疲困倦,梦多,易反复醒,纳一般,大便日1 次,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查血常规示HB:100 g/L,MCV:73.5 fL,MCH:23.5 pg,MCHC:308 g/L,血清铁蛋白示SF:5.42 ng/mL。诊断:缺铁性贫血(气血不足证)。方选气血双补汤,药选:党参10 g,白芍10 g,茯苓15 g,甘草6 g,熟地10 g,白术10 g,当归10 g,川芎15 g,黄芪10 g,葛根10 g,知母10 g,炒稻芽10 g,炒麦芽10 g,防风10 g,仙鹤草20 g,7 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2 次温服。西药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每次20 mg,每日2 次,饭前服用。6月22日三诊:面色萎黄较前改善,不畏风寒,稍神疲乏力,下肢已有力,纳呆食少,大便日1 次,小便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仍诊为气血不足,守上方去知母,加红曲6 g、山楂10 g,7 剂。四诊来访时月经已正常。
按:患者曾患缺铁性贫血,素体较弱。一诊来时,恶寒、咳嗽、流涕均为外感表证之表现,虽月水不调,但应遵循先表后里的原则,以人参败毒散扶正解表祛邪。此时万不可闭门留寇,妄下补剂。二诊时,患者表证见愈,仍神疲乏力,下肢酸软乏力,望其面色萎黄,舌象脉象均指向其气血两虚,遂投气血双补之剂,三诊时,患者下肢明显有力,继次来月经时回访月经已正常。究其原因,患者月事先期的病机主要在于脾胃运化受纳不能则纳呆食少,气血生成不足,气不足则气不能摄血,月经先于周期而下。且患者下肢酸软无力,提示肝肾亏虚、精血乏源则月经来潮时量少。《瑞竹方》中指出八珍汤“治月水不调,脐腹㽲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7]蒋师在气血双补汤基础上加炒麦芽、红曲、山楂以助脾胃运化,使其尽早恢复生理机能,使气血生化得源。
4.2 慢性失血
患者罗某,女,40 岁,2020年4月1日初诊:患者于今年2月份始出现便血,量多,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3 g/L,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效果一般,为求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求治我院门诊,刻下症见:胃脘不适,纳呆食少,面色萎黄,畏寒怕冷,大便偏干,时便血,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偏少,伴有痛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血常规示HB:49 g/L,RBC:2.86×109/L,WBC:3.23×109/L,血清铁蛋白示SF:4.03 ng/mL。胃镜示:浅表性胃炎,诊断:缺铁性贫血(气血不足证),方选气血双补汤加槐花10 g、地榆炭10 g、白茅根20 g、血余炭10 g,水煎,每日1 剂,早晚2 次温服。西药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每次20 mg,每日2 次,饭前服用。以气血双补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一月余,患者偶腹痛,纳可,面色较前改善,不畏寒,偶便血,大便稀,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仍偏少,伴有痛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肠镜示:内痔,血常规示:HB 升至61 g/L,RBC:2.86×109/L,WBC:3.23×109/L。9月随访时,患者血红蛋白情况慢慢恢复至92 g/L。
按:患者长期肠道慢性失血,迁延不愈,出血造成血容量减少,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气随血脱,造成气血两虚之局面。气血无以上荣则面色萎黄,脾气虚无以运化则纳呆腹胀,阳气无以顾护腠理则畏寒怕冷,经血乏源,冲任血海亏虚,则月经量少。其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根据症状体征,四诊合参。辨其病属血证之范畴,辨证为气血两虚。《血证论》中提出止血四法:止血、宁血、消瘀、补虚,蒋师正是以气血双补汤以补虚,并予槐花、地榆炭、白茅根凉血止血,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使其补血、止血而不滞血。服药2月余,患者纳可,不畏寒,部分症状有所改善后停药,收方显效。
气与血相互对立统一,气属阳,血属阴;又相辅相成,气主推动温煦,血主濡养。气血是人体的两大种基本物质,两者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据相当重要地位。《素问·调经论》曰:“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3]蒋师认为缺铁性贫血病位责之于脾胃、肝肾,主要病机为气血两虚。运用虚则补之的治则,自拟气血双补汤,重在气血双补,顾护气血生化之源,配伍疏肝理气之品,助胃气通降,脾气升清,恢复脾胃主运化受纳的生理机能,则气血运行使补而不壅。冬季膏方当补时,蒋师还以此方备制院内制剂气血双补膏,补虚疗疾,且便于患者服用。以上2 则案例,病虽不安全相同,究其病机,均为气血两虚。一则月经先期,先治其标,祛除表邪,后治其本,补其气血;二则慢性失血,补虚止血消瘀并用,标本同治。此外,当发现缺铁性贫血时,除了辨证论治外,还应完善相关检查以寻找原发病,排除由原发疾病导致的贫血,去除病因,以加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