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以华盛顿大学为例

2023-01-10葛杰祁艳波韩云峰谢志平贾月辉杨晓蕾姚业祥赵浴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学分公共卫生

葛杰 祁艳波 白 丽 韩云峰 谢志平 贾月辉 杨晓蕾 姚业祥 赵浴光

(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美国芝加哥大学1934 年首先设立了医院管理硕士(Master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MHA)课程,这标志着医院管理乃至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管理领域中职业管理者身份的正式确认[1],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起在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随着社会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社会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层次和职业化提出更高要求,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是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基本途径[3,4]。目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已有上百所,但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仍然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社会认同不足等弊端[4]。本文拟通过对比我国与美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为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学位与学分设置的比较

美国公共卫生-全球卫生(Public Health-Global Health)专业的文学学士(Bachelor of Arts,BA)学位与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相类似。这一学位适合那些长期对公共卫生的社会文化方面感兴趣的学生,未来将从事健康教育、促进公共卫生政策、管理公共卫生护理或非盈利组织以及政府的相关工作。美国华盛顿大学文学学位总学分为193 分,其中通识教育要求84 学分、整合核心课程20 学分、公共卫生基础8 学分、多样性研讨会1 学分、社会与行为科学领域25 学分、自然科学10 学分、选修课20 学分、公共卫生选修课20 学分、公共卫生的顶石课5学分[5]。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分要求与华盛顿大学比例接近,总学分181.5 学分,其中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为137.5 学分和24 学分。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5 学分、专业限选课14 学分、非专业的选修课5 学分。此外,学生在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外,还可申请学业最低课外学分4 学分(创新学分),主要是早期接触和社会实践加分,实习及毕业论文各10 学分[6]。

2 必修课程的比较

我国不同学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由于办学定位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但课程体系内容都涵盖了基础医学、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内容[7]。其对医学课程的要求不高,了解即可,不必达到临床医学专业的水平,而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很大的差异[8]。

美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与理学学位的课程一致,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选修课上。必修课又包括了核心课程、公共卫生基础、研讨会、社会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课程。

很多高校对核心课程进行了整合,如华盛顿大学开设的整合核心课程包括:公共卫生的历史和实践(History &Practice of Public Health),科学与公共卫生(Science &Public Health),公共卫生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Public Health)和公共卫生伦理、政策和社会正义(Ethics,Social Justice &Policy in Public Health)。

公共卫生基础类的必修课主要是生物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也可由其他一些统计相关的课程替代,如社会科学统计概念与方法、概率论与统计学、统计方法导论、统计学基础等。研讨会主要是针对多样性开展,结合美国的社会特点设置为结构性种族主义与公共卫生。社会与行为科学课程涵盖了人类学、地理、政治、心理、社会学5 个领域,学生必须从这5 类中分别选择5 门课程,其中至少有4 门为高级别课程。自然科学课程中主要为生物学和化学课程,在相应的课程列表中学生自选2 门。

3 选修课程的比较

天津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选修课包括专业和非专业的选修课2 部分,其中专业选修课所占比重较大,非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涵盖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创新思维与科学素养、信息处理与沟通技巧、国际视野与文化交流[6]。

美国华盛顿大学不同学位要求的选修课不同,但文学学士和理学学士都包括以下的公共卫生领域:健康、伦理和社会正义、社会科学、政策和政治、环境、沟通和公共卫生工具课程,只不过理学学士侧重于自然科学,而文学学士重点在社会文化领域。

文学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完成20 个学分的选修课,这些课程主要有3 大类:健康经济学、健康促进和社会正义。健康经济学类共有10 门课程可选,包括了会计和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法律、公共政策和管理、领导力等方面。健康促进部分共17 门课程,涵盖了沟通、演讲、语言和社会、辩论、教育与社会变革、信息技术等领域。社会正义方面则有44门课程,涉及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种族的文化、历史和健康问题等,如亚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美国印第安人、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原住民、拉丁美洲、墨西哥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西亚地区、伊斯兰、中东、伊朗、土耳其人、以色列、我国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等。社会正义方面的课程还涉及女权主义、女性历史、语言、宗教、暴力、和平、医学伦理等,可以充分满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值得一提的是,二年级及以上的外语课程可以计入文学学士选修课的任何领域。

作为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本科生,华盛顿大学鼓励学生首先选择公共卫生学院内的选修课程,以满足整合的核心课程所需。公共卫生学院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共计85 门选修课,涵盖了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全球健康、健康服务、营养与食品卫生、遗传学、公共卫生等领域。

统计学课程包括诸如非参数统计方法、回归分析、遗传流行病学中的统计和应用等。流行病学主要为学生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分析、HIV 感染/艾滋病流行分析方面的学习机会。

环境卫生方面的课程涉猎广泛,除环境污染物、空气、水与人类健康外,还包括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灾难与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环境卫生政策和实践、人畜共患疾病及其控制、绿色产品绿色加工等课程。

华盛顿大学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包括全球健康,因此选修课中设置了相关课程,如:全球健康,全球卫生领域协作和尊重合作伙伴方法,非传染性疾病的时代问题,全球卫生经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的国际气候谈判,战争与健康,生殖健康的全球观点,改善妇女、青少年和儿童健康的生物工程解决方案,全球心理健康,全球暴力与健康等17 门课程。

健康服务领域的课程涉及健康行为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和卫生系统管理、社区健康评估、解决当前的医疗问题的经济学方法、公共卫生中人类学方法的应用、黑人的生活和警察暴力、种族主义和公众的健康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领域的课程中会以研讨会的形式探讨营养、食品与健康的关系,还会为学生讲授营养与生命历程、体育活动与健康,运动营养,美国营养食品政策等内容。

公共卫生领域开设一些特定主题如公共卫生实习、本科生科研的课程。

4 顶石课的比较

公共卫生顶石课程是美国所特有,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综合体验,将他们在公共卫生全球卫生专业和大学期间获得的能力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将其应用于现实世界,并帮助学生在识别、评估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实践技能。华盛顿大学的顶石课程包含2 门课程,课程中学生将完成一篇文献综述、至少50 h 的服务学习经历、简短的反思、一篇综合论文和一个汇报,2 门课程会持续几个学期。

服务学习部分是一个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现实世界的实践经验,将由课程讲师提前安排,并可有多种服务选择,如服务学习地点包括:美国心脏协会、中国信息服务中心、一些高级中学、社区服务、青少年拘留中心、难民妇女联盟、公共图书馆等。

5 启发与建议

本文通过浏览各院校网站、查阅文献的方法对中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某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与美国具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卫生事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卫生事业管理实践中的焦点与热点问题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初级卫生保健等,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卫生资源、卫生管理、卫生系统绩效等[9]。这就需要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这一能力的培养美国高校主要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实现,设置了内容丰富的选修课以满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学习,以拓宽视野,为今后的公共卫生管理实践奠定基础。而我国的选修课门数和内容开设均比较有限,提示我国教师的能力需加强,结合自身的专业开设相应的课程。另外,也建议高校间的学分互认,这样医学院校的学生就可以选修综合院校的人文课程,而不需增加医学院校师资力量。

与美国的课程设置比较而言,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在政府卫生事业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从事实际管理的高级人才[10]。但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仍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仅仅定位于通过考试这一层面上,通过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成学业,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很难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9,11]。虽然我国各高校也为学生设置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内容,但往往存在实习敷衍、毕业论文偏重科研的问题,建议参考借鉴美国的顶石课程的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不同的实践内容。

有相关研究表明,卫生事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包括较好的应对危机、处理危机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公文写作能力[12]。传统的单一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存在局限,故建议对核心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能够更加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13]。

综上,不同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及我国的国情参考借鉴这些国外的课程设置思路和经验,开设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为国家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要求的公共卫生事业人才。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学分公共卫生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小小行医记录折射红色卫生事业——苍梧县汇票背后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防疫工作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学分
加强护理经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